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帝王:李世民冲动好杀人 事后再反省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

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我是手不释卷,了解了教化的根本,政治的基础。行之数年,天下大治,移风易俗,子孝臣忠,所以说在文治的方面我也超过了古人。从周朝秦朝,周边民族时有入侵。如今周边民族都已经臣服,就是说从怀柔远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这三项成就,我个人的品德哪里配得上呢?既然成就了这样的功业,怎么能不谨慎从事有始有终呢?”

这三方面的自我肯定,实际上也定下了自唐以来对贞观和李世民高度评价的基调。

李世民

网络配图

还有一段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说:“古来帝王虽然平定华夏,但不能征服周边民族。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我成就的功业却超越前人,这其中的道理我不明白,你们根据你们各自的理解随便说说看?”虽然启发大家来夸赞皇上,在场的人还是不得要领,李世民只好自己来总结:“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主要因为五个原因。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多嫉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而我看到臣下的优点,就像自己也具有这些优点。第二,人的品行、能力,很难兼备,我能舍弃其短处,而取其所长。第三,身为君主的,经常见到贤者就想拉拢为心腹,见到品格较差的就想彻底摒弃,而我则是见到品德优良的就敬重之,见到差一些的就爱怜他们的不幸,这就让贤与不贤,都能各得其所。第四,古来君主大多厌恶正直人士,或公开杀戮,或暗中陷害,没有一个朝代没有这种事。我登基以来,朝廷上站的一个挨一个的都是正直之士,从没有罢黜斥责过一位正直的人。第五,自古都是看重中原人士,而贬低周边民族人士的,而我对各族的爱护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依附我都像子女对父母一样有深厚情感。这五条,就是朕成就今日功绩的理由。”说完以后,李世民还看着褚遂良说:“你担任过本朝的史官,你看我总结这五条,还算谈到本质了吧?”褚遂良说:“您的丰功伟业数都数不过来,您只举出这五条,是皇上您太谦虚啦!”

这一段,主要谈了用人的气度和民族政策两大问题。他能够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确实与他在这两方面的心胸气度有直接关系。李世民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参考更值得继承。这些评价大体也不差,只是本文这里要说的是,他的自我评价有偏高之嫌。 且看贞观年间几起莫名其妙的案子。

案例一,贞观五年(631),有一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叫李好德,胡乱说了些话,因为涉及政治上的敏感话题,有诏书下令彻查。当时司法方面的主管部门是大理寺,大理寺的主管官员张蕴古得出的结论是:李好德有病,证据明确,所以,依据法律,李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时,有一官员出来说:张蕴古的老家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正好在相州做一把手。所以,张蕴古的结论有问题,是他们串通一气。当皇帝的最恨臣下结党营私,李世民一听这样的报告,非常愤怒,立即下令将张蕴古处斩。虽然李世民事后照例表示了后悔,但影响比前一案更坏。

网络配图

它直接影响了一个时期里法官判案的态度。有记载说,自从张蕴古一案出来,法律界官员都尽量不减低犯人的量刑和处罚。因为,对有罪者的量刑适当没有给予应有处罚的反倒没有官员的责任,而开脱罪犯的却要受牵连。李世民就此向大理寺主要负责人刘德威咨询:为什么最近法律执行起来比较严格了?刘德威说:责任在皇上啊。

君主喜好刑法宽松那么刑法就宽松,君主喜好严刑峻法那么刑法就严峻。按法律规定:犯人有罪而法官没有给予其应有处罚,那法官也要被处以该刑名减三等的处罚;犯人的罪名,法官给予减免处罚而出现失误,那法官也要被处以该刑名减五等的处罚。实际上呢,现在法官没有给犯人定罪的就没啥事,减免刑罚的搞不好自己就是重罪。所以现在有关官员都求自保,遇到案件就很难给犯人减免处罚了,而是争着给予较严重的审判。这就是执法官怕自己受牵连啊。

这段记载说明,一,贞观的死刑案件少,确实是统治者有意为之,是精心设计刻意经营的太平景象。二,说明执法从轻与从重的标准并没有一定之规,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长官意志官场风气为转移,当然,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案例二,贞观二十年(646)有人控告刑部尚书张亮谋反,证据是,张亮豢养干儿子五百人,还和几个江湖术士交往,说自己的名字和神秘预言相合,于是考虑起兵造反的事。李世民看到是高级官员涉案自然十分重视,派马周调查,结果是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但李世民不这样看,他认为:张亮好端端养这么多嘎巴脆的干儿子干什么?不是想谋反是什么!在朝廷上发动百官来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张亮谋反属实,应该处斩。只有李道裕一人坚持认为此案张亮谋反的证据不充分。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到狱中和张亮诀别,然后处死张亮。过了一年,刑部二把手的职位空缺,命令宰相提出参考人选,拟的几人,李世民都不满意,后来他想起来李道裕了,理由是:他当年说张亮的案子没有明确的谋反证据,说的很准确也很得体。当时朕没有听从他的话,事后感觉很后悔。这时他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

网络配图

李世民并非不犯错误的超越时代超越时空的超人,虽然不能避免旧时帝王任意操纵权力和司法的毛病,不可能对正直之士“未尝黜责一人”。但他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帝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会反省自己的言行,承认自己的过失,对以往的错误予以纠正;个人的情绪言行,则尽量有所克制。他没有简单掩盖或抹杀自己的过失,而是公开表示悔意,在帝王当中,这样的心胸也属于难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发生吃人事件是真的吗

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发生吃人事件是真的吗

黄巢起义

三国李严本事干练深受器重却差点被斩首

三国李严本事干练深受器重却差点被斩首

三国李严

终身被压制的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终身被压制的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武则天最爱的男宠 竟不费一兵一卒吓跑突厥人

武则天最爱的男宠 竟不费一兵一卒吓跑突厥人

武则天

以仁孝著称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以仁孝著称的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统一全日本的源赖朝在日本历史地位很高吗

统一全日本的源赖朝在日本历史地位很高吗

源赖朝在日本历史地位很高吗

三国的赵子龙到底是一代武神还是最牛的保镖?

三国的赵子龙到底是一代武神还是最牛的保镖?

赵云

被亲生母亲逼死流落他乡的太子的大唐太子是谁

被亲生母亲逼死流落他乡的太子的大唐太子是谁

章怀太子李贤

揭秘史上秦末有名的大将章邯的妻子是谁

揭秘史上秦末有名的大将章邯的妻子是谁

章邯的妻子是谁

解析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养虎为患吗

解析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养虎为患吗

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不一样的帝王:李世民冲动好杀人 事后再反省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