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孙权若用定可一统三国,可惜他一句也没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孙策这个人《三国志》对其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和公道的,一方面承认了孙策是少年英才,一方面也承认了他的盖世武功和统兵才能,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后人经常忽略,那就是孙策的驭人能力,他表面看是一个类似项羽的武将,但是他在文治方面的才能是项羽所不能比的。他懂得重用武将,但是更重用文臣,甚至在孙策那里,文臣的地位比武将更高,而且他个人还非常礼贤下士。细看《三国志》,孙策礼贤下的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他把打下的城池都会交给文臣来治理,这是孙策非常难得的一个优点。

也正因此,孙策的江东创业时间非常短暂,但非常成功。从他17岁父亲孙坚去世,暂投袁术的时候,孙策就发现袁术并非雄主,心中便有想法,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做,于是,他用自己的诚恳多次去请教当时的扬州第一名士张纮,一开始张纮不愿跟孙策交心谈论天下事,但是后来被孙策的诚意和谦虚感动,便给他指了一条路,即如今天下,想创业,只能去江东。

于是,孙策就在张纮的谋划之下,前后筹备了大约2-3年的时间,到了公元194年的时候,孙策从袁术那里找了一个机会离开了。但是在演义中更为精彩,即孙策以父亲孙坚用命换来的传国玉玺送给袁术,然后从袁术那里把父亲的旧部黄盖、程普等猛将换走。孙策东渡长江,回到江东的时候,身边的人马很少,仅千余人或数千人,但是,就这样,孙策开启了自己的江东大业之路,并且他很成功,到公元200年,他基本已经占据江东六郡,江东完成了一统,雄踞一方之姿成熟。从孙策公元191年谋划到公元194年正式开始行动,再到公元200年,前后共用了大约9年,实际是6年时间。从创业的时间效率上来看,三国绝对无人能出其右了。也难怪,连文韬武略的曹操听说孙策已经一统江东后,都发出了一句感叹:“猘儿难与争锋也!”

但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刀剑过于锋利,则容易折损。而孙策则恰恰如是,年纪太轻,但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傲视三国。成功来得太快太突然,因此这个过程中必然也会结下许多仇家,而这些仇家的仇恨还没有消化掉,比如许贡的三个门客。其实这三个门客的说法也一直令人生疑,通常来说,老板或主人死了,不过就是树倒猢狲散,大家各自离散,自寻前程,但许贡被孙策杀了后,他这三个门客却没有跑路,而是留下来,潜伏了起来,干吗呢?他们要为自己的主人许贡复仇,杀掉孙策。

三个门客如此忠贞,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要么是许贡对待这三个门客有知遇之恩,要么是其他特殊感情,所以这样看来,这三个门客表面上是门客,实际上恐怕已经不是门客那么简单的身份了。

在公元200年,对于三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官渡之战的爆发,而对决的双方则是强大的袁绍势力和弱小的曹操势力。第二件大事是孙策遇刺,按照孙策的计划,是趁曹袁打架的时候,突袭许昌,把汉献帝借到自己的地盘上,这样以来他就能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都得到了一个大反转的结果。强大的袁绍没有打过弱小的曹操,而准备充足的孙策意气风发,却没有实现愿望,因为他去山中打猎,被许贡的三个门客一箭射中了脸庞,回去不治而亡了。

孙策死前把江东之主的位置没有留给儿子,而是留给了弟弟孙权,同时,他还给孙权留下了2句非常有远见的遗言,后来看,孙权若用定可一统三国,可惜他一句也没用。

孙策说的两句遗言,即:“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这周瑜和张昭可以说是江东两大柱石,孙策出外作战,周瑜基本同行,而孙策把攻下来的城池则交给张昭来管理,实际上看史书我们发现,张昭在孙策时期,其地位非常显贵,不但有管理政务的权利,还有管理军队的权利。

但孙权继位之后,表面上看他还是重用了周瑜和张昭,但是我们通过孙权后来的表现去分析就发现,孙权之所用还用哥哥孙策留下来的人是无奈之举,一开始,他还没有培植好自己的势力——(比如鲁肃、吕蒙、周泰、甘宁等,都是孙权后来培植的自己人),而且孙权在使用这两人的时候,并不是以诚相待,其潜意识中充满了防范之心。所以孙权和孙策的驭人能力和胸怀由此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有人说,在赤壁之战,孙权还是用了周瑜的嘛。是的,这是孙权的无奈之举,孙权不是也曾剥夺过周瑜的兵符吗?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之战后,给孙权提出过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他发现刘备非池中鱼,最好软禁刘备;第二个建议是趁曹操新败,无暇南顾之际,火速联盟马超,攻取川蜀之地,这样以来,以长江为界,南边尽属东吴所有。这样以来,孙权一统三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当然这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转换。可是孙权磨磨唧唧,一直对周瑜不放心,犹豫了很久都没有答应,等答应的时候,周瑜已经病死了。正应了孙策对孙权说的另一句遗言:“创天下你不如我,但是守业我不如你。”

除了周瑜,还有张昭,孙策让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但是孙权倒好,在做了吴王之后,要设立丞相,朝中大臣都认为张昭是最佳人选,但是孙权竟然因为张昭说话太刚直,不拍他的马屁,竟然两次都拒绝了。要知道,张昭在江东的地位和影响力之大,王朗说过一句话是“张昭乃江东之望”。孙权若能善用张昭,他后期的朝局大概不会那么混乱不堪。

关于孙策和孙权对待“江东之望”张昭的任用方面,史学家陈寿给出了一个非常公正客观的结论性评价,他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结论:江东出人才,但是孙策留给孙权的这两大人才,周瑜和张昭,都是三国奇才,若孙权听孙策之言,对外用好周瑜,对内善用张昭。那么孙权的基业不会那么可怜,因为孙策知道孙权不善创业,所以留周瑜以供用之,因为周瑜属于一个统兵大才,具有创业和开拓能力。而张昭则是一个内政大才,尤其是对于江东具有凝聚力,孙权若善用,他在江东的守业就会更加顺利,更得人心,另张昭严格,在他的鞭策之下,孙权恐怕也不会到了后期昏聩至极,后宫混乱,儿子惨死,太子更替,功臣冤死。可惜孙权并未按照孙策嘱托真正善用此2人。此外,孙权还有一事处理非常糟糕,一直遭人非议,那就是孙权称帝后,追封他老爹孙坚为武烈皇帝,而追封江东的创业之主孙策只是一个奇怪的长沙桓王。而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并没有收到孙权的格外优待。有小伙伴说,孙权权欲熏心,是三国最为薄情之人,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孙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秦始皇一封信30个字写了什么?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

秦始皇一封信30个字写了什么?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

秦朝,秦始皇

霍峻如果不死的话,蜀国会不会一统天下?

霍峻如果不死的话,蜀国会不会一统天下?

霍峻,三国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话如此的信任 为何就是没有重要他呢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话如此的信任 为何就是没有重要他呢

汉朝,汉武帝

王莽本身真的一点才学都没有吗 为何王朝会被颠覆如此之快呢

王莽本身真的一点才学都没有吗 为何王朝会被颠覆如此之快呢

王莽,汉朝

司马炎真的毒死了司马昭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真的毒死了司马昭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晋朝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为什么会离开?让曹操愧疚一辈子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为什么会离开?让曹操愧疚一辈子

丁夫人,三国

沈婺华是怎么成为末代皇后的?

沈婺华是怎么成为末代皇后的?

沈婺华,南北朝

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孙策,三国

霍弋在刘禅投降后说了什么话?蜀国后期猛将

霍弋在刘禅投降后说了什么话?蜀国后期猛将

霍弋,三国

司马伦是什么样的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没有下限的皇亲国戚!

司马伦是什么样的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没有下限的皇亲国戚!

司马伦,晋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