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6日,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对陇东学院周天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陕北陇东切割塬甘肃部分地理单元》项目进行了现场和会议验收。该项目是国家林草局批准立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子项目。普查工作从2017年7月正式启动,覆盖子午岭林区全部和关山林区主要部分,采用样线法(主要方法)、样方法和访问调查法的方法,直接计数调查,摸清了陕北陇东切割塬甘肃地理单元动物的分布现状及特点、栖息地范围、种群数量及发展变化趋势、主要威胁因素等,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得到了专家高度好评,取得了专家测评174.3分(满分200分)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现场验收结束后,10月16日上午,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会议室召开了验收会,省林草局湿地处处长汪宽义同志,副处长苏宏斌同志;陇东学院副校长刘万锋教授,科技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头顶烈焰身负重,晨午沐浴夜栉风”是对野外调查工作的真实写照,5年来,周天林教授带领调查队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先后有6名老师、100多名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调查工作。他们足迹遍布子午岭以西,关山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区域,调查总面积3.43万平方公里。在子午岭关山安装并回收红外相机600多台,实现了子午岭全覆盖,关山林区大部覆盖;发现了许多罕见动物和新记录。
项目团队每年利用寒暑两个假期,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穿林海、跨雪地、顶酷暑、冒风寒、披星戴月,特别是2021年暑假40多天野外工作,从六盘山到沿、环、定,最后到吴起境内,走完了红军长征陕甘路,完成了全部野外调查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实现了科研思政、红色育人。
在调查中,发现了华北豹(金钱豹)种群的重新出现和数量持续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子午岭和关山林区完整而健康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此成果近3年来,8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项目的实施为黄河流域陇东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陇东地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