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词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死去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西江月·平山堂》苏轼词赏析: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词

西江月,平山堂,苏轼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范仲淹,苏幕遮

晏殊《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 【宋】晏殊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晏殊,踏莎行

陆游《黄鹤楼》全诗赏析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陆游,黄鹤楼,全诗,赏析,手把,仙人

秦观《南乡子》全诗赏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品赏析【注释】: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

秦观,南乡子,全诗,赏析,手写,徽真

朱熹《泛舟》全诗赏析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品赏析[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译文]昨天晚上,江河

朱熹,泛舟,全诗,赏析,昨夜,江边

王安石《春日》全诗赏析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

王安石,春日,全诗,赏析,柴门,照水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邓剡《酹江月》赏析

酹江月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馀生,南行万里,不放扁舟发。正为鸥盟

邓剡,酹江月

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柳永《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年代:宋作者:柳永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於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挪。奸字中心著我。

柳永

杨万里《题刘朝英进齐》全诗赏析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杨万里,万里,题刘朝英进齐,全诗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词翻译赏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