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春大学的校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10月,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从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各项生产建设恢复与发展速度快的实际出发,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展新型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建培养新型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以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和支援全国的需要。并着手筹备工作;选择校址、调配干部、招聘教师、组织招生等;该部决定暂由部属“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腾出部分校舍作新校筹备基地,并委托该校校长黄明同志兼理新校筹备工作的有关事宜;12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同志,正式呈请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成立高等专科学校。该文称:“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统计工作,我部决定设立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校址设于长春……。该校设专门部和高职部。”
1950年2月28日,以暂定为“吉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的校名,师生在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平房校舍临时开学上课;7月19日,经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批准,校名定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正式挂牌独立办学。
1951年6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按中央教育部统一高等学校名称的通知,决定学校校名更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3年1月,由于中央国家机关调整,学校的隶属关系改由中央重工业部领导,服务的覆盖面由面向东北地区扩大到面向全国。
1954年7月,根据中央高教部提出的高等财经院校要适当集中的精神,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将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由高等专科层次调整为中等专业层次,在校的大专班学生转入东北财经学院学习,部分教师干部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等单位工作;8月,中央重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黄明,专程到校宣布了中央重工业部的调整决定。李清泉、张琳等调离学校,另行分配工作。至此,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结束了自己的历史途程。
探索前进
1954年秋,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调整后,校名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8年7月,根据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精神,中央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冶金工业局接管和领导学校,至此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结束了四年的历史途程;8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设大专部、中专部两个层次;由单一的经济管理专业,改为以冶金应用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并举,学校工作由原领导班子代理;同月,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116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9年5月,根据省教育会议的精神,省冶金局、省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共110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1960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校名定为“吉林矿冶学院”。
1962年5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调整高等学校,按照省委制定的《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吉林矿冶学院本科各专业与吉林理工学院本科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以宽平大路的吉林理工学院为校址两所学院的附设中专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以卫星路的吉林矿冶学院为校址;6月,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院主要负责人,根据省委的决定精神,协商讨论学校调整工作,并开始实施;同月,根据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由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校的中专部,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重工业厅领导。
1965年2月,省教育厅根据省委逐步推行半工半读的规划,决定在吉林省工业学校进行由全日制改为半工半读的试点,同时还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71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学习;7月,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学生负担过重,要精简课时的指示精神,经学校反复研究讨论,将理论课教学时数由3600学时,压缩到2400学时,砍掉了三分之一;同月,省重工业厅党组决定,将省重工业干部学校的党组织,划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同月,省重工业厅还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实习工厂,改为长春第三机床厂,由事业编制改为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由吉林省工业学校和省机床总厂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9月,省重工业厅、省劳动厅联合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铸造专业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连同实验实习教学仪器设备,全部移交给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文革浩劫
1966年6月上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反动大字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点燃了“无产阶级大革命一的浓烟烈火。校区陆续出现了“打倒”、“炮轰”,等一类的大字报,学校的秩序开始紊乱。在此情况下,中共长春市委派来工作组,力图协助学校党委掌握学校的局势。各级党政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等,艰苦地进行了大量的稳定校园秩序的工作,但都无济于事,学校局势恶化的趋势有增无减;8月上旬,《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表后,学校的形势更加急剧变化。部分学生和教职工自行串联、跨单位、跨专业、跨年级的造反组织相继建立,斗争的锋芒集中指向学校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罗织“走资派”、“三反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黑帮分子”、“牛鬼蛇神”等罪名竞相揪斗,残酷迫害。至此,学校党政组织完全瘫痪,群团组织遭到严重冲击,党团员被迫停止组织生活,所有机构失去控制,全校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
1967年1月,在上海所谓的“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学校学生与教工造反组织,联合夺取了学校的党政财文大权,实现了造反派对学校的全面控制。但由于受到社会上派性斗争的影响,很快就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造反组织,由开始相互攻击指责的文斗,逐渐升级到棍棒铁矛交加的群体武斗。他们一方面继续对干部、教师进行迫害活动,一方面又杀向社会,参加社会上打砸抢活动,对社会生活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在此情况下,驻军部队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三支两军”的指示精神,于1967年7月下旬,派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军宣队进校后,对制止武斗,缓解两派内战不休的混乱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于1968年3月实现了“革命大联合”,成立了由两派有关人员参加的“吉林省工业学校革命大联合委员会”。
1968年5月,学校开始进行“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这次“清理阶级队伍”实际上是对干部、教师迫害的继续和深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极其严重的后果,共制造冤假错案76起;8月15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吉林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同年秋,在工军宣传队的直接组织与安排下,以办学习班和成立专案组等形式,继续推行“左”的路线。入冬以后,工军宣传队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基础上,又组织落实‘北京新华印刷厂“对敌”斗争的经验》,开展“深揭深挖隐藏得很深的阶级敌人”活动,再一次对干部、教师进行迫害。
1969年4月,“九大”召开,全校师生参加庆祝活动,学习新闻公报,举办“九大”学习班,狠批“中国头号走资派”、“叛徒、内奸、工贱”的所谓罪行,并且上挂下联密切结合学校的“阶级斗争实际”划线站队,再一次把斗争的的予头指向干部和教师;8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违背教育规律,错误决定将供学生实习为主的校办工厂“长春第三机床厂”,由学校分出改为独立的生产企业,与学校完全脱钩。从此又埋下了长达10余年,因厂校共存相互矛盾的不安定因素。
1970年4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再次错误决定,将已有建校20年历史的学校撤销,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全面接管学校的人财物。
1971年春,长春第三机床厂又根据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决定,开办了技工学校。
1972年1月,省革委会工交组决定,将“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分出,恢复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校名定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隶属省革委会机械工业局领导。
改革开放
1977年3月至5月,举办干部、教师和学生学习班,深入揭批“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的罪行。
1979年12月4日,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组织机构做了调整。行政机构设:学校办公室、人事科、学生科、教务科、总务科、财务科、伙食科.调整了图书馆与金工教研室的隶属关系(隶属教务科)。党群机构设t党委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武装部、保卫科、工会、团委,武装部和保卫科合署办公;各学科设置:机电科、工业企业管理科、基础课科、马列主义教研室。
1983年6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在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机电专科学校,隶属省机械电子工业厅领导;5月即决定关闭长春第三机床厂,被该厂占用的校舍、设备及原属学校编制的教职工一律归还学校。
1984年11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机电专科》校刊创办;同月,学校“整建小组”制定了《吉林机电专科学校管理改革方案》。在此前后,学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十条规定》精神,制定了《关于扩大系(处)自主权的若干规定》以及试行教师工作量的制度、试行教学质量优秀奖、科技成果奖、学生考察办法等项的改革措施,均收到了效果。
1985年8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利用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办学条件,成立职业教育性质的吉林科技大学,机电专科仍以独立的实体照常运行。
1986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春职业大学并入吉林科技大学。为协调工作,统一领导,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两校的组织机构合并,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原有的组织机构停止运行。
稳定发展
1987年6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给吉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四所高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的通知》。文件称:“为了适应你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并考虑到组建长春大学的条件比较成熟,经研究,同意将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为省属多科性综合大学,由你省人民政府领导”;6月23日,当时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总理为长春大学题写了校名,并题辞勉励学校:“立足地方、面向未来”;9月29日省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坚、陈谟开等到校为长春大学举行挂牌揭彩仪式。
1988年2月24日,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133名教职工和4个专业的322名学生由外专原址迁入校本部;3月中旬,省教委负责同志到校宣布:在长大领导班子建立以前,学校日常工作,由原任领导共同负责,指定学校行政工作由原吉林科技大学校长王野平主持,党委工作由原吉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文显负责。至此,四校合并组建工作全部完成.
1991年5月,学校与苏联伏尔加格勒师范学院签订了《1991-1992年合作计划协议》。
2000年8月,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2008年,成为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通过验收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7年6月,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1年7月6日,长春大学国信老年福祉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吉林省成立的首家养老行业产业学院。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10]
二、长春大学办学条件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工商管理
硕士点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艺术、翻译、金融、应用统计、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