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出现反复,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及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从严从实从细做好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西医结合理念,经由学科专家研讨审定,持续开展普及八段锦、赠送中药香囊、推出食疗药膳、开展中医经典诵读等多种中医药特色活动,缓解师生焦虑情绪,在疾病未发生时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同时中医药的“简便验廉”适合校园封闭、居家办公环境,为校园疫情防控、传播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等作出贡献。
守中致和得养性,强身健体以安心
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居家办公都面临着运动减少、室内久坐的情况,为引导全校师生适当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伤气、久卧伤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隋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学院联合校工会面向全校全体师生开展了“健身心,展风采”中医八段锦体验活动。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医家健身功法,是中国传统健身武术,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八段锦不仅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而且其核心理念是修心养性、守中致和,提升身心境界,具有“形与神合、气藴其中,质朴端正、行易效宏,松紧结合、动静相兼,舒展柔和、园活连贯”的特点,练习时无需器械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
此外,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我国传统养生强身运动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学院持续开展相关推广普及活动,帮助全校师生通过适当运动调节气机,阳气得以生发,全身气血运行通畅,保持身心健康。
失物得见病无妨,辟瘟祛邪一缕香
我国香囊的应用历史悠久,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服气疗法”即指佩戴香囊。《山海经》曰:“佩之可以已疠”,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预防疫疠或治疗疾病的记载,《千金要方》记载中药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功效,中药香囊在中医古籍中记载常用于预防瘟疫,适用于尚未感受邪气的易感人群,可使其气机调畅,邪不内生,避免体内湿、寒、热与外邪相引,乘虚发病。
3月中旬开始,在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尚东院长的推动下,在临床学科专家、国家中医临床优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姚娓教授和冷爱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学院组织学科专家和师生,克服诸多困难,精心配制了两批“芳香辟秽,防瘟除疫”中药香囊,赠送给驻校值班及换岗值守教职工、健康监测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在校学生,一枚枚散发着中药气味的香囊,为在校师生员工献上一份爱心和祝福,也为校园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屏障。
据姚娓教授介绍,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因感受疫戾之气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采用的香囊配方源自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的“避瘟囊”,以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等药物共研细末,绛囊盛之,佩于当胸。此方药仅六味而“六气”全覆盖,药味少而药力专精,分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通过调畅各经脉气机,避秽化浊、祛邪外达,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到清热宣肺、祛湿邪、预防瘟疫的效果。
遍尝五味同甘苦,寓医于食可强身
唐《黄帝内经太素》言:“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可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后进行食疗。药膳寓医于食,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日常食用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在临床学科专家、国家中医临床优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姚娓教授和沈会教授的指导下,近期学院联合学校后勤管理处暖心推出中医药膳活动。姚娓教授指出:春季肝气最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而肝气旺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更需顺应天时,补脾养脾。因此,第一期中医药膳包括疏肝解郁安神茶、清肝明目茶和健胃消食茶等三种不同功效的代茶饮及期颐山药饼等点心供在校师生日常食用,利用食物性味的细微偏性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调畅情志,补养脾胃,扶正袪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相关饮食配方无禁忌症,适合普通人群,而且简单易做,便于在校园封闭、居家办公期间制作食用。
春寒欲尽复未尽,和衷共济与君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学院全面落实国家、省、属地及学校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学院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立足预防,引导全校师生通过适当运动、正气香囊、开展食疗等方法,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免疫力,为校园疫情防控筑起一道“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