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末这两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先后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点击查看详情
公考角度解读
(一)丰富内涵
实现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九方面的内容:
(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是基本路径,也是重要目标。我们将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四化”。
(三)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四)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五)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六)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点击查看详情
文章素材
(一)权威论述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习近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习近平
(二)文章重要位置设计
[精彩标题]
1.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2.新征程 要善于变局中开新局
3.新阶段 年轻人要勇于担当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