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地处北京市,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设有昌平校区和海淀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国家几乎所有的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卓越人才,推动了国家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92人,其中本科生9386人,研究生5825人,留学生881人;专任教师879人,辅导员9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09人,博士生导师165人、硕士生导师479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91.01%。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8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等11个在编科研机构;设有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5个新型研究机构;设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参与组建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第二批获得认定的2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牵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2016年设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作为新型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和学校科研发展的总平台,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法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翻译、金融工程、汉语言、网络与新媒体、法治信息管理共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先后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15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近千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初步形成。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建成3所孔子学院。
学校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遵循“一个专业 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
法学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学校根据学院的师资规模、学生规模,将法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法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不受所在学院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
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我们遵循“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有多个特色实验班,其中单独招生的有两个实验班,入校后选拔的有两个实验班。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的学制为六年。学生在法学院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贯通培养。第一阶段为四年基础学习阶段,按照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进度,必修课成绩排名前90%的学生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即两年应用学习阶段学习,应用学习阶段合格后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律硕士学位。
法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学制为四年。前三年完成法学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达到要求学分,满足毕业和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第四学年,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国外合作高校按照其入学标准审核录取后,学生在该校学习一年合格,可获得该校的LL.M.学位。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今年新增三个本科专业 法学招生计划无变化
2017年学校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专业、金融工程(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除法学招生计划与往年相比无变化。
学校现有专业除法学和德语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可以接收学生转专业,各专业转出和转入学生人数均不得超过本年级本专业人数的10%。每个学生只能申请转入一个专业,转专业工作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启动。申请转专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大学一年级的普通本科生。正在休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国防定向生除外。
2.学生对转入专业确有兴趣且具备专业潜质潜能。
3.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4.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且绩点在3.0以上。
推进本科生国际化培养 培育学生国际视野
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努力打造以高端国际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交流模式,推进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批量化和常态化,旨在提升学生国际化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国际化经历, 培育学生国际化视野。
学校先后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15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近千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
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的国际交流交换培养,搭建本科生国际交流交换培养的海外合作体系、海外实习实践的平台体系,建立在国内的国际联合实习实践项目以及大学生国际学术论坛等,并辅之以本科生国际交流交换的资助体系,共同组成了具有法大特色和亮点的本科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学校致力于探索和实施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全新模式。目前学校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等学校签署合作协议,试行“3+1+1”与“3+1”模式。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的“3+1+1”模式,是学生在我校完成本科前三年课程学习后,通过选拔赴英国高校学习一年,期间完成该校规定课程,毕业时同时获得我校与英方学校的学士学位,顺利获得两个学士学位的学生还可直接被英方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经一年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后获得该校硕士学位。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的“3+1”模式,是我校每年可选派10 名学生在第四学年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LL.M. 学位)。
学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政府资助项目,资助优秀的本科生进行国际交流交换学习。2015 年,学校有23 个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84 名本科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承担国际旅费和生活、学习等费用赴外留学。2016 年,学校又有35 个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93名本科生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2015-2016 学年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瑞士、荷兰、瑞典、冰岛、芬兰、阿根廷、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的知名院校进行为期3-12 个月的交流学习或实习实践活动。
有多项加分项时 只取最高加分项计算
调档比例: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为105%以内。考生所报专业不能满足且服从调剂且符合体检要求时,学校将根据各专业的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剂。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体检要求:考生的体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复查和入学体检,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
男女比例:我校招生的专业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加分政策:学校承认各省招办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加分政策,在提档录取时,对有加分项目的考生,有多项加分的,加分项目只取一项最高分计算。
语种要求:英语、翻译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德语专业只招收英语、德语语种的考生,其他专业语种不限考。
录取原则:在进档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学校按照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的原则,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的顺序,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对于考生考后大平行志愿的填报,科学安排学校志愿顺序,注意各个志愿学校的报考梯度。注意“冲、稳、保”的策略运用。
学校设校长奖学金、本科生学业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竞赛优胜奖学金和志愿服务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校建立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多种政策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就业主要渠道
在近年来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本科毕业生全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并呈现出多元化就业趋势。
从2016届毕业生就业性质看,到党政机关就业继续保持较高比例,占落实就业人数的28.86%;到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占落实人数的11.36%;到国有企业工作的占落实人数的 7.10%;到金融系统就业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约占签约总数的8.04%。从就业地域分布看,在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中,留京就业的人数达到39.90%,到东部沿海省市约35.75%,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人数为17.79%。
从继续深造情况来看,本科生读研、出国(境)比例继续增加,毕业生对继续深造的道路选择呈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部属高校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综合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率达到48.89%,在教育部部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率排行榜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清华大学(54.20%)、西安交通大学(50.69%)。
毕业生选择出国(境)继续深造的人数呈现增长势头,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区,其中有54名毕业生赴2016-2017《泰晤士报》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自主报考+科学报考+理性报考
在招生宣传工作实际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现场咨询还是电话咨询,家长“代劳”的情况较为普遍。作为关系自身发展的大事,我们给考生提出自主报考、科学报考、理性报考的建议。
自主报考: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不少考生服从家长的安排。家长的苦心值得每一位考生尊重,但时间紧张不是考生不主动的理由。其实,在高考结束后到分数公布前,是研究志愿报考的黄金时段,考生完全有时间自己来研究高校。有时,家长和考生的出发点并不一致,专业选择时,考生要主动研究,结合家长建议作出选择。
科学报考:网络信息纷繁芜杂,考生不要一味依赖网上流传的各种报考攻略和所谓的“总结帖”,还是要主动地、有目标地研究高考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高校发布的信息,为自己打造独家的“报考攻略”。我们曾见某网络“红帖”弄混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直误人子弟。
理性报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考生进入大学后平稳发展的基础。考生要根据个人兴趣、专业学习难度、专业发展前景、学校层次与区位、录取分数等因素,作出理性判断,而不仅仅是盲目跟风报考。更不可图省事,将志愿胡乱填写一通,只能贻误自身。
最后有两句话送给考生:“有志者、事竟成”,“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祝愿各位考生梦想成真,全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欢迎你!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址:http://www.cupl.edu.cn/zs/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909122 传真:010—58909922 邮编:102249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