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又叫做刀螂,它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很多人认为螳螂在交配期间由于食物的缺少,雌性螳螂会把雄性螳螂吃掉,因此认为螳螂是一种害虫。那么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螳螂是卵生还是胎生?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现在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
1、螳螂是一种益虫。螳螂是食肉性的昆虫,可食用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另外它还是农作物头号危害蝗虫的死对头,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还有螳螂一点植物也不吃,只吃肉食,且还要活的动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
2、螳螂是益虫,主要以害虫的成虫和幼虫为食物,比如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蝗虫等等。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其标志是像大刀的前肢。螳螂是蝗虫的天敌,是天生的农业害虫的敌人。所以螳螂其实是一种食肉性的益虫。
螳螂是卵生还是胎生?
螳螂是卵生动物。螳螂把卵产入她做好的卵袋里,等小宝宝出生。这种动物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旬进入成虫期,等到8月份就会交配,之后雌螳螂会在枝干或石缝中产卵。它的卵刚产出的时候是白色的,等待5-10个小时后会变黄变黑,之后要度过寒冬,等到第二年的6月份才会开始孵化,最晚不会超过7月上旬。
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性食同类的生物有很多,只不过大多数都是昆虫,螳螂之所以要性食同类,在过去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雌性之所以要吃掉雄性,是因为雄性死亡之后依旧可以保持交尾动作,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细胞传递给雌性。还有一些人认为,雌性吃掉雄性之后,更能够刺激它们排精,从而提高它们留下后代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