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奋激者先
千帆竞发 涌进者胜
让科技融入理想
让信息点亮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
软件学院
01
学院介绍
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于2021年12月从信息工程学院分离后成立。现设置有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等3个本科专业,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等3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3400余人。
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做好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教育与职业方向对接、学院培养与产业培养对接;秉持“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聚焦区域支柱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需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通过校企合作与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院各专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诸多优秀学子现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项目带头人。
02
专业设置
一、人工智能(本科,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行业和企业,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跨界融合为依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数理统计基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系统知识以及大数据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原理和思维,掌握人工智能系统相关算法的分析、设计、测试和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能够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图像识别及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等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面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机关、企业、金融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算法分析、数据分析、系统测试和维护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等工作。
(三)主干课程
人工智能导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Python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嵌入式系统与设计、自然语言处理、OpenGL开放图形库基础、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勤奋务实,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自然科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人文社科、英文读写等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对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经济金融等应用领域中大数据有深入了解,具备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大数据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毕业后能在大数据相关领域开展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等岗位工作,精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大数据企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大数据相关岗位,毕业后可从事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非关系性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Hadoop平台运维、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等方向工作。
(三)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基础、数据挖掘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Hadoop基础、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可视化、Spark大数据处理技术、NoSQL数据库原理、Hive数据仓库、算法分析与设计、机器学习。
三、电子商务(本科,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编程、数据分析、电子商务运营等知识,具有移动商务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能在政府部门或各类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方面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或营销部门、电子商务企业、机关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电商平台建设等需要互联网营销思维或技术开发能力的工作。
(三)主干课程
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程序设计基础、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管理
四、软件技术专业(专科,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专业必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政府、金融、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程序开发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软件维护、软件测试等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IT企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软件开发相关行业,在软件研发、软件技术服务、软件技术培训、企业信息管理、网站管理维护等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软件营销与维护、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和系统分析等工作。
(三)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MySQL数据库、Java语言程序设计、HTML5 CSS3 Web前端开发技术、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等。
五、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专科,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勤奋务实,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大数据必备基础理论掌握大数据存储、处理、分析、预测等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数据建模等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对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经济金融等应用领域中大数据有深入了解,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应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大数据企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大数据分析相关行业,在大数据研发、大数据技术服务、大数据技术培训市场推广、大数据信息管理、大数据后台管理维护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预测、大数据存储、数据库开发和数据挖掘等工作。
(三)主干课程
ACCESS数据库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网络原理、Python语言基础、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Hadoop基础、数据清洗、Java程序设计、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六、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学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商务技术开发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商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站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商务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网络营销策划、网络推广、网络调研、SEO专员、在线客服、客服专员、移动商务开发等。
(三)主干课程
电子商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商品信息采编、网页设计、网店运营、网络营销、高级程序设计。
03
师资力量
学院现设有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4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识渊博、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博士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中级职称及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00%。
教师简介
毛建景: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软件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奖论文4篇。主持或参与省厅级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编教材8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修国众:男,博士,毕业于海军航空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领域:振动控制、智能控制、粘弹性阻尼材料、分数阶理论。主讲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机器学习。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李建:男,中共党员,硕士,教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学标兵。近年来,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获河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完成河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编教材6部,其中河南省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刘彩霞:女,硕士,副教授,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跨境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电子商务创业导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并多次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和“最佳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持或参与省厅级项目20余项,编写教材9部,荣获厅级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姚迎乐:女,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教研室副主任,网络工程师。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发表中文核心论文4篇,SCI期刊1篇,主持厅级项目4项,参与省级项目1项,参编教材2部,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河南省教育厅信息化成果奖4项,学校“双师型”教师、“优秀教师”、“中青年优秀教师”。
何丹: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人工智能教研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图像信息处理。郑州市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公开发表论文12篇,参与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参与省、市级项目8项,主持(参与)教改项目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
赵菲:男,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软件工程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发表论文8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主持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梁丹:女,硕士,副教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课题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教材3部、指导教材2部。
万萌:男,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学院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与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王丹丹:女,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前端开发技术、数据库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参与厅级科研项目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管理者”。
李爽: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软件技术方向。发表核心论文3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
04
实验实训
学院实验实训设施齐全,拥有大数据实训中心、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系统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等27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38万元。同时,学院与多家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合作协议,充分满足学生校内外实验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学生成果引导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现有机器人创新创业基地、嵌入式创新创业基地、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基地、软件开发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了博士科研团队,建立了智能交通视频图像感知与识别实验室(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工业系统脆弱性智能分析实验室、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实验室。
同时,我院坚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协同育人,共享共用61个信息化人才培养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极大的保证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
计算机系统实验室
华为网络学院实践中心
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实验室
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室
05
科学研究
近年来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承担课题一览表(部分)
06
文体活动
我院承办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
“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
我院学子在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荣获亚军
我院承办访企拓岗促就业线上对接洽谈会议
我院组织开展校园疫情防控巡查
我院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选拔赛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