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更三高考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政治必修三练习试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由此可见,汉字()
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孝”的字形(如下图):从老,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华文化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这两段文字最能够体现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而有时代性
B.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
C.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
D.具有地域性,多元一体而各有特色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这个“芈”(mǐ)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异。甲方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乙方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追求的是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于生僻字的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理由。
一、选择题
1.“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为安徽桐城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现场感受“让人三尺又何妨”的谦、和、忍、让气氛。这启示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
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③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④让传统建筑成为道德教育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③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央视公益广告《筷子》以筷子这种最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为载体,巧妙串联家庭场景,将启迪、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传统美德书写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筷子》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立足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②奏响主旋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一片赞扬声。《校训是什么》赢得了一片赞扬声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容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①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②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④推动了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7·海南)某省文明办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所有被评为“中国好人”的该省公民和市以上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都可成为授信对象,获得无担保优惠贷款。推广实施“道德信贷”()
①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②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上向善③表明道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物质条件④说明人民群众是道德教育的对象而非主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它不仅影响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作用体现在()
①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有利于增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越性③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农村扶贫要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善于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奋发脱贫的热情。这说明()
①乡风文明能够为贫困群众奋发脱贫提供精神支撑②乡风文明是贫困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③文化能够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④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直接成为了改变贫困的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9.中华文化既有“魂”又有“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倡导多元指导思想②奏响大众文化这一时代主旋律③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④免费开放艺术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多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11.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都文明办特别制作并推出了一组十二幅“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画(如下图),运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③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④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我国将加快建立和完善全面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全国性书香型社会指标体系,促进书香社会的建设。建设书香社会()
①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③对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④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标兵;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A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以此为主题拟写一份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以内。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从1959年到1962年,她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1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请你就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