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仅需要对院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也需要考生和家长对院校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避免不慎选错专业的尴尬。更三高考为各位考生和家长整理了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介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解读、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学制、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培养目标、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学习内容等相关信息,供各位考生及家长查阅参考。
更多详细中国海洋大学院校专业信息,戳这里查看:中国海洋大学报考信息专题页(涵盖中国海洋大学最新院校信息、中国海洋大学招生信息、中国海洋大学专业信息、中国海洋大学录取信息等。)
1.中国海洋大学德语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德语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学制:四年
专业介绍: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德语语言文学、相关国情和文化知识,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能够从事与德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外事、翻译、经贸等工作的国际化复语型复合型高级德语人才。毕业生具备(1)熟练掌握德语及英语两种语言知识和技能;(2)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学、德语文学、德汉翻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复合专业知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工作与研究方法有效解决专业问题、完成专业任务;(3)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拥有一支专业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全部教师具有德国留学深造的背景;德国著名学者、汉学家、翻译家顾彬教授担任德语系终身荣誉主任,每年聘请多位高水平德国专家开设文学、语言学及翻译等研究方向超常规课程。每年,均有多名应届毕业生成功考取国内一流高校研究生。与德国不来梅大学、波恩大学等6所德国著名大学签有学生交流项目,每年选拔学生赴德国交流学习1-2学期,学生出国交流比例达50%以上。德语专业学风浓厚、崇尚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德语沙龙、德语文化之夜,创办学生杂志、线上新闻、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实践运用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90%以上。
2.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有关指标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2个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 | 10个 |
山东省重点学科 | 21个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13个 |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85个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工程博士,国家首批) | 1个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 33个 |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194个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 | 14个 |
本科专业 | 73个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4个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4个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2个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2个 |
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 | 16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12个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 7个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3个 |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2个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9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16人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11人 |
山东省“泰山学者” | 41人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9人 |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10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8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2个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2个 |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 4个 |
博士后流动站 | 13个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个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个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4个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 1个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3个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个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9个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5个 |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4个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1个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 | 1个 |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 | 2个 |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1个 |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 | 5个 |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 1个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1个 |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1个 |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4个 |
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2个 |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