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皇帝刘备为什么会说辜负了叛将黄权

《三国志》评价刘备,说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英雄之器”。纵观刘备一生,跟着他奔波四海、纵横天下的人不少,用现在的话说,跟随刘备的人大多数都是“铁杆粉丝”,很少有人半路上“跳槽”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以说,这是刘备能够容人,善于检讨自己有直接的关系。黄权的离蜀归魏,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权是巴西阆中人,原来是刘璋手下的一名官员。黄权有智谋,看问题非常深刻。刘璋听从了张松的建议,准备迎接刘备入川抗击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骁勇善战,现在请他来,若用对待部曲那样的方式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若以宾客之礼对待他,而一国又不能让两个国君同时并存。如果客人的处境稳如泰山,那么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只可以关闭国境,等待黄河水清天下安定。”

可惜刘璋听不进去,还是把刘备迎接进了西川。可能是嫌黄权在身边耳朵根子不清净吧,刘璋把黄权派到了一个县里去当县长。刘备围攻成都的时候,手下的将领分别攻占益州内的各郡县,各郡县也望风而降,惟有黄权关闭城门坚守不投降,一直等到刘璋投降了以后,黄权才投降了刘备。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汉中之战,由于黄权谋划准确,刘备取得了胜利。刘备做汉中王的时候,仍然兼任着益州牧,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

应该说,黄权这个人是个忠义之士,刘备对待他也不错,那他为什么会背叛刘备呢?事情还得从刘备东征伐吴说起。

刘备称帝伐吴,说是为关羽报仇,黄权劝阻说:“吴人骠悍善战,而且我们是顺流而下,容易进攻却难以退却,我请求您允许我作为先驱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该在后面坐镇。”可惜刘备没有听从。不过,刘备还是比较重用黄权,任命他为镇北将军,让他督帅江北的军队防御魏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备在江南作战,和吴国军队在夷陵相持。吴国的前线大将是陆逊,他开始采取坚守的策略,待刘备懈怠时突然对刘备的营寨发起攻击。刘备大败,只好退回到永安(原名鱼复)。由于刘备败退走的是旱路,舟船已经全部舍弃,黄权的江北军返回蜀国的退路完全被切断了。黄权没法回蜀国了,只好率领人马投降了魏国。

封建时代是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有功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重罪时也是要株连家族。黄权投降了魏国,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报告刘备说要收捕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却说:“是我辜负了黄权,而黄权没有辜负我。”于是不但没有治罪,对待黄权家人还和以前一样。

首先是黄权提出来一个正确的建议,刘备没有实行,以至于导致了夷陵之战的大败。刘备征伐东吴,一路行进五六百里(陆逊语),作为一军统帅都不应该处在突前的位置,何况是刘备已经当了皇帝!如果刘备能够听从黄权的建议,让黄权去当一个先锋,刘备坐镇后面指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用兵方式。这样的用兵方式,即便是不能取胜,也不会大败,至少不会是惨败而归。这是刘备首先辜负了黄权的地方。其次,由于刘备多次挑战陆逊都不应战,诱敌之计也没有令陆逊上当,再加上已到暑季,将士不胜其苦,刘备只好暂时安营扎寨,想等到秋季天气凉爽了再战。但是,刘备却犯了一个大错误,将水军的舟船舍弃,让水兵转移到陆地上。

这不但失去了“水陆并进”,相互策应的优势,还自己切断了江南江北的联系。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决定,当他江南失败后,黄权回蜀的归路被陆逊切断了。自古蜀道难行,刘备东征的后勤供应本来就很困难,后路被断,黄权除了投降,只有战死或饿死。出现这种局面,也是因为刘备舍弃舟船所致。再次,黄权投降的是曹魏而不是东吴,这让刘备心理上稍微能够接受。因为刘备征伐的是吴,败也是败在吴国人手里,就眼下来说,敌人是东吴。黄权没有投降东吴,就是没有投眼下之敌。因为黄权对曹魏只是防备,两家在这段时间也没有发生战事,所以刘备在心理上是可以给自己一个安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刘备这也是一种用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应该说,他和黄权是相知的,他知道,黄权这是情不得已,并不是一种见利忘义式的背叛。黄权到了魏国以后,魏文帝曹丕对他说:“你背叛了叛逆者,效命于顺应天意之人,是要想效仿陈平和韩信吗?”陈平和韩信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都离开了项羽来到了刘邦身边。刘邦能够最终打败项羽,这两个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曹丕这样说,是想借黄权之口来证明,他就是那个必将统一天下的承天命的刘邦。但黄权却回答说:“我身受刘备厚恩,不能投降吴国,回蜀又无路可通,所以才归顺了魏国。况且败军之将,能免于一死就很幸运了,还谈得上什么追慕效法古人!”黄权的这番话反而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欣赏,因为黄权说的既是事实,又反映了他不是一个忘恩背主之人。因此,魏文帝给了黄权很高的待遇,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他为育阳侯,加官侍中,还让他陪同着坐一辆车子。

但是,黄权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重视而忘乎所以,他知道自己,也知道刘备,因而也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备。有来自蜀国的人说刘备杀了他的妻、子,黄权认为这不会是事实,并没有给家人发丧,后来证实果然是谎言。黄权到魏国一年后刘备去世,消息传来,魏国群臣相互庆贺,只有黄权没有一点儿欢容。不仅如此,黄权还不诋毁蜀国,不说蜀国人的坏话。这从司马懿的话语中可以得到证实。大将军司马懿对黄权比较器重,问黄权说:“像你这样的人蜀国有多少?”黄权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笑着说:“没想到您对我如此看重!”

实际上,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说蜀国没有人吧,有一点忘本之嫌,说有很多,又会让司马懿不高兴,只有这样的回答,才反映出黄权的自知和自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蜀国具体的人,黄权还是能够给出评价的。比如说诸葛亮,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就提起过:“黄权‘无论什么时候提起您,都对您赞不绝口。’”

黄权在魏国官至车骑将军,死于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在魏国有十八年时间。黄权在魏国官位步步高升,却始终不忘记他的起步始于蜀国,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去国而不忘恩负义之人啦!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能够一时得意,却不会长时间得济,因为那样的人可以为人一时之用,却不会得到人们内心的敬重。相反,掌权者可以用他,其内心却会是厌恶的。纵观黄权投降魏国后的所作所为,完全值得刘备给予应有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西汉灭亡有人怪她,她掌上起舞令满朝君臣着迷

西汉灭亡有人怪她,她掌上起舞令满朝君臣着迷

赵飞燕

他是乾隆的小伙伴 却因一句话遭杀身之祸!

他是乾隆的小伙伴 却因一句话遭杀身之祸!

乾隆

这个皇帝太节俭!大臣上朝竟如同丐帮聚会

这个皇帝太节俭!大臣上朝竟如同丐帮聚会

道光

如果霍去病没早死,汉武帝晚年就没那么痛苦!

如果霍去病没早死,汉武帝晚年就没那么痛苦!

汉武帝

周幽王抛妻弃子 丈人申侯怒带外人将女婿绑架!

周幽王抛妻弃子 丈人申侯怒带外人将女婿绑架!

周幽王

宋太宗即位后是怎样杀掉自己弟弟和侄子的?

宋太宗即位后是怎样杀掉自己弟弟和侄子的?

宋太宗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改为大清?是迷信还是自卑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改为大清?是迷信还是自卑

皇太极

善良的吕后为何变得心狠手辣?原来是情敌逼的

善良的吕后为何变得心狠手辣?原来是情敌逼的

吕雉

最在意自己名声的皇帝 他堪称治理天下的奇才

最在意自己名声的皇帝 他堪称治理天下的奇才

李世民

从偶像到仇人,孔子和艳后南子发生了什么

从偶像到仇人,孔子和艳后南子发生了什么

孔子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昭烈皇帝刘备为什么会说辜负了叛将黄权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