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一作:阳)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 * 、无 *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问答

问:《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谁?
答: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
问:答谢中书书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的作品
问:答谢中书书是什么体裁?
答:文言文
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出自 南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的下一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核舟记原文,核舟记赏析,核舟记,核舟记注释,核舟记译文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原文翻译及注释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1|1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

卖油翁原文,卖油翁赏析,卖油翁,卖油翁注释,卖油翁译文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原文,岳阳楼记赏析,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注释,岳阳楼记译文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 通: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赏析,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注释,小石潭记译文

初中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送东阳马生序赏析,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注释,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初中文言文《口技》原文翻译及注释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

口技原文,口技赏析,口技,口技注释,口技译文

初中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原文翻译及注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原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赏析,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注释,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译文

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五柳先生传原文,五柳先生传赏析,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注释,五柳先生传译文

初中文言文《二鹊救友》原文翻译及注释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二鹊救友原文,二鹊救友赏析,二鹊救友,二鹊救友注释,二鹊救友译文

初中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及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扁鹊见蔡桓公赏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注释,扁鹊见蔡桓公译文
新高考-学习资料-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