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的不利影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以“致全体导师一封信”等形式号召全校研究生导师坚守育人初心,鼓励导师以“谈心谈话”等有效方式关心关怀研究生,引导研究生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鼓励他们坚持必胜信念;线上加强指导研究生学业,制定合理规划,保持科研不断线。广大研究生导师的关怀指引增强了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提升了科研攻关的动力,疫情防控期间有效推动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导师+”润己泽人同吃同住凝聚抗疫力量
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正汹教授自3月15日校园全面封闭管理以来,连续住校工作一个月有余,全力做好学院防疫工作和留校学生学业指导、管理服务工作。
王正汹教授积极参与“奋进研途 抗疫有我”研究生大讨论,深入硕博等离子体第三学生党支部,引导学生科学看待封闭在校的“危”与“机”,勉励大家化“危”为“机”,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研究。坚持封闭期间科研不断线,王正汹教授牵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依托该项目物理学院可以自主选派符合项目要求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前往国外从事合作研究,所需的相关费用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进行资助;今年牵头获批科技部磁约束核聚变重大专项,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王正汹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住校期间对研究生耐心的指导、全方位的关心和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引领着课题组学生有序开展科研工作。“原本的焦躁不安也因为在困难时刻有导师与我们同在而得到缓解。”博士生刘嘉言如是说。王正汹教授要求学生在封闭期间保证工作效率,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从封闭的第一天开始,他的下班时间也延长到每晚十点,而他经过教研室,总会嘱咐一句:“回去路上要注意安全。”他为课题组每周的羽毛球训练提供资金支持,定期给课题组研究生买来水果、零食等爱心礼包,组织课题组全体研究生进行春日野餐,导学之间互相激励,其乐融融,一扫学校封闭所带来的郁闷心情。
践行第一责任防疫科研两手抓
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伟教授为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理解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社会、学校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从而自觉自发地遵守校园管理规定、融于防疫大局,高伟教授分层次、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教育,切实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
高伟教授深入学生党支部,为党员讲党课,领学党中央最新精神要求,指导“奋进研途,抗疫有我”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化机博硕第一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团员共同围绕“怎样有效把疫情阻隔在校园之外”和“如果校园内发生疫情该如何应对”两大主题开展研讨,凝聚起党员、研究生骨干的共识与力量,督促其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校园封闭管理状态,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的影响,高伟教授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指导。
以进度为导向,督促学生学习不松懈。无法进校时,高伟教授经常性地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语音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一对一进行科研指导,高伟教授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应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学术交流不应被疫情阻挡。因此,他积极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为学生们开展报告、交流,拓宽学生视野。
以进度为导向,督促学生学习不松懈。无法进校时,高伟教授经常性地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语音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一对一进行科研指导,高伟教授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应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学术交流不应被疫情阻挡。因此,他积极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为学生们开展报告、交流,拓宽学生视野。
保证培养质量教学科创线上线下齐发力
学校实施封控管理以来,作为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基层单位之一,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积极响应学校各项疫情防控要求与倡议,研究所团队的全体导师,克服种种困难,做到了线上教学不停、科研工作不止、关爱学生不断,使学生们感受到来自导师、课题组团队的暖心关怀与督促鞭策。
研究所王晓放教授课题组团队为推进所承担的重点研发课题研究任务,充分利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课题组内各子课题间线上交流研究内容,督促调整研究计划,协调评估研究进度,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研究所刘艳教授为了确保研三学生按期毕业,同时为保障学生实验安全,封校后及时联系学校专用车辆,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将实验装置送到校外车辆上,再转运到相关企业,保障研究生在合作企业完成学位论文的相关实验工作。
5月14日至15日,王晓放教授、刘艳教授、吕东教授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家基金委主办的“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术会议(线上)”,有3位博士、2位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分会场口头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疫情期间,研究所线上成功承办了第一届“杭汽”杯燃气轮机设计竞赛。此次竞赛是落实教育部《加强燃气轮机相关领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燃气轮机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多的燃气轮机创新人才。竞赛由研究所副所长杨金广教授作为竞赛大会主席牵头发起,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9支队伍90余名研究生参赛,最终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两支学生参赛团队获得了一等奖。此次竞赛为疫情中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开拓了研究视野,激发了创新热情,让参赛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报国热情。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广大导师和研究生将会继续齐心合力,不负国家,不负时代,用“为人师表”的担当和“青春无悔”的奋斗联袂书写最美篇章。(编辑:秦博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