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作为国庆档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创国庆假期票房纪录。在志愿军战士们的真实历史故事的感染下,无数观众感动落泪。本文为考生们精选了优秀时评,get起来!
《为什么最后胜利的是志愿军,《长津湖》拍明白了》
文丨东平
抗美援朝战争是改写当代世界史的重要事件,长津湖战役是这场战争中的标志性事件,但电影《长津湖》的开场,却是浙江湖州的秀丽风景:主角伍千里坐着船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和弟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想着来年开春盖新房,再也不用在水上漂泊。
大与小、重与轻的鲜明对比,正是电影巧妙的叙事语言:勇敢、无畏的志愿军战士,是伟大的英雄,也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普通人。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长津湖》不缺少气势恢宏的战斗画面、紧张刺激的动作戏,更不缺少制作精良、酷炫夺目的特效场景,但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伍千里、伍万里以及七连兄弟们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弟弟伍万里执意要和哥哥去打仗,因为他难舍兄长;梅生在激烈的战斗之后忙着在地上摸索着寻找女儿的相片,因为他思念家人;雷公和伍千里笑着讨论,打完仗后要住到一块去,还要说个媳妇……
这些段落是动人的,也是电影情感的落点。尽管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影片中没有太多深奥的道理、激昂的口号,只有最朴实的表达。
伍千里出征之前对弟弟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神枪手平河一边擦着枪,一边感慨,但愿后人再也不用生活在硝烟中;当将军问伍万里为什么要参军时,他掷地有声地说,新中国给了土地和家园,绝不能让美国人抢走。
志愿军战士在各方面条件远不能与美军相提并论的情况下,为何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电影没有神化志愿军战士,把他们塑造成战无不胜的“超人”,也没有刻意贬低对手,把他们描绘成狂妄自大的“小丑”。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从更深刻的角度点出了主导战争成败的根本原因: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让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而装备精良的美国士兵却找不到战斗下去的理由。
难怪美军将领也被冻僵在长津湖的志愿军战士所震撼,脱帽致敬并由衷地表示:有意志如此强烈的对手,美国人是无法打赢这场仗的。
不妨把《长津湖》放到国产重大题材电影的集体精神谱系下来观察:用小切口展现大时代,用平实的语调讲述厚重的题材,用有血有肉的角色可感的形象,已经成为众多主旋律电影的共同选择。
《长津湖》里的伍万里倔强、不听话,在惨烈的战斗中也流露出胆怯和害怕,但他最终战胜了恐惧,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战士。
今天,是第八个烈士纪念日。9月,我们刚刚迎接了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长津湖》,让观众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个脾气倔强、从不服输的愣头青,可能是个希望早日和家人团聚的老兵,可能是个重情重义、时刻想着别人的好兄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和今天身边可爱的年轻人一模一样,就好像是我们的朋友、兄弟。
他们很“普通”,可在国家和民族面对挑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护佑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伟大的英雄也是最可爱的“人”,这正是广大观众在影院里红了眼眶的原因。
从“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和塑造,这不光是电影叙事语言的转换,也是国产电影审美风格的不断更新。可感的电影艺术才能真正动人,宏大的叙事、伟大的时代应该投射在具体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伍千里及时阻止了弟弟杀害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美军指挥官。他说得很清楚:有些枪可以打,但也有些枪可以不打。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主动挑起战端。这个道理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就隐藏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之中。
《长津湖》正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主旋律电影一起,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讲得越来越精彩、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