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文鉴赏】《南歌子 游赏》原文赏析及翻译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宋代〕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南歌子 游赏问答

问:《南歌子 游赏》的作者是谁?
答:南歌子 游赏的作者是苏轼
问:南歌子 游赏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南歌子 游赏是宋代的作品
问:南歌子 游赏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出自 宋代苏轼的《南歌子 游赏》
问: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的下一句是 游人都上十三楼。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南歌子 游赏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 :“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
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 :“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 ”,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 ”,“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 ,唐时为大曲 ,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 ,明月满扬州 ”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苏轼古诗文鉴赏】《琴枕》原文赏析及翻译

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轸。响泉竟何用,金带常苦窘。斓斑渍珠泪,宛转堆云鬒。君若安七弦,应弹卓氏引。

琴枕原文,琴枕赏析,琴枕,琴枕注释,琴枕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独眠林下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原文,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赏析,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注释,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和陶饮酒二十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醇至。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

和陶饮酒二十首原文,和陶饮酒二十首赏析,和陶饮酒二十首,和陶饮酒二十首注释,和陶饮酒二十首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醉睡者》原文赏析及翻译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醉睡者原文,醉睡者赏析,醉睡者,醉睡者注释,醉睡者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食柑》原文赏析及翻译

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坐客殷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食柑原文,食柑赏析,食柑,食柑注释,食柑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黄精鹿》原文赏析及翻译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黄精鹿原文,黄精鹿赏析,黄精鹿,黄精鹿注释,黄精鹿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赏析及翻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登州海市》原文赏析及翻译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率然有请

登州海市原文,登州海市赏析,登州海市,登州海市注释,登州海市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原文赏析及翻译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原文,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赏析,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注释,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译文

【苏轼古诗文鉴赏】《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原文赏析及翻译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1/1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馀馥。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

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原文,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赏析,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注释,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译文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苏轼古诗文鉴赏】《南歌子 游赏》原文赏析及翻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