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明白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期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完美的月光。

注释:

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我)。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2、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3、达旦:到天亮。

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5、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6、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期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齐欣赏这完美的月光。共:一齐欣赏。婵娟:指月亮。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9、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10、但:只。

11、归去:回去,那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12、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4、丙辰:指公元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5、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述、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我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完美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经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证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构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我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进取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完美,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经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到达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苏轼。相比之下,苏轼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苏轼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最终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所以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赏析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个作品是熙宁九年时,他在密州,在北方,即今日山东密县当州地方官。到了中秋节,中秋节总要饮酒,并且是“欢饮达旦”,对着月亮饮酒,一向饮到天亮。“大醉”,老喝酒准就醉了,然后在酒兴当中他作了这首诗。作了这首诗,实际上也表达了他对弟弟,就是“子由”,子由就是苏辙,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一的他的弟弟。那里面,文学家中的'兄弟情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苏轼一辈子跟兄弟之间关系甚好,手足情深。所以这个作品也是有兄弟情在里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此刻我们来看正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就是喝多了后问天。此刻人做一太守,没事总问地球从哪天开始,别人大概会说他疯了。平时是不大问这样的问题的,但诗人能够这样问,这表现出一种情态,这问题没有答案,可是能表现一种主观上的姿态。

之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又是一个问题,今年是熙宁九年,中秋节,看着明月,不禁想天上有同样的纪年吗,天上的世界是不是不像我们大宋?作者心里面隐隐的想可能有一个人在那儿变法之类,于是这个事情就复杂了——天上是什么年头。

由这个问题就引出下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指我想乘风归去,上天奔月。传说嫦娥奔过月,据说月宫里面有桂树,有蟾蜍,还有吴刚,还有美酒。总而言之,关于月亮,中国古代有很多这种优美的传说。

其后“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这是一个念头,我想离开这个现实,想脱离这个现实。可是,又怕琼楼玉宇太没有人间烟火。

那么之后下头说:“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这个词有可能是讲的是广寒宫里面的寂寞嫦娥舒广袖,她在那儿舞蹈,却连个观众都没有,十分寂寞。所以此词这种转折,是苏轼喝多酒了之后的想象,喝多了酒了,看着那个大大的月亮所生出的感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之后就转入到下半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是讲月光照在人间,那里面有联系,前面说“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不食人间烟火,可是照在人间的月光就有意思了。这月光出来——从东山冉冉的一轮圆月出来以后,先是照在朱红的楼阁上——“朱”就是红,“阁”就是楼台馆所,然后又照在绮户,表现月光的高低不一样。最终月光则是落在了无眠者的身上,所以月亮的外号又叫“照无眠”。它姓照,叫无眠,月的这一称呼就是从这儿来的。至于讲的意思,则是人间多愁绪。那里的“无眠”,是自我,大概也应当带着另一个人——“兼怀子由”——即他所想像的子由。

这个愁情之后又开始回到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按说,圆圆的明月,你不应当有什么憾事,有什么缺陷,有什么不满,可是月光啊,你却偏偏在人家离别的时候以你那圆圆的月亮照着那些离别的人,比如说像作者跟子由,他兄弟两人,从小便在一齐,如今却是月亮圆了人不圆。

可是之后,既已涉及到人间多愁,那么对这个多愁的世界、多缺憾的世界怎样办,所以下头有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一段议论,其间表达的则是一种心胸,一种旷达的心胸。指出这个世界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就是充满了悲欢离合,充满了阴晴圆缺,各种不满足。可是越是这样的世界,越值得活。所以这个人间的魅力恰恰就在这儿,所以那里体现一种心胸旷达,这是对世界的理解。

既如此,世界是有缺陷的。之后便又回到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婵娟”,是指在月亮照耀下的那种美丽情景。“人长久”,则是指大家长长久久。再“共婵娟”,这就落到子由与自我,你在甲,我在乙,天各一方。可是,好在两人今日抬头都能一齐享用这个婵娟之月,享受这个美丽的夜晚。

故而苏轼这首词,我们理解这种问,也能够从这个角度加深对这种问的认识,他是太爱月光了,也能够说他是太爱这个有缺陷的、可是被一个美丽的光景照着的这样一个世界,他喜欢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很多文学作品它往往表达了一个作家心胸中最基础的那一面,最美的那一面。像《水调歌头》这首词,就应当是展现苏东坡这种世界、这种面向最为贴切的一个作品。从这个作品我们能够看到苏轼的内心世界。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词人,他的这种情感,又是民族情感、民族性格的一个代表。所以这个作品不单艺术上好,内涵也好,所以它被传之久远,我们今日喜爱它,料想一万年以后的中国人仍会喜欢它,这就是这首词的不凡之处。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题目一: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A、明确任务原则 B、因事设岗原则 C、合理分工协作原则 D、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E、能级原则 答案:ABCD 题目二:以下关于工作岗位设计的说……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资料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够……

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社会实践又即将告一段落了,你收获了什么?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那么你会写实践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篇1 梅家坞原本只是不知名的小山村,周总理的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村里有五福桥为证,现常住人口为500户左右。记得80年代,梅家坞虽是小山村,但已经是很多国外宾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同比和环比的区别

同比和环比的区别:同比一般情况下是本年第n月与过去某年的第n月比。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比和环比的区别,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比和环比的区别1 同比简介 同比一般情景下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 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

同比和环比的区别

英语句子成分

英语句子成分: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补足语和同位语八种。 主语是句子叙述的主体,谓语说明主语所发出的动作或具有的特征和状态。谓语由动词来承担……

英语句子成分

自我鉴定模板(精选50篇)

自我鉴定模板(精选50篇):自我鉴定模板(一): 我叫XXX,是XX学校XX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和多次的社会实践,我建立了健全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必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

自我鉴定模板

生涯人物访谈(精选12篇)

生涯人物访谈(精选12篇):访谈是管理咨询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方法,是研究者对被研究者进行寻访、访问、交谈的一种活动方式。咨询顾问通过与客户组织中各类人员的接触谈话,能够获取客户组织的重要的主观问题,被访谈的人也感到他们在为项目作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涯人物访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涯人物访谈 篇1 孙女士:人力资源组长 人物简介:孙某,女,大学毕业 访谈形式:应对面 访谈资料:

生涯人物访谈

初一英语作文带翻译(精选28篇)

初一英语作文带翻译(精选28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英语作文带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英语作文带翻译 篇1 以My Day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 I get up early at six every day. Afte

初一英语作文带翻译

喜大普奔是成语吗

喜大普奔是成语吗:答案:不是。 喜大普奔是一个网络用语,也作普大喜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

喜大普奔是成语吗

努尔哈赤简介(精选6篇)

努尔哈赤简介(精选6篇):努尔哈赤简介(一):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辽……

努尔哈赤简介
新高考-学习资料-范文大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