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生|开学季 防诈骗包裹请“签收”
神兽出笼日 猛虎归山时
同学们又将迎来新的学期了
开学季
骗子们也在蠢蠢欲动
他们精心设局,花样繁多
目的只有一个
骗钱、骗钱、还是骗钱
为了让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慧眼识破骗局
这些常见的“开学”诈骗方式
一定要了解
1
网络诈骗类型
1
兼职刷单诈骗
冒充客服人员向被骗人发送链接,谎称通过链接购买商品成功就会退还货款并且有提成。为了骗取更多财物,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前几单按约定支付提成,等被骗人支付较大金额时,“客服人员”就会失去联系。
2
网络购物诈骗
开设虚假网站或网店,有人下单购物,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或者编造缺货要退款等理由。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引诱被骗人填写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久,被骗人银行卡内的钱就会被转走。
3
贷款诈骗
通过群发信息等方式,谎称可以提供贷款,利息低、不需抵押、不需担保,一旦有人信以为真,立即就以预付利息、预付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4
冒充好友诈骗
盗取QQ、微信的号码、密码后,冒充原账号主人的好友、老板、领导等,以急事需要用钱为由实施诈骗,因此我们在转账汇款前一定要电话核实。
5
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安、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涉嫌犯罪制造恐慌,引诱受害人将钱转入到虚假的“安全账户”。
6
招聘诈骗
发布招聘某某岗位工作人员的虚假信息,一旦有人求职应聘,就谎称需要缴纳培训费、服装费、面试费、保证金等实施诈骗。
2
校园诈骗常见手段
1.不良校园贷
虚假贷: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 培训贷: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兼职贷:例如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美容贷:主要瞄准爱美却缺钱的学生群体,当学生无力支付美容手术费时,咨询师推荐贷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怂恿学生贷款。
2.出租社交账号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兼职”广告,以每日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高价佣金吸引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社交帐号拱手相让。随后利用租来的帐号实施欺诈、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致使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和利用,个人或亲友资金安全受到威胁,不仅帐号存在随时被盗的风险或可能因违规封停,甚至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3.交友投资诈骗(杀猪盘)
不法分子把自己包装成“完美对象”,寻找单身男女作为目标,通过线上聊天培养感情,获取信任后再诱惑受害人到博彩网站投资,前期可赢小利,巨额就无法提现,最后拉黑,卷款走人。
5.冒充老师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先以老师的身份打电话给同学以“给同学打奖学金、贫困补贴、资料复印费”等借口要求其向指定账户转账实施诈骗。
XX骗子
xx同学,我是xx老师,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如果接到老师的电话,需向同学或学校核实电话号码是否属实。若遇类似情况应直接与老师当面沟通。
聪明的同学
3
开学防诈第一课
1
提高防骗意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求转账的都不相信;
●熟人也要再三核实。
2
掌握防骗技能
致学生——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入一些涉及红包交易的群组。
2.不要随意扫描不知名的二维码,或是点击未知链接,输入自己的信息。
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支付宝账号,以及任何密码等。
4.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5.不要轻信“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4
防范小妙招
1.戒除贪婪,勿信“天上掉馅饼”
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以免上当受骗。
2.信息保密,勿泄个人家人信息
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轻易示人,不要将重要物品借给他人使用或交于他人保管。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3.下载国家反诈APP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