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把你的手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手总比你的头要高,说明做事情总比想事情重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老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更三高考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与借鉴!【一】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为植物细胞;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③摄入人体的N元素可用于构成细胞内氨基酸、磷脂等;④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⑤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细胞代谢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老细胞通过细胞*产生新细胞
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A错误。其它都为细胞学说内容。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内容
【名师点睛】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的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微生物向左下方向游走,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像,即上下左右与实际物体正好相反,因此将载玻片向左下方(即图2中丙)移动可使微生物处于视野中央,所以选C。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名师点睛】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
4.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不一定具有生物膜系统
B.无核仁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
C.自养生物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A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B.糖类、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Z-X-X-K]
C.蛋白质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答案】B
【解析】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正确;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脂质中磷脂由C、H、O、N、P元素组成,B错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体内化学元素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温下可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主要原因是肽键发生断裂
B.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多肽,这N条多肽中Z条是环状,其他为链状,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C.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抗体一定是蛋白质
D.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能够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答案】C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相关数量计算
(1)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
(3)游离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
(4)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5)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6)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有时需再减去其他化学键形成时脱掉原子的量)
7.某种酶是由419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做出5种不同长度的该酶的片段,Z-x-x-k.Com]并分别测定其活性如图所示,分析该酶最可能具有活性的部分是()
A.第1号氨基酸到第43号氨基酸
B.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
C.第196号氨基酸到第419号氨基酸
D.第197号氨基酸到第302号氨基酸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1~196片段具有活性,1~302片段具有活性和44~419片段具有活性,3个片段的共同部分是44~196片段,这说明酶具有活性的部分是44~196片段,当酶缺失了44~85片段时,其活性消失,而缺失其它部分活性不变,所以该酶具有活性的部分是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所以选B。
【考点定位】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应用
8.下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其中两条竖线代表两条肽链),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200个氨基酸缩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2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NH2
【答案】C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链状肽链:肽键=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目
(2)环状肽链: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3)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肽键数=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
9.有关如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肽链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答案】A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利用柱状图出示题干信息是比较新颖的,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分析柱状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某多肽链为199肽,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99、B>200),并且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那么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
A.A?199、B.A?200、B?200C.A?199、D.A?200、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分子式为CxHyNAOBS2的肽链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氨基,因此赖氨酸数是A-199;分子式为CxHyNAOBS2的肽链中,只有天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设该肽链中天冬氨酸的数目为X,则有关系式:4X+2(199-X)-198=B,解得,X=(B-200)/2,所以选A。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应用并利用原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是本题的关键。
11.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B.甲、乙、丁
C.甲、乙、丙D.甲、丙、丁
【答案】D
【考点定位】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学生明确鉴定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反应原理,同时还要学生明确氨基酸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等相关知识。
1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答案】A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第一步是取材制片:一般选择易获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第二步是水解:用盐酸处理使口腔上皮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第三步是冲洗:洗去盐酸;第四步是染色:用吡罗红*绿染色剂染色;第五步是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所以选A。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名师点睛】详解该实验步骤:
13.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RNA都有氢键B.酵母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D
【考点定位】DNA和RNA相关知识
14.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
糖17170.83
蛋白质23.5180.95
脂肪39.839.8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答案】A
【考点定位】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15.若兔子肌细胞内有a种不同序列的DNA分子,青菜叶肉细胞中都有b种不同序列的DNA分子.当免子摄入大量青菜后,兔子肌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不同序列的DNA分子的种类是()
A.a+bB.大于a且小于a+b
C.aD.小于a
【答案】D
【解析】当免子摄入大量青菜后,青菜中的核酸将被分解为核苷酸被兔子吸收,即青菜的不同序列的DNA分子不会影响兔子细胞内DNA分子的种类;又由于兔子肌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外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兔子肌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不同序列的DNA分子的种类小于a种;所以选D。
【考点定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肌肉细胞中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并且动物食物中核酸的种类不会影响动物自身核酸的种类。
16.如图表示某反应过程,若b代表催化糖分解的酶,图中的小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a、c可分别表示()
A.淀粉、葡萄糖B.麦芽糖、葡萄糖
C.蔗糖、果糖D.乳糖、葡萄糖
【答案】B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酶的作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一是需要看懂图示过程的含义;二是要熟记各种糖类水解的产物。
17.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的是()
A.性激素和维生素DB.尿素和水
C.氨基酸和葡萄糖D.酶和胰岛素
【答案】D
【解析】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属于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物质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性激素和维生素D,属于脂质,常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A错误;尿素和水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细胞膜,B错误;氨基酸和葡萄糖属于小分子,一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穿过细胞膜,C错误;酶和胰岛素属于是大分子物质,所以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名师点睛】注意识记一些常见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对于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
18.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19.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
B.借助图中d进出膜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
C.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都有关
【答案】B
【解析】图中a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A正确;图中d是蛋白质,如果是载体蛋白,借助图中d进出膜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C正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蛋白质种类和磷脂分子间隙都有关,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名师点睛】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知识总结:
①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②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③糖蛋白(又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④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较多。
⑤各种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⑥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⑦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如木糖分子比葡萄糖分子小,但细胞能吸收葡萄糖而不能吸收木糖。
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细胞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注意: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21.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项试剂必须现用现配()
A.健那绿染液B.吡罗红*绿染色剂
C.苏丹III染液D.双缩脲试剂
【答案】B
【解析】吡罗红*绿染色剂需要现配现用,选B。其他染色试剂都不需要。
【考点定位】生物学实验试剂的使用
22.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它载入药物后可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答案】C
【解析】磷脂分子是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组成,所以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细胞膜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支架,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将药物送入细胞。选C。
【考点定位】磷脂分子的组成特点
23.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取材部位
A.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菠菜的叶肉细胞
B.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洋葱内表皮细胞
D.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名师点睛】解决这类试题要平时注意多总结,归纳,将相同的试剂、材料等在不同的实验中的应用进行分类整理。
2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B.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C.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加工和转运
D.细胞主动运输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核糖体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5.在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的,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B.染色体和核糖体
C.RNA和叶绿素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叶肉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蓝藻细胞内有核糖体,B错误;肌肉细胞中不含叶绿素,并且蓝藻细胞中也具有RNA,C错误;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但是蓝藻细胞中不含有这两种细胞器,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本题识记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明确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识记所有细胞均具有DNA和RNA。
26.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该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⑥在结构上有直接联系
B.③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流动性
C.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⑤
D.②结构只能存在于该类细胞中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内质网①和高尔基体⑥在结构上通过囊泡存在间接的联系,A错误;③是细胞膜,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核,C错误;中心体②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7.某种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结构中。该标记化合物最可能是()
A.丙氨酸B.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
【答案】B
【考点定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名师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把握核酸在细胞中分布。
28.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B.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的时候也能形成染色体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
【答案】B
【解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无染色体,所以B错误。A、C、D正确,本题选B。
【考点定位】染色体和染色质
29.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D.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在细胞膜上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即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是多糖和蛋白质,选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识别功能的物质”。
30.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可被龙胆紫染成深色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且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②通常较大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RNA、DNA、蛋白质等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核孔的知识延伸:
(1)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的调控作用。
(2)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且核孔对出入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不是通过核孔,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
31.下列细胞中细胞核数目最少的是()
A.植物筛管细胞B.草履虫C.蛙红细胞D.骨骼肌细胞
【答案】A
【解析】植物筛管细胞一般含有一个细胞核;草履虫有的含一个细胞核,有的有两个细胞核;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一般含有多个细胞核;所以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有关细胞核的知识延伸并总结:
(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2)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4)凡是无核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如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红细胞(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也不能存活太久。
(5)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细胞核多达数百个。
32.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⑤⑦
【答案】C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的判断
【名师点睛】渗透作用分析
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
图解
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
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值
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
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33.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答案】B
【考点定位】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
34.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含量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C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5.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有()
A.液泡B.线粒体、液泡C.线粒体D.细胞膜、液泡
【答案】B
【解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由于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与此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液泡和渗透作用;此后,由于K+、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并吸水,细胞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此过程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线粒体、液泡和主动运输。综合分析,选B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36.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基本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层的长度。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细胞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浓度差加大,细胞失水增加,原生质层的长度减小,则B/A值将变小,B正确;细胞失水越多,B数值越小,而细胞壁基本保持不变,则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C正确;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长度,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B/A值的含义以及质壁分离中的质的含义。
3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
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此时a
【答案】D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38.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0.150.20.250.3
质壁分离不分离刚分离显著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0.15B.≥0.15,≤0.2
C.≥0.2D.<0.2
【答案】D
【解析】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其土壤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这样植物细胞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正常生长;反之,植物细胞会失水,导致植物死亡。从表格中看出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小于0.2mol/L,所以,适于其生长的土壤浓度至少小于0.2mol/L。综合前面的分析,选D。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39.如下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一段时间又下降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C
【考点定位】渗透装置以及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本题判断水分是否发生渗透作用关键看膜两侧是否存在浓度差,看水柱的高度关键是看浓度差的大小,浓度差越大,水柱就越高。
40.如下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Ⅱ、Ⅲ与Ⅳ比较,共同具有的无膜细胞器是⑨核糖体
B.可以判断Ⅲ为低等植物,因为它同时具有①和⑥
C.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Ⅴ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构成
【答案】D
【考点定位】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
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
大小较小(1~10μm)较大(10~100μm)最小
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无
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无
举例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DNA病毒:T2噬菌体RNA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等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41.(8分)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凡图中有标号的细胞结构均用标号回答)
(1)标号1所示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2)该细胞中的4号产生的氧气被相邻细胞的11号利用需至少穿过层磷脂分子层;由该细胞构成的组织是否适合做还原糖的鉴定材料?。为什么?
(3)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细胞器有,而应添加的结构是。则该细胞中与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填标号)。
【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8、4、11(答全才给分)(2)12否该细胞自身所含有的色素会对该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3)4、14中心体5、11、12
【考点定位】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成分,生物膜系统
42.(13分)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其中a、b、c代表不同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2)物质B是,其组成单位b的结构通式是.B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2分)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种,分子中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C在生物体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细胞内B和C都可与某些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能与B反应的是,这是由于B中含有(写结构式)的缘故。而C可被染色。
【答案】(1)糖原(2)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2分)(3)4碱基遗传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双缩脲试剂?CO?NH?*绿
【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DNA的结构组成及其作用等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题图,重点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功能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和作用、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化合物的名称。
43.(11分)图1是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该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研碎,并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图2进行处理.P1、P2、P3、P4代表试管底部的沉淀物中所含成分,S1、S2、S3、S4代表试管上部的上清液.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与高等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填写上图1中的标号),不具有的结构是.
(2)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填写图1中的标号),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
(填写上图1中的标号).
(3)由图2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4)在图2中,DNA含量最多的是,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选填:P1、P2、P3、P4、S1、S2、S3、S4).
(5)P2中的细胞器与下图的图相对应.
(6)在图2中,P3的棒状结构(发现其会消耗氧气)的功能是,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一般需要利用进行染色处理,通常被染成
【答案】(1)③④⑤中心体(2)④⑥⑦⑨(3)差速离心(4)P1P4(5)②(6)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健那绿蓝绿色
其功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一般需要利用健那绿染色,它是线粒体的常用活体染色剂,通常被染成蓝绿色。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注意:结合题意,本题中第(4)小题的第2空的答案个人认为不全,应补充S1、S2、S3。如果题目中含有此结构密度的就只答P4.
44.(8分)如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30%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渗透平衡时MA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图2细胞中的,由(填数字)组成,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时MB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图2为实验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此时细胞处于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的镜头组合是
【答案】(1)小于原生质层①②③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有选择性而半透膜不能(2)等于(3)质壁分离复原减弱(4)甲丁
【考点定位】渗透原理及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4)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5)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二】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答案】B
【解析】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A错误;H2CO3/NaHCO3是血浆中重要的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B正确;内环境的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气温变化而变化,C错误;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D错误。
2.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内流,引起膜电位改变,D错误。
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激素与靶细胞或靶器官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并非在细胞内,酶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也并非在细胞内,A错误;正常人体内的激素并非都为蛋白类,还有固醇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类,少数酶为RNA,并非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要与其受体结合起作用,酶要与底物结合才起催化作用,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后会被分解,D错误。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血糖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所以,即使动物的下丘脑被切除,其血糖调节也不会丧失,A选项错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选项错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C选项正确;动物先天性行为也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选项错误。
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紧张、恐惧等刺激需靠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来感受并产生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肾上腺为反射弧的效应器。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是体液调节的结果,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但激素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
6.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功能
【答案】A
【解析】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功能,D正确。
7.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水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血糖调节及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分析判断层次要求。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因此大量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会与NaH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维持中性;肌糖元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CO2是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而不是O2。
8.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全部来自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免疫在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时就开始了,和体液免疫前几步是相同的,A错误;部分抗原可以不经过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而产生效应B细胞,B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正确;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除来自记忆细胞外,有部分会来自于B细胞,D错误
9.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和相应的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和乙肝病毒结合,会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不会裂解乙肝病毒,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10.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
C.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A
【解析】抗体只能识别抗原并与其特异性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消灭抗原,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为与其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溶酶体通过多种水解酶,水解侵入细胞的细菌,因此两者机制不同,B正确;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D正确。
11.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D.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减少,反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两者的量呈反比例,A错误;血糖的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强,呈正比例,B正确;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增加,则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增加,呈正比例,C正确;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可以刺激呼吸中枢脑干,加快呼吸频率,两者呈正比例,D正确。
12.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不能产生浆细胞
【答案】A
【解析】缺少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A正确;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机体缺少胸腺,则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错误;“*鼠”无胸腺,无T细胞,而细菌被裂解是效应T细胞的功能,C错误;抗原能直接呈递给B细胞,则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D错误。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顶芽生长占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A错误;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正确;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都有关,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是顺浓度梯度属于扩散,并非主动运输,D错误。
14.播种时随机摆放的种子萌发后,根和茎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生长现象,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重力只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于远地侧,A正确;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重力不仅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对茎的生长也产生影响,C错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15.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的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答案】A
【解析】因该实验不能确定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最适浓度范围,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进行预实验。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的差异会导致自身所具有的生长素的量有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自身生长素含量。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NAA浓度大于c时平均生根数目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该实验中时间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答案】C
【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应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D错误。
17.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分布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种群分布型的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故A正确;这种分布型的改变主要是灌木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故B错误;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故C正确;树木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分布,故D正确。
1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答案】D
【解析】蔗糖和细胞*素与清水相比,鲜花累积增加率下降时间延迟,因此可以得出蔗糖和细胞*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呼吸作用的底物为糖类,因此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B正确;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D错误。
1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答案】B
【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值就改变了酵母菌的生长环境,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正确;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并非普通载玻片对酵母菌准确计数,C错误;除营养条件外,气体环境以及酵母菌代谢废物的积累等等也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错误。
20.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在10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000个,D项正确。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C
【解析】种群五大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属于年龄组成,A正确;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属于出生率,B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并非数量特征,C错误;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死亡率,D正确;答案选C。
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D
【解析】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C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2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例的能力。种间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如水稻和稗草。竞争的特点是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2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曲线可判断出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鱼类丙,丙和乙因为争夺生存空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有捕食关系,A错误;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同时由于丙大量的捕食乙,所以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错误;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C正确;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错误。
2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会下降
【答案】B
【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故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B正确;捕获该鱼的时期为t1时,C错误;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D错误。
2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为生态系统包括群落,群落包括种群,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因此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因此为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发生波动,B错误;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构成,除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D正确。
27.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B.28kgC.100kgD.280kg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图示转换法进行解答。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然后用逆推法分别计算每一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量,最后将各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总量相加即可。
28.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及排遗物中储存的能量都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错误。
2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生物所含有机物的多少可以代表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题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可以写出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数量增加,选D。
【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0.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