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茫茫天宇、壮丽山河,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思索: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从16世纪末光学显微镜诞生,到20世纪电子显微镜出现,人们能够清晰分辨出单个原子,那么,有没有一个“超级显微镜”,可以看到更微小的物质空间呢?
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的广东东莞,就有这样一个探索材料微观组织奥秘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而由东莞理工学院投资8000万元,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及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研发建设的多物理谱仪就是一台研究材料、能源和生命科学的 “国之重器”,是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多物理谱仪系统负责人殷雯研究员介绍,多物理谱仪就是观看原子世界的“超级显微镜”,对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设计通量是同功率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全散射谱仪GEM的4到5倍,分辨率与兆瓦级美国散裂中子源SNS全散射谱仪NOMAD相当。
2021年10月,多物理谱仪开展了第一轮用户实验课题征集。共收到123项课题申请,评审通过实验课题44项,其中东莞理工学院课题17项。依托多物理谱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众多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团队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同开展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目前,首批用户课题实验已完成,部分实验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no Energy,Scripta Materialia,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有力推动了东莞理工学院材料学科的发展。其中,首篇用户实验成果由东莞理工学院王浩亮博士团队发表,在冶金材料领域TOP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发表论文《Nano-precipitation leading to linear zero thermal expansion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in Ti22Nb》,该研究利用多物理谱仪表征材料微观结构的巨大优势,精确鉴定了线性零膨胀Ti22Nb钛合金中的物相组成及晶体结构。证实了β型钛合金中依靠溶质元素扩散迁移形成的等温αiso相也具备调控热膨胀系数的功能,在宽温域线性零膨胀钛合金特殊热膨胀性能形成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Ti22Nb合金通过析出纳米尺寸第二相获得的宽温域零膨胀性能)
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宋成浩博士在冶金材料领域TOP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发表题目为《A new hot-rolled lightweight steel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and good ductility designed by dislocation character and transformation str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利用中子衍射技术表征材料微观结构的巨大优势,精确表征并计算了3种钢的残奥体积含量、位错密度及各位错类型的占比,发现5Si中锰钢热轧板具有良好塑性的原因除了传统的TRIP效应外,相比于不加Si和加Al的中锰钢还具有高螺型位错含量,提高了马氏体的变形能力以及加工硬化能力。本研究突破了传统加Si恶化钢性能的观点,为未来新型高强塑性钢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从调控位错状态角度设计材料的新思路。
(图. 5Si中锰钢热轧板力学性能及与其它中锰钢热轧板的对比)
东莞理工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邱永福教授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乔羽课题组(孙世刚院士团队)共同开展了“超越传统二次电池体系中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相关新型高比能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子衍射谱实验研究,测试采集了16个中子衍射及3个中子对分布函数(PDF)高质量样品信息谱,为深度剖析新型材料的结构演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以及更好设计新型电池材料。课题组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有望产出新成果。
据悉,2022年上半年多物理谱仪的实验申请数量明显增加,竞争更为激烈。目前,评审工作已经完成,东莞理工学院上机实验项目将超过25个,实验上机时间也将较第一轮大幅增加。科技创新研究院多物理谱仪用户办公室正全力协助研究人员研发新的实验环境设备,完善实验设施,拓展实验功能,发掘更多的实验领域,动员更多的高水平高校及科研单位与东莞理工学院开展科研合作,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并积极探索与东莞本土大型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开展产业急需的新能源材料的前沿研究,为战略性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撰稿:魏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