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皇后是因为上错龙床而一路做到太皇太后么?

大汉开国,刘邦做了皇帝,他的妻子吕雉就自然而然当了皇后。这吕后不仅为人颇有心机,而且政治欲望强烈。为了实现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愿望,她用宫中的美女去收买刘邦的所有被封为王的儿子。当然,吕后担心分配不公,反而会引起这些儿子们的反对,弄巧成拙,因此,她给这些为王的儿子每人均送去五名美女,以显得母后对儿子们的公平公正。然而,就在这次空前绝后的母亲贿赂儿子的历史性创意的实施过程中,却演绎了一个贫苦女孩子错上龙床而因错得福的故事。这个故事还要从这个女孩子的身世说起。

西汉初年,有一个年轻的贫苦女孩子,因为长得美丽,被征选入宫做了宫女。古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话说得真是不假。那年月的女孩子,只要一入宫门就等于落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牢笼,生死荣辱都由不得自己了。

白天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地当差,只恐一不小心飞来横祸,弄丢了小命。夜晚也许太疲倦了倒头便睡,也许睡不着的时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想着自己茫不可知的命运,纵然有千愁万绪千悲万苦,也只能和泪吞咽,又向谁去诉说?其实,这种宫女生活还算好的,最让这些青春似火的宫女难以忍受的是生理方面的问题,而且是永无时日,甚至于熬成了白发宫女也难能见到一次男人。

然而,这个女孩却幸运的很,碰到了吕后要用美女贿赂儿子的好时候。这一天,吕后颁旨要挑选一批宫女赏赐给在各地为王的儿子,这个女孩子的名字也在名单之中。为了能去这个一个好的地方,她踌躇了半晌,最后还是鼓起了勇气,私下找到主管此事的太监,央告他把自己分到离家乡清河郡,也就是现在河北武邑县近一点的地方。当时那里是赵王的地盘。这个女孩子希望能分配到赵国的邯郸去侍候赵王。

网络配图

这个女孩子自然知道宫中的潜规则,因此,为了实现自己这小小的愿望,她还主动送了礼,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献出来,希望以此来打动这位主管此事的太监。但是,没想到这个太监竟然将女孩子要去的地方记错了,等到发现这个错误时,吕后已经按照上报的名单批下来了,这个女孩子被派往代国。于是她为此失望之极,痛哭了很久。原来代国是一个偏僻荒凉的边国,没有人愿意到那儿去,何况是一个女孩子!然而,事已至此,难能更改,痛哭也无济于事。就这样,这个女孩子与其他四位个女孩子哭哭啼啼上了马车,千里迢迢奔赴代国而去。当时代国的代王叫做刘恒,国都就是今天山西的平遥古城。

其实,还是那句古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谁知此一去,这个女孩子的命运竟然在不久之后展现出一片阳光明媚的新天地。

没有几年,她竟然为代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于是,她成为了代王床上的宠妃。此时,代王已有一位王后,并且也已生儿育女。这女孩子既然出身寒门,也就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安分守己地侍奉代王,侍奉王后,也侍奉代王的亲生母亲、她的婆母大人。日子久了,她大概以为自己也就这个样子在代国终老一生。

又过了几年,代王的王后突然病故,而这位王后给刘恒生的四个儿子也一个接一个地相继随着母亲而去。于是,这个已经成为女人的女孩子就成了代王的王后。

正当女人还沉浸在做王后的喜悦之中的时候,大汉的朝廷上出了大事,吕后病故,周勃、陈平等人联手诛灭了吕氏家族,他们要物色一个适合他们意愿的刘邦的儿子来做皇帝,于是,谨小慎微的代王刘恒在无意中却被他们有意地挑中了。

刘恒被接到京城,登上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打造“文景之治”的第一世皇帝汉文帝。汉文帝一登龙位,就将那个已经是女人的女孩子立为皇后,并把这个女人生的大儿子刘启封为太子,这就是日后历史上所说的汉景帝,他是打造“文景之治”的第二世皇帝;二儿子刘武就是日后历史上所说的梁孝王,女儿则是后来所说的“长公主”或“大长公主”,名叫刘嫖。

网络配图

这一连串的喜事,像雪片一样地落在了这位早年备受苦难的可怜的窦女头上,这样充满悬念的错上龙床、因错得福的故事,真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正如史家司马迁为此感叹的那样:“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想提高道德水准,想提高办事能力,那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但是你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连孔子那种大圣人都没法解释“命运”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以说清了。

说起来所谓“命运”,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运气”、“机遇”、“偶然性”,就如同打麻将牌的“手气”,有时一口气地输上几十盘,有时又一摞气地连赢几十盘,没有道理可讲。但这种偶然性如果让政治家、军事家连续碰上一两回、两三回,那可就不得了了。在那部众所周知的《史记》中,司马迁时常为这种人的奋斗而感慨,也有时奈何不了对其“命运”的慨叹。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神秘莫测的命运之光,突然降临在了这个女人身上,使她这样出身寒门的女人又一次走进了富丽堂皇的未央宫。

女人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未央宫的时候,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那是听别人的召之即来、呼之即去宫女奴婢;而这一次走进未央宫,竟然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这天上地下的差别,自然让这个女人百感交集,泪花潸然。人生的命运的悲欢真是神秘莫测,难以臆断。真不知道当初那个记错了女孩子要去地方的太监,此时应该怎样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这个女人的命运之好,是那个时候天下所有女人难以比拟的。她不仅坐上了皇后的大位,而且是一位长寿的女人,她不仅看到了儿子刘启做了皇帝,而且还看到自己的孙子也做了皇帝。于是,这女人又被尊为皇太后,一直到尊为太皇太后,在大汉王朝的皇宫中享受了四十五年的荣华富贵,尤其是当她成了皇帝的母亲、皇帝的祖母的时候,连皇帝也要毕恭毕敬,没有人敢违抗她的意志,那真是权势尊荣无以加复。

可是,这个已经走进权力中枢的女人偏偏信奉“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反对朝廷的一切变革。虽然她坚持的是一条自刘邦、吕后、文帝以来四十多年的既定方针,但是,她没有看到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缺乏与时俱进、共克时艰的观念。

其实,在文帝的时代,就已经有人大声呼吁国家必须改革了,这就是以贾谊为代表的尊儒的一派,其主要思想见于贾谊的《陈政事疏》,也叫《治安策》,里面所讲的问题即解决国内封王割据与对外抗击匈奴等等。

到了景帝时代,这种声音越来越强烈,具体表现为以晁错为代表的尊法一派。两者的理论尽管不同,但都是反对“黄老路线”再延续下去。但这位太后硬是坚持既定方针,把持着既定的权力、既定的思想与组织路线不变。

网络配图

《外戚世家》为此写道:由于太后好黄帝、老子的学说,所以上自皇帝、太子,下至窦氏家族等皇亲国戚都必须读《黄帝》、《老子》,都必须尊崇黄帝、老子的思想原则。就在她去世之前,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也不敢重用儒生,这个女人政治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好在这个女人心胸并不狭隘无量,基本还算是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没有十分为难执掌朝政的皇帝们,以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时期,就是“文景之治”。所以这个女人最后得以平平安安地老死宫中,安葬封陵,结束了她在这世上传奇的一生。

其实这女人不仅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姓,就是“窦”,也有一个十分别致的名字,叫做“漪房”。但是,史书上只称她为窦皇后。汉武帝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4年,窦皇后谢世于大汉的皇宫。安葬封陵之后,人们看到她的坟墓是一座巨大的覆斗形土堆,就矗立在长安城外白鹿塬上。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她的陵寝上那越积越多的黄土,不知还记得这一段《汉书》上记载的传奇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诸葛亮并非万能:五个馊主意致刘备走下神坛

诸葛亮并非万能:五个馊主意致刘备走下神坛

诸葛亮

倾朝野的有名的大宦官魏忠贤竟死在一个孩子手上

倾朝野的有名的大宦官魏忠贤竟死在一个孩子手上

魏忠贤

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孟尝君的门客精通兽语

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孟尝君的门客精通兽语

孟尝君

为何项羽百万大军可以火烧阿房宫挖不动秦始皇陵?

为何项羽百万大军可以火烧阿房宫挖不动秦始皇陵?

项羽

善于弄权的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自立为王

善于弄权的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自立为王

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自立为王

窦皇后是因为上错龙床而一路做到太皇太后么?

窦皇后是因为上错龙床而一路做到太皇太后么?

窦漪房

古代皇帝都好色 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

古代皇帝都好色 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

梁武帝

司马懿为何成为三国最后大赢家?刘禅是白痴?

司马懿为何成为三国最后大赢家?刘禅是白痴?

司马懿

隋唐演义唐朝开国将领史大奈和秦琼有何共点

隋唐演义唐朝开国将领史大奈和秦琼有何共点

史大奈和秦琼有何共点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下葬时却用了二十多口棺材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下葬时却用了二十多口棺材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下葬时却用了二十多口棺材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窦皇后是因为上错龙床而一路做到太皇太后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