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秦楼月·芳菲歇》原文赏析及翻译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諲 〔宋代〕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翻译和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注释
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后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芳菲歇(xiē):指春残花谢的景况。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
目断:望断。
可堪(kān):何况。
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
啼(tí)血:陈藏器《本草拾遗》谓杜鹃“啼至血出乃止”。这里指词人悲痛至极。

秦楼月·芳菲歇问答

问:《秦楼月·芳菲歇》的作者是谁?
答:秦楼月·芳菲歇的作者是向子諲
问:秦楼月·芳菲歇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秦楼月·芳菲歇是宋代的作品
问:秦楼月·芳菲歇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出自 宋代向子諲的《秦楼月·芳菲歇》
问: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的下一句是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问:出自向子諲的名句有哪些?
答:向子諲名句大全

秦楼月·芳菲歇赏析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这样的时局下朝野志士无不拔剑斫地,切齿扼腕,于是词坛上产生了一批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见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向子諲这一首《秦楼月》,题旨相同,篇幅虽短,感情的容量却并不小。另外这首词表现上也自有特色。

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这句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余之病了。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读者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的妙处。

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更近乾龙节”。《易·乾》:“九五,飞龙天。”乾卦以龙取象,所以古人便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是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据《宋史·礼志》记载:“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处仁等表请为乾龙节。”从记载中可以想见当年此日,朝廷中群臣为皇帝祝寿,钦宗赐宴,好一派隆重的寿宴的盛况!而此时又是四月,乾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公元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下,一路杀奔江西、湖南。此时向子諲正潭州(今长沙)知州任上,有人建议暂避敌锋,他大呼曰:“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诸郡有一二能为国家守,敌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义矣!”(见汪应辰《向公墓志铭》、胡宏《向侍郎行状》)他亲率军民血战数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城破。事后,他的好友陈与义赠诗,诗中赞曰“柱天勋业须君了”(《题向伯恭过峡图》)。然而词人想当时家亡国破,君辱臣耻,却又回天无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极度的愤恨和悲哀。这样深沉难遣的感情郁积胸中,实非“眼中泪尽空啼血”一句不能尽之了。以上为词意的第二层。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按《秦楼月》词调的要求,“空啼血”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血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晓风残月”,是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这首词虽是移用,但词人显然对“杜鹃啼血”内涵进行了改造。此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全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在《酒边词》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但终因其忠愤有余而少豪放之气,且词中意境独创性少,新鲜感不足,不免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量,在宋词中未臻上乘。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宋词三百首】《满江红·写怀》原文赏析及翻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满江红·写怀原文,满江红·写怀赏析,满江红·写怀,满江红·写怀注释,满江红·写怀译文

【宋词三百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赏析及翻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

【宋词三百首】《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三五七言 / 秋风词,三五七言 / 秋风词注释,三五七言 / 秋风词译文

【宋词三百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赏析及翻译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

【宋词三百首】《唐多令·惜别》原文赏析及翻译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多令·惜别原文,唐多令·惜别赏析,唐多令·惜别,唐多令·惜别注释,唐多令·惜别译文

【宋词三百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赏析及翻译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赏析,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注释,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译文

【宋词三百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赏析及翻译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译文

【宋词三百首】《虞美人·听雨》原文赏析及翻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原文,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虞美人·听雨注释,虞美人·听雨译文

【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原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注释,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译文

【宋词三百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原文赏析及翻译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注释,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译文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宋词三百首】《秦楼月·芳菲歇》原文赏析及翻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