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綮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二月,特命郑綮为相。中书省吏参谒郑綮,告诉他圣上恩命即将颁下。他笑而问道:“诸君大误,俾天下人并不识字,宰相不及郑五也。”意谓我做宰相哪有可能?除非是天下人都不识字。胥吏说道:“出自圣旨特恩,不久,制诏即将下达。”郑綮抗其手说道:“万一如此,笑杀他人。”明日,果然制下,亲宾来贺。郑綮道:“歇后郑五做宰相,时事可知矣!”郑綮,善作诗,不拘音律,常讽刺政事,其诗诙谐有趣,人称歇后诗,又其排行第五,故时人称他为“歇后郑五”,显然带有讽刺的意思。他做宰相,当然被人看做是不上台面的。郑綮说以上这些话,既是说明拜相是自己料想不到之事,也是一种自我解嘲,更是对时政的惊讶,以及对朝廷用人的叹息!

须知,在任命郑綮为相时,当时宰相就有韦昭度、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崔胤六人,哪有容郑綮插足用事之地。当然,郑綮很知趣,他“累表辞让”,推辞不了之后,还是迎难而上。不过他在相位,只做了三个多月,便自求隐退,告病致仕回家了。

史臣记载郑綮拜相事,明显是奚落和鄙视郑綮为相,不符人望,不合省阁规矩,甚至指为唐“季末之妖”。这是带有政治偏见的说法。《旧唐书》卷179《郑綮传》记载:郑綮以进士登第,历任朝廷监察御史、左右司郎中等紧要之职,出外为庐州刺史。黄巢乱唐时,“所过郡邑,无不残破”。郑綮移文黄巢,劝诫他不要犯境。巢竟移兵他去,州得完城。岁满后,俸禄所得,不携去,封存州库。他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此说明郑綮治州,名声很好,为百姓所仰服。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干无法挽回唐末世危亡之局,在君命难违下,不得不表明自己的忠臣心态,然后又主动辞退。区区自嘲的话,乃是掩盖他胸怀磊落、才思迈群的器局。他圭角不露,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实有高眺远虑之思。

后之读史者,牵于史臣的论调,鹦鹉学舌,对郑綮也是嘲笑有加。“歇后郑五”遂作为无能宰相传名后世。史之嘲弄人竟有如此之大,这与欧阳修撰《五代史》称冯道为无廉耻宰相,竟似出一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赵匡胤是怎么干掉李煜?谍报工作做得好

赵匡胤是怎么干掉李煜?谍报工作做得好

赵匡胤

元朝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是什么?李璮的生平简介

元朝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是什么?李璮的生平简介

李璮,元朝

因粮草而被拖垮的北宋名将种师中 让你看看北宋后勤到底有多坑

因粮草而被拖垮的北宋名将种师中 让你看看北宋后勤到底有多坑

宋朝,北宋,种师中

她20岁成为一朝国母,最后却凄凉死去

她20岁成为一朝国母,最后却凄凉死去

南芳皇后,越南

三国时期国渊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三国时期国渊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三国,国渊

相士说:能活80岁,结果皇帝40岁就死了,死前还说好准

相士说:能活80岁,结果皇帝40岁就死了,死前还说好准

三国

明孝宗身为皇帝,在三千粉黛的后宫中,为什么能坚守一夫一妻制呢?

明孝宗身为皇帝,在三千粉黛的后宫中,为什么能坚守一夫一妻制呢?

明朝,后宫佳丽三千,皇后,明孝宗

都是造反康熙为什么只囚禁鳌拜,而要杀死班布尔善

都是造反康熙为什么只囚禁鳌拜,而要杀死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清朝

被称“中华第一猛将”,死前说:我挖断了龙脉该死

被称“中华第一猛将”,死前说:我挖断了龙脉该死

胡亥

康熙时期的宰相高士奇是如何手握大权的?高士奇的生平简介

康熙时期的宰相高士奇是如何手握大权的?高士奇的生平简介

高士奇,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綮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