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培养了第一批师资,还诞生并培养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今天,坐落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汉中门和仙林两大校区,其中,2002年新建的仙林校区占地1500余亩,是一座集现代建筑风格结合传统造园的艺术手法,融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型、数字化、园林式的新型大学园区,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底蕴,散发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学校目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系等多所院系,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六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共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点和29个硕士点,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多个国家及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有15所附属医院、1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百余所教学及实习基地,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基础学科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试办)、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2006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凭着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突出的办学成就,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现了学校本科教学水平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质量认证。
学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名医薪传、名师云集,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先后有十余人次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家科技部GCP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来校视察的李岚清、回良玉等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特别是由学校牵头编撰并担任总审定的《中华本草》,对中医药几千年发展成就做出了系统的总结,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誉为“当代《本草纲目》”。2006年5月,在梁保华省长和唐仲英先生的共同倡导和关心支持下,一个高水平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正式启动,这不仅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用于专门从事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的科技平台,更将是学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孵化基地。以此为契机,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积极谋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起步早、形式多、范围广,长期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首批获准接受和培养留学生及台湾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拥有较高国际知名度。2006年,根据中意两国卫生部协议,学校与罗马大学、米兰大学联合在意大利开设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开创了大学承担中、外政府间正规中医药学历教育合作项目的先河。同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与米兰大学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意大利MONSERRATE协会等机构合作建立的中西医信息交流平台“DESK CHINA”也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办学规模适度扩展,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面向“十一五”,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传承并进一步升华50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通过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具有研究教学型特质的全国最好的中医药大学,跻身于全国具有特色的重点大学行列。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
高校代码:10315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大学生活动中心
联系电话:025-85811852、85811518
学校传真:025-858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