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辛弃疾率五十人跃马持枪入五万人敌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弃疾一首词中的名句,这句词既表达了作者的满腔豪情,也透出现实中无法实现驱逐胡虏、收复山河壮志的无奈。虽然如此,词人还是在做着最大的努力,不管环境如何的变化,抗金的志向痴心不改。

一、跃马持枪入敌营

公元1162年,辛弃疾二十三岁。

在前一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大军侵入南宋地界,战线直推长江以南。由于主力都南进了,后方的兵力相对空虚。不愿当亡国奴的北方汉族人民乘机发动起义,一时之间,烽火遍布,义军无数。辛弃疾也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了二千多人的抗金队伍。不久,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加入到耿京领导的占居沂蒙山区、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中,他担任高级文秘。后来,金国人发生内乱,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新皇帝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地区对抗金起义军使用招抚和镇压的两种手段,企图扑灭人民反抗的怒火,建一个稳定的后院。耿京的地盘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辛弃疾建议耿京,应该和南宋朝廷取得联系,以便进可以杀金兵,退可以撤到南宋境内。耿京觉得很有道理,就派辛弃疾去具体操办。

网络配图

1162年正月,辛弃疾等人来到临安(今杭州),朝见宋高宗赵构,上表请求允许起义军南投。高宗接到报告后,非常高兴,痛快地答应了起义军的请求,并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封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秘书长)。任务完成,当一行人走到海州(今连云港)时,却听到了一声晴天霹雳——耿京被害,起义军将士四散了。原来,在他们离开起义军的这段日子里,金国的官府加紧了诱降活动。将领张安国等人设计杀了耿京,花言巧语地骗了一部分将士共同投靠了金国,张安国被金国委任为济州(今山东巨野)州官,投降的将士也驻守在济州。那些不愿意投降的起义军群龙无首,也没法再坚持,只好各自散去。

辛弃疾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后,对众人说:“我们是奉了耿京大帅的命令,为了起义军的前途来归顺宋朝的,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杀叛贼,我们如何对得起朝廷的信任,又如何对得起起义军的众将士?”也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满腔悲愤,怒发冲冠,带着五十名随从纵马直奔济州张安国的五万人大营。由于张安国营中的兵士原来多是起义军,都认识辛弃疾,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来到了张安国的主营。当时张安国正在和一些将领饮酒做乐,搂着歌妓,听着小曲,醉眼朦胧间,见辛弃疾带了一帮人气汹汹的闯人,知道大事不好。但想做反抗已来不及了,辛弃疾命令手下把张安国捆了起来,很干脆的绑到了马上。辛弃疾义正辞严的把张安国大骂了一通,并乘机号召大家不要再给金狗卖命,跟着他归顺南宋,响应者上万。随后,辛弃疾带着这些起义军长驱南下,渡过淮河,来到宋朝境内,并把张安国押到了临安交给朝廷处决。由于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行事的果断,使他名声大振,各地广泛传颂他的事迹。高宗皇帝连声感叹:真是好一个壮士!让他担任江苏江阴州的签判(类似副州官)。从此,辛弃疾便留在了南宋,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网络配图

二、矢志不渝谋抗金

辛弃疾来到南宋后,对收复失地充满信心。不顾官职低微,极力为抗金事业奔走呼号。1165年,写成《御戎十论》献给宋孝宗,从十个方面对抗金形势进行了论述。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金国统治者的怨恨,以及金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该如何充实国力,富国强兵,收复中原等提出了具体的规划。1170年,辛弃疾又作《九议》上书宰相虞允文,既驳斥了朝中主和派认为的宋朝势弱、打则必败、不如不打的谬论,也建议朝廷要做长期的准备,不能轻举妄动。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再战的朝廷却反应冷淡,更谈不上去实行了。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华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去当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让他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虽然这与辛弃疾的报国杀敌理想相去甚远,但他尽职尽忠,政绩卓著。每到一地,总是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奖励生产。创办学校,训练军队,安定民生。1172年,在滁州(今安徽滁州)办荒政时,半年就大见成效,把一个穷困的偏远之州变成了商旅云集、人民富足之地。1180年在湖南创办“飞虎军”,军威雄壮,将士勇猛超群,是长江流域各军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同时,他始终不忘抗金事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被派往抗金前线,驰骋沙场,弯弓杀敌,收复失地。1204年,宋宁宗召见辛弃疾,君臣对谈,他冷静分析金国形势,认为政府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实国力,然后出兵北伐。宰相韩侂胄借重辛弃疾的名望,把他派到镇江去做知府。到任后,不顾六十五岁高龄,积极谋划抗金大计,并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兵丁,训练一支队伍渡过淮河去杀敌。虽然到职不久就被调离,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其他的爱国志士。1207年秋,韩侂胄再次北伐,仍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但诏命到达之日,辛弃疾已是病重不能起床了。临死之前,还大喊了数声“杀贼、杀贼!”恨恨而亡。真是江山不复,死不瞑目。

三、诗文铿锵万古传

网络配图

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理想始终不能实现,辛弃疾用他最擅长的词做武器,拿起纸笔做刀枪,尽情挥洒他的爱国信念,抒写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他的很多重要词篇,都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他时时刻刻将中原故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挂在心头:“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征埃成阵);他以抗金、收复失地的重任鞭策自己和其他同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他在词中高呼:“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千里握洼种)。

他幻想奔赴沙场,收拾残破河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他将胸怀中蕴藏的凛然杀气,凝结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醉子挑灯看剑)。直到晚年,还在一面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种永远不甘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这种失地未复、寝食难安的执着气概,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虽然环境没有给辛弃疾更多的机会,除了早年的奔入敌营,也几乎没有与金军直接交过战。但他的勇猛,他的执着,他的大声疾呼,他在词中所反映出的热情与杀气,却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一种金戈铁马、壮士豪情的英雄气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三国时代最“坑爹”的四个男人:吕布竟然最坑

三国时代最“坑爹”的四个男人:吕布竟然最坑

男人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揭秘 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揭秘 真的是黑脸吗

包拯

曹操最爱的儿子是曹冲还是曹植还是曹丕?

曹操最爱的儿子是曹冲还是曹植还是曹丕?

曹操

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实际不是文天祥写的?

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实际不是文天祥写的?

文天祥

燧人弇兹氏是燧中国古代最早的女首领吗?

燧人弇兹氏是燧中国古代最早的女首领吗?

燧人弇兹氏

看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 如何玩死一个叛徒

看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 如何玩死一个叛徒

诸葛亮

揭秘辛弃疾率五十人跃马持枪入五万人敌营

揭秘辛弃疾率五十人跃马持枪入五万人敌营

辛弃疾

揭秘最幸运的部族首领 60岁妻子给他生了3孩子

揭秘最幸运的部族首领 60岁妻子给他生了3孩子

完颜函普

诸葛亮为何就是不待见魏延?真相让人愤怒!

诸葛亮为何就是不待见魏延?真相让人愤怒!

魏延

奇葩宰相孙晟怎样在“美女肉台”宴中吃饭

奇葩宰相孙晟怎样在“美女肉台”宴中吃饭

宰相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揭秘辛弃疾率五十人跃马持枪入五万人敌营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