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这一生到底效忠于谁?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奕訢他的一生到底向谁效忠?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是晚清史上一位非常特别的重量级人物。奕訢作为道光的第六个儿子,咸丰帝的有力竞争对手,无论是正传还是稗史,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他的生平和事迹。在道、咸、同、光四朝,我们都可以看到奕訢活跃的身影。

据史书记载,道光老皇帝当年选择继承人时,在自己的两个儿子奕詝(zhǔ)和奕訢之间颇为犯难。论能力,无论是文韬武略,奕訢都毫无疑问地远远超过奕詝;但奕詝年龄稍长,而且与道光之间父子关系更加融洽。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道光最后还是传位给了自己更喜欢的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但同时,也许是为了表达对奕訢的歉疚,道光也敕封奕訢为恭亲王。

《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

“丁未,上疾大渐……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是日,上崩于圆明园慎德堂苫次。硃谕‘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清朝自康熙以来的秘密立储制度,是前一任皇帝把写有皇位继承人人名字的密诏藏在“鐍匣”之中,并放置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一般匣内只放置1封立皇储诏书,但道光却放了2封,可见他对奕訢的重视程度。

不知道当道光驾崩,军机大臣文庆当众开启鐍匣时,先拿出的是那一份诏书。若先读到的是“皇六子奕訢……”,在场的咸丰会不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道光的爱护子女之举,看上去像是给奕詝和奕訢二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咸丰也知道,道光虽然疼爱自己,但也知道在治国能力上奕訢要高出许多,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倚重奕訢。

咸丰登基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奕訢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咸丰也试图听从父亲的安排,让奕訢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这也是大清第一个入军机处的亲王。但同时奕訢显示出的超强能力又让咸丰颇为忌惮。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咸丰北逃热河,卧床病重。自知命不久矣的咸丰陷入了困境——自己唯一的儿子尚且年幼,在他能成长到独当一面之前,如何才能平衡朝中的各种势力?咸丰视之为最大威胁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因此选择将其直接踢出了权力中枢,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奕訢与慈禧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

一开始,奕訢和两宫太后尚能合作得亲密无间。但随着慈禧能力与野心与日俱增,借中法战争失利的借口,一举扳倒了恭亲王在朝中的势力,让奕訢投闲置散了整整十年。

可以说,奕訢此次被撤职,已经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尽管大清在十年后甲午战争中惨败,慈禧又重新启用了奕訢。但此时他已垂垂老矣,能力和声望远不如前,已经无法力挽狂澜。

1898年,奕訢病逝,谥号“恭忠亲王”,配享太庙,光绪谕旨:“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奕訢死后所得到的待遇很有意思,超出了一般亲王的礼制。首先,奕訢死后光绪宣布“辍朝五日”,比一般的王公重臣要多出2天。而配享太庙,在历史上也是只有多尔衮这样的亲王才有资格享受,奕訢是清王朝最后一位入太庙的亲王,上一位则是僧格林沁。

而奕訢最后得到的谥号“忠”,也有些出人意料。实际上,奕訢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在他一生中,并未显露出篡位野心,但因为年轻时能力太强,一直被上位者所提防。所以这个“忠”字,代表了慈禧最后对这位小叔子的认可。

慈禧为何在最后关头,认为奕訢得配一个“忠”字?一般认为,这可能与奕訢临终前的两段这遗言有关。

当然,恭亲王临终时,对朝政大事并无过多的干涉权力,但他的话在皇室宗亲之中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他的这两段遗言,对大清当时的人事安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万不可轻信康有为。这段话记载在胡思敬的《戊戌履霜录》中,“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也。”

二是当时《申报》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恭亲王临终前,光绪前往探视,问朝中谁可重用,奕訢对曰:“除合肥相国积毁销骨外,京中惟荣协按禄,京外惟张制军之洞及裕军帅禄,可任艰危。”光绪又问:“户部尚书翁同龢如何?”奕訢说:“是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

虽然上面两则小故事并非正史记载,但从后来朝廷人事变动来看,与这两段记载是不矛盾的。

表面上来看,恭亲王临终前向光绪弹劾了康有为和翁同龢,是阻挠维新变法之举。其实当时朝堂上的开明派,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一开始是支持维新变法的。但改革步伐过快,往往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恭亲王作为开明派的领袖,说出这样的话,也反映了戊戌变法后期开明派对此改革态度的转变。

而恭亲王遗言的第二层意思,是打击“帝党”,支持“后党”。在光绪和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其实光绪的力量非常薄弱,所能倚靠者,实际上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一人。而恭亲王提到的几位可予以重任的封疆大吏,李鸿章是慈禧的忠实拥趸,荣禄是慈禧从小青梅竹马的伙伴,张之洞更是慈禧一手提拔上来的,全都是慈禧的心腹重臣。可想而知,当慈禧和光绪听到这番话时,分别有多么高兴和沮丧了。

可以认为,恭亲王奕訢临终前的这些话,得到了慈禧的认可,是他得到“忠”字作为谥号重要原因。但是,若认为奕訢只是为了身后得个美谥,而故意讨好慈禧,却也未免太看低了这一代贤王。实际上,奕訢的遗言还有第三层含义。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八旗军衰落,曾国藩等汉臣崛起,汉臣掌握军政大权,对满清而言是个威胁。恭亲王推举荣禄,其实是希望满人重掌军权,保卫大清江山。而他对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康有为等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基于自己对各人能力人品的观察,所得出的中肯结论。

因此,奕訢尽管一生中宦海浮沉、大起大落,但他临终前心心念念的,无非还是忠于爱新觉罗氏的大清江山。所谓谋国尽忠,死而后已,放在恭亲王奕訢身上,也可谓是非常恰当的评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堵胤锡一生都在努力把大顺和西方的其他民族结合起来拯救南明

堵胤锡一生都在努力把大顺和西方的其他民族结合起来拯救南明

崇祯,堵胤锡,明朝

关于段思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段思平有着哪些传说故事

关于段思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段思平有着哪些传说故事

段思平,大理国

程咬金大智若愚,纵横官场45年不倒

程咬金大智若愚,纵横官场45年不倒

程咬金

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外邦皇后奇皇后 为什么下令攻打自己的母国

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外邦皇后奇皇后 为什么下令攻打自己的母国

元朝,奇皇后,元顺帝

李广后人“投靠”匈奴,后来成一个国家

李广后人“投靠”匈奴,后来成一个国家

汉朝

王幼玉原本是大家闺秀为什么成为歌妓?王幼玉生平简介

王幼玉原本是大家闺秀为什么成为歌妓?王幼玉生平简介

王幼玉

姚合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简介,世称姚武功

姚合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简介,世称姚武功

姚合

农民的儿子当上了皇帝,林士弘英雄事迹久久流传

农民的儿子当上了皇帝,林士弘英雄事迹久久流传

隋朝

姚僧垣是什么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姚僧垣生平简介

姚僧垣是什么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姚僧垣生平简介

姚僧垣,南北朝

杜荀鹤是什么人?唐朝诗人杜荀鹤生平简介

杜荀鹤是什么人?唐朝诗人杜荀鹤生平简介

杜荀鹤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奕訢这一生到底效忠于谁?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