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 天工苏作观后感1500字精选三篇

《天工苏作》这部纪录片代表了“苏工”和“苏作”的时代价值,展示了苏州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关于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结晶,是先人的智慧,是美好的传承。过去,由于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等等问题,非遗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非遗逐渐成为文化的象征。多个部门、多个媒体都沉下心来挖掘非遗背后的匠人精神和文化底蕴,这是一件值得所有人点赞的“美”事。

首先,扩大了受众群体。过去,非遗只停留在政府部门尘封的文件夹里,耄耋老人零散的记忆里,本土居民闲话家常里,慢慢地不少非遗的传承都断了线。更有甚者,被不怀好意的部分地区窃取,让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找不到“家”。但是近些年,媒体技术进一步迭代,纪录片等形式成为年轻人的“宠儿”,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各地的特色美食,被观众一直津津乐道;《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钟表修理匠人,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榜样;《功夫少林》中对于少林武术博大精深的刻画,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功夫传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此类纪录片,既用最真实的视角,又用最艺术的镜头,让更多的人民感受到了非遗的“美”。

其次,创新了传播模式。过去,对于非遗的传承限于口口相传,或者地方政府的简单粗放的传播模式,导致不少非遗的没落和掩埋。但是纪录片,短视频,电影等形式的出现,让非遗的传承多了可能性,这种可复制,传播体量大的模式,能让影片一经面世,就受到追捧和喜爱。特别是《人生一串》,《奇食记》,《早餐中国》此类与美食相关的纪录片,光是观看,就能让观众想要食指大动,那么背后的美食文化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进入群众的心里。

最后,提升了文化自信。曾经,外来文化的进入和冲击,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困惑,一度涌入哈韩,和哈日的浪潮,致使很多人质疑本国的文化。但是当非遗的文化被导演用镜头语言展示出来的时候,年轻人如获珍宝,国人喜不自禁,对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再犹豫思考本土文化的厚重感,反而更多的开始关注曾经被忽视的非遗,中医诊疗、戏曲艺术、民间音乐舞蹈等等,如被珍视的珠宝一样,成为群众自信的源泉,国家文化的根基,民族骄傲的资本。

总之,当导演开始用光影的手段发掘非遗的美的那一刻开始,匠人的精神会为人表率,文化的传承将源远流长,民族的自信会油然而生。

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月8日,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特别放映活动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办。此次活动通过光影和现场丰富的体验项目,将江南韵味带到了北京,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切好评。

当天,热情的观众们早早就来到了影院,翘首期待着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特别放映活动的开始。作为一部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的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仅仅一周,近500张票一售而空。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江苏省电影局副局长王明珠,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等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主持。

孙向辉在致辞中表示,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参加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特别放映活动。“苏州通过本次文化艺术展示周把苏州的传统文化带到了北京,让北京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江南韵味。”

金洁介绍了影片背后的工匠精神,电影《天工苏作》将目光聚焦在苏州9项传统手工艺上,不仅展示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更着眼于传艺之“人”。“《天工苏作》不仅承载了纪录片的文化价值,更是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

活动主办方还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了十分丰富的奖品,有苏州套色剪纸灯花、精美缂丝笔记本等,在影厅中掀起了一阵小高潮。

圈粉无数

爱电影也爱苏州,观众排队体验缂丝机

记者了解到,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联合出品。影片从12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视角,讲述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船点、苏绣、香山帮营造、缂丝、玉雕9项具有典型意义的苏作手艺的前世今生,凸显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影片中,无论是直径2.5厘米橄榄核雕刻而成的小船,还是两代姑苏绣娘刺的双面绣,这些美不胜收的细巧“苏作”,都圈粉无数。而影片中手艺人的坚守,也为现场观众带来满溢心头的感动。

记者注意到,除了电影备受好评,活动现场布置的15台缂丝机,也成为许多观众排队打卡点。

现场还有来自苏州的缂丝老师现场指导,让观众实操体验,亲身体验苏作传统文化。正在体验缂丝机的北京影迷林先生表示,“我平时就喜欢看电影,前几天看到了《天工苏作》要在北京放映的消息,觉得这部纪录片还是蛮有意义的,就立马买了票,带着孩子一起来了,我想让她从中了解一下苏作的魅力。”

此次能在电影特别放映活动中够体验缂丝,林先生的女儿十分开心,“我今年读四年级,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缂丝,这次是我第一次尝试。感觉新奇的同时,也真实体会了影片中非遗老师的辛苦。因为缂丝既要注意换手,还要不停地换脚。”

映后交流环节,几位嘉宾分享了自己对于影片的独特感悟。著名策展人、影评人沙丹提及了片中给自己带来触动、让自己想要落泪的片段。国家级非遗项目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国家级非遗项目明式家具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卫东、国家级非遗项目缂丝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灯彩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汪丽秋等不仅回忆了创作幕后,还现场分享了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情趣的解读。

《天工苏作》总制片人李红透露,这片子构思的时间其实挺长的。“苏州的手工艺门类非常齐全。我们当时在构思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想,如何在一个90分钟的片子里把苏州的手工艺呈现出来?我们选择了刺绣、玉雕这些大家一提到苏州就会想起来的,也选择了香山帮这样的建筑记忆。希望这个片子,能成为大家认识苏州手艺的一个开始。”

据悉,纪录电影《天工苏作》此前已于2021年7月10日在全国上映,并获得了国家电影专资优秀国产影片宣传发行项目资助。影片今年还将在海外上映,向世界展示“苏工”和“苏作”的时代价值,让海外观众更多地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是“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系列活动之一。“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将从1月7日持续至20日,届时,苏剧、昆曲、交响乐、芭蕾及“苏州年味”体验周将一一登场。

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三

1月8日,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了一部90分钟的纪录片《天工苏作》(预告片),全景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工艺,而这部纪录片将在海外发行了,为了让海外有人以及华裔可以更好的了解苏州。

提起苏州,大家便油然想起苏州园林,想起周庄古镇、金鸡湖、拙政园等著名中国文化遗址,这座蕴育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这个被历代诗人赞美的城市均在《天工苏作》纪录片展现出来,十分值得大家看一下。

这部纪录片于2021年7月在全国上映,现在计划在海外发行,以帮助更多的外国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影片通过 12 位退伍军人的视角,追溯了 2500年前中国东部江苏省苏州的橄榄坑雕刻、明代(1368-1644 年)风格的家具制作和丝绸刺绣等九种工艺形式。

此次放映是“在北京遇见江南(江南)”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将持续到1月20日。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苏向辉透露,该资料馆与苏州市政府合作,连续两年联合举办国际修复经典电影展。

“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意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说,她希望加强这种合作,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 天工苏作观后感1500字精选三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网站!

【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 天工苏作观后感1500字精选三篇】

来源:学习资料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吉林建筑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建筑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建筑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师范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师范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师范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艺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艺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艺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四平职业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四平职业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四平职业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新高考-学习资料-范文大全-天工苏作纪录片观后感 天工苏作观后感1500字精选三篇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