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
冬天也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到了冬天,除了可以看冬景
学生们最期待的自然是寒假安排了
近期,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
多所高校调整了教学、
寒假时间。
寒假能提前放吗?教育部:高校自主安排!
1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防控办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今年10月份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属地的政策安排,以及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展情况,及早谋划今年的寒假安排。从目前来看,还是要按照这样的总基调来推进。
对于是否提前放寒假,王登峰表示,一是要看疫情形势的发展和属地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特别是高校,由于涉及高校学生离开当地回家,需要同时考虑高校所在地和生源地两个地方的疫情防控要求。
二是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鼓励所有高校在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按照属地相关要求,结合校园防控要求以及课程进展和学习安排,由各地各校统一自主决定。
“希望大家共同关心疫情防控工作,对于确需提前放假或者说确需要推迟放假的情况,都应该理解和支持。”王登峰说。
1
全国各地中学生寒假放假时间出炉
最近,2022年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寒假时间陆续出炉,寒假的时长一般在35天左右,不过有个别地区寒假时长高达45天。
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的放假时间暂时没有公布。
Ps:上表中的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对于各位在看的小伙伴而言,寒假无疑是非常期待了!但是,处于高三阶段,学习可容不得半点敷衍。
2
让1张试卷发挥10倍效果
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相信同学们做过的试卷已经堆积如山。但是扪心自问:这些做过的题,你真的都铭记于心了?如果再遇到原题,你是否能够保证100%的正确率呢?
估计一大半的同学都会犹豫。
任何一套试卷,如果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般做了一遍就扔在一旁,结果很可能是相同的错误不断在其他试卷上重复,自己还浑然不知。那么这种所谓“刷题”,不仅在无形中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带来莫名的焦虑。
刷题指南
刷题的目的是什么?
1.记忆公式
我们学习一个公式,刚开始对公式不熟悉,可能做题时需要对照课本来将数值带入公式,因为我们记不住。
但是当我们对照的多了,便不需要再看书,而是直接写下来。
我们会在做题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背下公式,因此,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多用,自然就背过了。
2.熟悉题型,把握命题规律及考查的知识点
某种程度上说,每年的高考题决定着千千万万名高考学生的命运,下一年的高考题中,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的难度分配都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关键。
出高考题的专家非常谨慎,其中的知识点会有变化,但是不会很大;
其中的题型会有变化,也不会很大。
因此刷题就是我们把握命题规律的重要方法。
3.做!对!题!
说到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对题!
刷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是做对了多少题。
做题后找出错误,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归类整理后再进行巩固,才算是练到了家。
刷题中的重要工作
1.做题不能硬“抠”,要运用知识点
(1)做题时,通过读题,抽取可用知识点;
(2)通过一个可用知识点,回忆与其能够产生关联的其他知识点。
示例:题目中有“中点”一词,则可排列出通过中点作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垂直平分线;有中点出现时,常会出现等底等高但形状不同的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四个知识点。
2.刷题顺序
第一步,按照知识点练习,针对自己知识点的薄弱区,来练习错题。
第二步,按照题目难度练题,看看自己在哪个难度以后正确率上不去,准确把握自己目前水平,针对性突破。
3.学会总结归纳
在刷题过程中,将每一次做错的错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标注好每道错题运用的知识点,总结该知识点规律和自己做错的原因,将积攒起来的错题归纳成一本错题集,下次刷题直接用上自己归纳好的题集。
集错本的使用:
(1)集错主要集平时练习及考试中的错题;
(2)独立完成错题后,要注明当时做错的原因(如看错题、没有掌握方法等),并归纳出完成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或方法!(如下面两位同学就有“方法总结”、“方法二”等,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清楚!)
刷题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
当练习的次数多了经验也就丰富、处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维也广阔,可以说在题海战术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刷题警示和误区提示
1.刷题之前打好基础很重要,尤其是一轮复习,基本的知识要搞懂。
比如材料分析题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基本的公式,这些都要提前熟知。
还有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可以在刷题中慢慢总结、学习,有效的“题海战术”才是完美备战高考的诀窍。
2.重真题但要讲究阶段
复习考试,无论是什么考试,研究真题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里对高考真题的科学性就不再多说了,关键是如何利用,复习哪个阶段用最好。
a.在当年高考题出来的时候,马上就要去做高考题。
这个阶段不是去感受高考题多么难,而是去感受高考题的风格,你必然有很多题不会做、会做错,但是你要去开始去熟悉高考题的命题风格,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高考题的命题风格跟平时考试,甚至地区摸底考都不一样,真的要去模仿高考题的出题风格是非常难的。
现在的高考,特别是文科,已经不是背好书就可以应付的时代了。
越早适应高考题的出题风格,对你的复习越有好处。
b.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再去完整做最近三年的高考题。
一轮复习结束之后,这个时候你的知识点已经复习完了,已经是开始训练做题技巧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你要开始总结哪些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近三年的高考题有哪些相似之处。
如果你还有兴趣,你可以比较最近三年高考题和再往前的高考题有什么区别,对文科生帮助更大。
研究了近5年的高考题之后,最好的结果是:你有能力评价一套试卷出的水平如何了。
第二轮复习之后,每隔一个月,再做一次高考题,这个时候就不用特别认真做了,去体会解题思路更重要。
3.重质量而非数量
很多同学认为复习做题越多越好,很多小伙伴也不看题怎么样,买了一堆题,质量参差不齐,或者网上的一些题库,就开始盲目的刷起题来,这样的刷题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建议同学们不要贪多,先不说试题的质量,埋身题海很容易使人疲倦,因此要适量。
所以说,不要去大面积地乱做题,最好选择相对权威的题库来钻研,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刷题与总结并不矛盾
做题和总结从来都不是背道而驰的。
换言之,少总结,就要多做题;少做题,就要善总结 。
那么,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学生如何把握两种方法之间的比例呢?
有的学生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总试图追求最省时省力的法子。
常见的说辞是:我善于总结,做一道题,这同一类型的题目就都会了,哪里需要做那么多呢?
乍一听没什么不对,可细想之下还是有漏洞:就你做的那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的几道题,你能知道什么叫“同一类型的题目”吗?
关于总结,这就是我想对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做题是种低阶技能,总结是种高阶技能,做题的技能点点不够,总结这个技能压根就不会解锁。
这里就又有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善于总结?
总结其实是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转化,也就是由题目到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回到题目的过程,期间还要花点精力把知识点连成线,串成网。
很明显,这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多次推翻重塑,多次增删修改。
总而言之,对于“刷题”,我们既不能轻视,也不要盲目迷信它的力量,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多做勤总结,才能有所收获。
(可向下滑动浏览)
因此,学会从一道题中看到考察的知识点并进行思维拓展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能反推出出题的逻辑,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每天都在做的题,有一大半都是重复的。
比如地理中西欧盛行西风、冬季势力强,借此考查过荷兰风车什么时候发电多;轮船冬季还是夏季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再比如冬季迎风坡下雪多,考过山东半岛的“雪窝”,日本的西北部雪多,等等。
记住,无论到了什么时候,理解都比单纯不动脑的刷题更重要。
3
规划学习有所侧重
时间紧迫的时候,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划复习就变得格外重要。
高考那么多科目,每天的复习就要有所侧重,不可能科科都兼顾。具体来说,当天老师重点复习课本的科目,回家后可做适当的练习题;当天老师重点讲练习的科目,回去后要回归课本,对知识做系统梳理。
对课堂上老师复习细致的内容,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及时消化;课堂上老师复习不够完整的,回家后要强化。一周结束时,不忘在周末回顾本周所学的内容。
另外,要懂得见缝插针利用空余时间。比如早上上学时从家里到学校的十几分钟里,可以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昨晚的复习内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段往往是交通高峰期,有心的同学完全可以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留下来再做一篇英语阅读、背一首古诗词,把比较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
高考前三大阶段
01
高考前三大阶段
12月到2月是冲刺期,别盯名次
第一: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你已经适应了高三的节奏,现在开始冲刺不用费力!
第二:前三个月的学习,基本上梳理了你的知识点,尽管一轮还没结束,但是已经到了下半场,这个时候要一鼓作气!
第三:2月的寒假前后会让你出现一段时间的游离,只有在这个月,才是真正的冲刺期!
2月到4月是质变期,增分最快
2月以后,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复习,试卷又变多了,题目刷了一遍,还要再刷!
很多学生会出现“高原现象”或者“舌尖现象”。
高原现象:在第二轮复习中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速度停止不前,心理出现焦虑和慌张!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舌尖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看到一些做过的题,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但是大家不要慌!冷静下来,放空大脑,重新过一遍基础知识!梳理脉络!等你迈过这个坎了,你会发现增分很快!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月以后稳保
五月之后,各种模拟考开始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调节作息、调节饮食,并且还要高度重视你的每一次考试!这一段时间的成绩提高,就会慢了下来,或者说逐渐趋于稳定!
在5月以后,要的做的是,适应考试节奏,不让自己的成绩大起大落,保持正常发挥缓慢提高!5月中旬以后,成绩也慢慢定型,你也知道自己在哪个水平。这个时候,你更要从基础抓起,争取小题、基础题不丢分!
抱着一个原则:能得一分是一分!小题不出错,大题多拿分,这样你就赢了!
如此看来,只剩这三个阶段,艰难的高中生活就结束了。
但是,就在这剩下的大半年中,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还都会经历至少三次的心理疲惫期,这和学生是否学习好坏无关,也和性格习惯无关,是几乎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如何平稳度过这段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11月份,很多学生出现倦怠、焦虑的情况。
在此提醒:别担心,这很可能是进入了“疲惫期”,普遍表现如下:
认为自己的学习白白努力却进步不大,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逃避考试等倾向;
感觉平时复习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力容易涣散;
情绪波动明显,总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
出现考试焦虑症,平时会做的题目考试时不会做,进入越焦虑越考不好、越考不好越焦虑的怪圈……
怎么办?下面给大家的一些建议,调节好了可以在接下来的时光中时刻保持好状态!克服“怕”、“烦”、“悔”等消极情绪,考生和家长请收藏好。
02
高三考试心理减压六种最实用的方法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
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一般晚锻炼比早锻炼好。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不过具体也可根据考生个人情况决定。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也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
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6.过渡减压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
(可向下滑动浏览)
4
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在这个阶段发现知识盲点,绝对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所有的错题都意味着将来存在失分的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改错之后要重新回归课本,去深思做错的原因。心理上不要过分自责也不能放任,平常心就好。尝试着总结相关知识点争取做到举一反三,最起码同样的类型要明确解题思路。
用树状图去梳理每一科的知识点,记不清楚的概念、不确定的原理立刻翻书,找到正确答案并进行背诵。
这个工作看起来鸡肋又浪费时间,其实真正做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仍然有一些地方处在模棱两可的灰色空间。做好之后相当于你自己又重新回顾了一遍课本,事无巨细地标注好之后经常拿出来看看,进一步夯实基础。毕竟,真正的高考难题还是少数。
5
各科成绩如何提高
语文
定期限时完成整套语文试卷,保持一定的手感和速度;多朗读文言文,保持一定的语感。
系统梳理语言运用、文言文、古文化基础知识,利用零散时间查漏补缺。
集中阅读现代文经典文章,要把握其文体特征、基本思路和命题倾向,并对经典题型认真训练,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找出差距,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作文方面,可集中研读涵盖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10~15个经典的作文素材,重点积累15句相应的名言警句;整理高中以来自己最为关注并形成个人一定见解的问题、现象、理念等,研读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写几篇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水平的限时作文,从而提升高考作文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数学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扎实学科基础;二是弥补薄弱环节。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做题”“做存题”。所谓的“存题”,就是现有的、以前做过的题目。高三党可以重新翻看这些资料,把过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温故”。要重拾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
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结合考纲考点,采取对账的方式,做到点点过关,单元过关。对每一单元的常用方法和主要题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错题重做,尽可能从课本知识上找到出错的原因,并解决问题;结合题型创新,从预防冷点突爆、实施题型改进出发回归课本。
除此之外,要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很多同学会因为审题不清导致失分。读题强调解读结合,边解”边“读”,以“解”为主,目的就是要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步骤,分析最佳解题切入点。
英语
英语也是很看重语感的科目,每天早读时花上15~30分钟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此外,还要讲求方法。做题时可以先快速通读一篇,然后再带着题目去阅读。做题时结合上下文,尤其注意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这些词往往是掌握文义、帮助推断的关键。另外适当的练习不可少,一天最好能有4篇阅读理解,坚持下来益处不少。
英语写作的话,要注意与老师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课外要注意归纳不同文体的写作模式,适当积累些高级句型、词汇作为英文写作的“亮点”。另外,多看试卷的标准例文,多学习例文中的某些出彩之处。
物理
很多优等生认为,其实做物理题时没必要总是挑难的、偏的,要认真分析一些常规的题型,懂得基本分析方法,这样问题也就轻而易举了。
化学
不要死记,要把性质和方程式连接起来。物理、化学很强调实验和逻辑,复习时对于实验的设计、操作及思路要弄懂并类比。现在考试的侧重点越来越倾向分析创造力,而实验最能体现这点,做时要多想原因,不能疏忽。
生物
也是零散的知识较多,在复习中要经常仔细地读课本,直到弄透弄懂,不要怕浪费时间,精通课本比一知半解做题好得多。在此基础上多涉猎一些练习,做题时要注意积累题目,特别是那些不是很明白的和做错的题目。
至于有没有必要每天做一套理综卷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平时可以先做单科的试卷,而综合的理综卷,可以放到周末做,一星期做一张理综卷,这样既有针对性的强化又有综合性的练习,不偏不废。
历史
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
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法论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
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回答文科大题时,可以贯彻“多写、多分点、多写术语”的三多政策。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东西都搬上去。高考改卷时,多写不扣分,少写却绝对得不到高分。
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尤其要把分点的序号、小标题写明显。高考改卷时,老师往往没有时间完整看完,都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老师把两点看成一点造成失分。
多写术语,高考答案要简练而且术语化,要达到这个要求,平时做题时就要把自己的答案与标准化答案对比一下,比较差距。
全力以赴,做好准备!
大家都是什么时候迎来寒假呢?
(期待和你留言区见哦~)
享受寒假提前的快乐
也不要忘记为考试披荆斩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