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宋代〕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问答

问:《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作者是谁?
答: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作者是陆游
问: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宋代的作品
问: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出自 宋代陆游的《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问: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的下一句是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问:出自陆游的名句有哪些?
答:陆游名句大全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赏析

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四十八岁。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9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高兴亭,在南郑内城的西北,正对南山。凭高远望,写下这首词。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 * ,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宋词三百首】《满江红·写怀》原文赏析及翻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满江红·写怀原文,满江红·写怀赏析,满江红·写怀,满江红·写怀注释,满江红·写怀译文

【宋词三百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赏析及翻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

【宋词三百首】《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三五七言 / 秋风词,三五七言 / 秋风词注释,三五七言 / 秋风词译文

【宋词三百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赏析及翻译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

【宋词三百首】《唐多令·惜别》原文赏析及翻译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多令·惜别原文,唐多令·惜别赏析,唐多令·惜别,唐多令·惜别注释,唐多令·惜别译文

【宋词三百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赏析及翻译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原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赏析,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注释,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译文

【宋词三百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赏析及翻译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注释,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译文

【宋词三百首】《虞美人·听雨》原文赏析及翻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原文,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虞美人·听雨注释,虞美人·听雨译文

【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原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注释,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译文

【宋词三百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原文赏析及翻译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注释,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译文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宋词三百首】《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原文赏析及翻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