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世“吹捧”李广呢 卫青的功绩明明比李广大

这里不得不佩服太史公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太史公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而无限的同情这李广,导致后世很多不得意人感同身受,并为李广喊冤叫屈,不断的去证明李广的实力和他糟糕的运气。然而须知他的糟糕运气,正是他自己能力的体现。

为什么后世“吹捧”李广呢?

文人历来有用典的传统,也有借古讽今的传统。所谓借古,很多时候并不在乎当时当事,仅仅是暗喻代指罢了。所以文人失意自比李广者不少,甚至还有不少自比陈阿娇的(文人习惯以夫妻关系隐喻君臣关系,以弃妇期盼丈夫的口吻暗指自身怀才不遇渴求明主之心)。并不是阿娇本身有什么可称颂赞扬的,不过是“长门”、“千金买赋”的典故太好用了。李广呢,尤其是在王勃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后,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典故指代。后人再引李广的典故时,与其说引的是李广这个人的事迹,不如说引的是王勃这句话罢了。

卫青作为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最宠爱女人的小舅子,标准的外戚,在加上卫青初期上位的过程在古代知识分子的眼中实在是配不上千古名将的做派。据史料记载“陈皇后嫉妒卫子夫而牵连到了当时毫无官职的卫青,意图谋害卫青。她抓到卫青,准备处死。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于是任命卫青为建章宫监、侍中、太中大夫,子夫为夫人,并召贵卫青的兄弟,数日间给卫青的赏赐便达到千金之多”虽然这以后的战役指挥中确实证明了卫青的才能,但恰恰是之后的这些重大战役导致了后世人不愿过多赞美卫青。要知道在古代外戚势大在任何朝代都属于是禁忌问题。

李广呢?李广可以说出身名门之后,同时李广在守城战上也确实或多或少有所成就。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名门之后,又有战功,在加上对下属谦虚和蔼典型的完美形象,甚至于之后的被迫自杀更为李广添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正统出身这一点在古代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群体眼中中就比奴仆出身,前期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卫青强很多。在大意上占据了一个制高点。毕竟老话说的好所谓虎父无犬子。要知道在没有科举之前,寒门是无法直接晋升的,甚至于当时的主流思想就是寒门无将才。

文人多爱悲情人物,更何况连大名鼎鼎的太史公都觉得遗憾和惋惜的人呢?

如王维的《老将行》里面这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昌龄所做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加的深入了人心。

李广可能确实运气不好,也有能力,但是他有缺点,而且史记中关于他的记载明显是为了抬高他!那么太史公为什么要抬高李广呢?

太史公和李广一家子的关系,我们并不可知,也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是有一点是有史料可以证明的太史公因李陵事件牵连,牵连的后果是以太史公被宫刑而结束。

所以后来史记上过于偏袒李广也不足为奇。毕竟会有一种英雄末路,感同身受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宇文皛最后是怎么死的?隋朝宇文皛生平简介

宇文皛最后是怎么死的?隋朝宇文皛生平简介

宇文皛

弘昼为什么多次给自己举办葬礼 自己举办葬礼的原因是什么

弘昼为什么多次给自己举办葬礼 自己举办葬礼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雍正,乾隆

关于马场信房的评价如何?马场信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关于马场信房的评价如何?马场信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马场信房,日本

关于织田长益的评价如何?织田长益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于织田长益的评价如何?织田长益是一个怎样的人

织田长益,日本

锦衣卫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为什么人们如此害怕他们

锦衣卫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为什么人们如此害怕他们

朱元璋,明朝,锦衣卫

此人一纸杀胡令被诟病千年,汉人奉他为战神

此人一纸杀胡令被诟病千年,汉人奉他为战神

冉闵

北周将领贺若敦生平简介,其子贺若弼为隋初著名将领

北周将领贺若敦生平简介,其子贺若弼为隋初著名将领

南北朝

为什么后世“吹捧”李广呢 卫青的功绩明明比李广大

为什么后世“吹捧”李广呢 卫青的功绩明明比李广大

李广,卫青,汉朝,太史公

她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汉武帝对她的恩宠后宫无人能及

她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汉武帝对她的恩宠后宫无人能及

李夫人,汉武帝,汉朝

他把自己的妻子献给周幽王,褒姒的一生是怎样的?

他把自己的妻子献给周幽王,褒姒的一生是怎样的?

褒姒,西周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为什么后世“吹捧”李广呢 卫青的功绩明明比李广大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