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大学成立时间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是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2.厦门大学办学理念
1921年,校主陈嘉庚先生抱定“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之信念,捐资兴建厦门大学。前校长林文庆在《厦门大学校旨》开宗明义地指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始终坚持以“切于实用,造就应用科学人才为前提,养成各种高等专门人才,使本校之学生虽足不出国外,而其所受之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为教育宗旨;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地方服务上,他提出:“本校选聘教员完全采取人才主义,毫无畛域之见,对于各学科之著名高等专门人才极力罗致”,“本大学应‘启发闽省之天然资源,以达到振兴实业之目的,而徐图国际贸易之发展’”。因此,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重金礼聘了大批名教授到校任教,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著名物理学家、机电工程专家萨本栋临危受命,出任国立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并将学校内迁闽西长汀继续办学。萨本栋校长继承厦门大学的优秀办学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他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他曾说:“宁可放弃量的发展,以谋求质的改善”;他强调“基础课与专业课并重,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并重”。因此,他一方面礼聘名师,规定教授必须全力承担基础课教学,并严格学制和考试,同时在基础课中推行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厦门大学这一做法名扬海内外。抗战胜利后,著名生物学家汪德耀接任校长,汪德耀校长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延揽一批教师,确保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建国后,由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出任校长,他积极倡导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促进。他指出:“大学一方面是个教学机构,同时又是一个科研机构,但首先还是教学机构”;“两种科学是相依为命的”。他率先在高校建立了科学研究办公室,创办了学报和研究刊物,以推进科学研究,为学校学科体系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薪火相传,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侨、台、特、海”的区位办学优势,以“四种精神”为核心的办学传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优良学风,“名师垂教,质量为先,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严格管理和学术自由相统一”的治学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