【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更三高考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下册地理模拟试题》,助你金榜题名!
高二年级下册地理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材料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意思是指风俗习惯受地形的制约;“沃土之民不材,*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意思是指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品性,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早期。
答案:1.A2.C
3.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
C.世界性水资源紧张问题
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紧张问题
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
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
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含义。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水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的水质性缺水。
答案:3.C4.D
二、综合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黑色人种多分布于热带地区,该地区气温高、紫外线强。长期居住于这一地区的人群,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头发的空隙中充满空气,形成一个隔热层,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
材料二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这些地区太阳斜射,光线较弱,紫外线较弱,当地居民皮肤内黑色素的含量较低,皮肤为浅色;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材料三黄种人多分布于温带,其肤色和身体特征具有上述两种人种的过渡性。
(1)我国哪个地方的人皮肤较为黝黑()
A.东北人
B.山东人
C.西藏人
D.河南人
(2)青藏地区筑路工人皮肤脱落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
A.昼夜温差大
B.缺氧
C.紫外线强烈
D.冻土
(3)下列哪种人种皮肤颜色浅()
A.印度人
B.马来西亚人
C.瑞典人
D.巴西人
(4)以上材料说明,________对人类的________(填“生理”或“心理”)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这为________(人地关系学说)论提供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的缺陷是什么?
解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的生理特点是人类自身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各种肤色的人种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我国西藏地区光照强、太阳紫外线照射强烈,因此青藏地区筑路工人皮肤易脱落。材料为地理环境决定论提供了依据。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答案:(1)C(2)C(3)C
(4)地理环境生理地理环境决定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
答案:A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已
答案:D
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控制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
答案:A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判断4~5题。
4.如果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答案:A
5.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D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6~7题。
6.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7.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两者的相对关系即人均耕地在减少,而不是某一要素耕地或者总人口数的变化。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7题,通过技术的提高实现环境负担的减轻,推广良种,是符合这个要求的。A是通过工程措施减轻负担,B项农业生产结构不是属于技术措施,D项不能减轻人类社会的负担。考查理解能力,注意题目的要求。
答案:6.C7.C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8~9题。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
9.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
C.过度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解析:第8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原上是相同的,自然与人类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第9题,跨流域调水是对资源的合理调配,其他选项都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答案:8.D9.A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A.沙尘暴加剧
B.农药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破坏性地震
11.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行为的是()
A.黄河出现凌汛
B.围湖造田,增产粮食
C.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荒
D.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第10题,由材料知“牧童经济”是指人们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选项中沙尘暴加剧、农药污染、臭氧层“空洞”都与人类活动有关,而破坏性地震是一种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第11题,“牧童经济”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选项中黄河凌汛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南水北调、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围湖造田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答案:10.D11.B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回答12~13题。
12.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
D.沙漠扩张造成的
13.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伙伴论
C.人类中心论
D.“天人合一”思想
解析:月牙泉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人为拦截地表水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减少所致,这反映了人类任意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后果,是人类中心论的体现。
答案:12.C13.C
二、综合题
14.(探究创新题)下图所示是人口增长状况、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条曲线代表的内容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此图说明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图中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________的人地关系理论。
(4)若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人类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考查人地关系理论。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所以可以推断出:曲线①为人均资源拥有量,曲线②为人口增长状况,曲线③为环境污染。从图中可看出曲线③先增后减,可见,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会逐渐减少,人地关系会逐渐走向协调。
答案:(1)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污染
(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环境污染随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深而加剧;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会逐渐减少。
(3)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
(4)人口方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方面,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开发,增加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环境方面,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15.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筑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并已经激化。但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筑梯田,必然带来森林减少的后果,生态系统会更加脆弱,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第(4)题,影响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的思想认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科技、生产工具)以及人口数量等几方面。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和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人口大量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过度开垦土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高二年级下册地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一级天体系统
B.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南半球为春季
3.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A.西升东落
B.东升西落
C.顺时针方向
D.逆时针方向
4.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雨后天空格外蓝
B.城市上空多雾
C.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
B.同纬度海区,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盐度较
D.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河床的渗流
B.气候反常
C.农田灌溉用水
D.水源补给的变化
9.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A.补给方式不同
B.地质条件不同
C.排泄条件不同
D.水位深浅不同
10.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岩浆的比重不同
B.各层的厚度不同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A.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地质构造
B.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A.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A.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数量是有限的
D.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7.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正确叙述的是:()
A.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棉花取决于土壤条件
B.大庆油田附近的农副食品生产取决于市场条件
C.太湖流域的淡水渔业取决于气候条件
D.新疆的瓜果、长绒棉取决于灌溉条件
20.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人口增长过快
21.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A.西欧和美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和美国
D.澳大利亚和巴西
23.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A.航天工业
B.食品工业
C.水能发电
D.石油化工
24.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的工业基地
B.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差异
B.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D.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27.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A.工业废气造成
B.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城市垃圾造成
28.建国初期,我国各类城市增长最快的是:()
A.大中城市
B.中小城市
C.大中小城市
D.大城市和小城市
29.以下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A.太阳耀斑增多
B.两极极光减少
C.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
D.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30.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搞好国土整治B.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D.参加国际协作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31.地球的“左邻右舍”是:()
A.木星B.金星
C.海王星D.火星
32.右图中的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7月7日各地方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可能在南半球
B.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33.当地球运行经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
A.我国长江流域开始出现梅雨天气
B.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C.巴西圣保罗处在少雨季节D.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日趋降低
34.有关矿物、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英、云母、长石是最常见造岩矿物之一
B.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矿物
D.玄武岩、花岗岩都是侵入岩
35.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流域内有季节积雪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36.世界上石油和水能两种常规能源都较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是:()
A.巴西
B.中东
C.俄罗斯
D.北美
37.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38.我国改造中地产田取得良好效果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39.工业布局方式、工业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三者结合正确的是:()
A.“临空型”——鲁尔区——接近原料基地
B.“煤铁复合体型”——英格兰中部地区——接近原料、能源基地
C.“临海型”——日本福山——超级油轮和巨型运输船舶
D.“临空型”——中国大庆——接近原料基地
40.依据农业地域性特点,我国应在:()
A.黑龙江省种植甜菜
B.冀中南种植棉花
C.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D.江南山区发展水稻生产
41.关于人工制取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是甲烷
B.投资大,技术要求低
C.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D.不利于保护植被
42.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B.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C.我国人口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会下降
43.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44.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A.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45.平均每公顷草场养羊的头数,新西兰高于蒙古18倍多,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同
B.人口多少不同
C.市场需求量不同
D.气候不同使草场产草量及牧草质量不同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10分)
46.不论冷锋还是暧锋,其锋面都是向气团一侧倾斜。暖锋形成的降雨主要在气团一侧。
47.自流水盆地补给区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属于__________。在以下的地面打穿隔水层,才会形成自流井。
4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_______________,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49.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3月21日的升旗时刻应是。一年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日期应是。
50.为了使人类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人类同环境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
四、读图、填图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1.读下图,回答:
⑴人站在极点,面向0°经线,他的前方应是方(向)。
⑵A点的线速度(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线速度。
⑶如果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那么C点:昼长小时,太阳高度
⑷随着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日(太阳日或恒星日)。
52.读下面“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
⑴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条件影响较大。
⑵B自然带的名称是。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现象。
⑶在图中的A自然带内,有我国全国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53.读下面英国工业分布图,填空回答:
⑴图中字母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形成的工业基地伯明翰。
⑵图中字母代表新兴工业基地苏格兰地区。
⑶图中字母代表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形成的工业城市阿伯丁。
⑷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英国,它以发明为标志,使工业布局由。
⑸图中字母代表的大城市,每天有一百多万人作“钟摆式”移动,形成这种人口移动的因素是及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