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作为一代名将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文忠不仅仅是一代名将,他还是一个极具才干的行政谋臣。他是朱元璋的的外甥兼养子,朱元璋对其及其信任,同时也是阻挡朱元璋内心恶魔的第三道屏障。

一,李文忠对于朱元璋的意义。

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二姐,也是唯一给予幼年朱元璋温暖的女人。朱佛女心地善良,对朱元璋影响深远。朱佛女嫁给从盱眙搬来濠州的小地主李贞后,不忘娘家,对朱元璋格外疼爱,各种接济,甚至还资助他念了私塾。

但是至正10年(1350年),濠州大旱,紧接着瘟疫四起。家乡父老十不存一,朱佛女病死,时值乱兵入境,李贞带着12岁的李文忠避难淮东。

至正12年(1352年),李贞和李文忠得知朱元璋在滁州郭子兴部,于是历经一个多月的讨饭生涯,前去投奔朱元璋。

这一个月让李文忠快速成长,因为他们在这条路上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一路不是土匪就是乱兵,为了保命,锻炼出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和从不放弃的胆气。这对后来的李文忠至关重要。

见到朱元璋后,朱元璋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外甥,并且要李文忠随姓朱,改名朱文忠。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有很多史料上叫李文忠为朱文忠的原因。

因为对朱佛女感恩的缘故,朱元璋对李文忠犹如亲生,不但手把手教习弓马骑射,还给他请了老师教他文化,如范祖乾、胡翰。一门心思把李文忠培养成才。彼时朱元璋光棍一条,把自己的外甥真心是当做儿子来养的。

二,李文忠初出茅庐,首战告捷,一战成名的”池州大战”。

而李文忠也的确对得起朱元璋对他的栽培。至正17年(1357年),著名的池州大战中,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震撼了所有人,他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兵,对阵陈友谅麾下悍将邹普胜。结果一战成名,大败邹普胜,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

三,拯救朱元璋于危难,不可能的任务之”新城大战”。

至正25年(1365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斗的关键时刻,实力处于下风的朱元璋到处都在赌。张士诚蠢蠢欲动,打算抄朱元璋后方。浙江新城,李文忠仅有万余人马,却带头反冲锋,一战将张士诚的二十万兵马打得丢盔弃甲。这可是张士诚的王牌部队啊!此战,李文忠于绝境中求生存,戳破了张士诚的阴谋。避免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两线夹击朱元璋。

多句嘴,不得不说朱元璋命得有多好,一个朱文正,一个李文忠,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才让朱元璋有机会完成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李文忠即便有功,而仍然低调,不骄不躁,美德更是感人肺腑。

虽然李文忠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朱元璋武将阵营的新星,成了当红炸子鸡。但是他的资历比起徐达、常遇春等人,仍然属于二线预备役。

但是就在这样的预备役职业生涯中,他仍然光辉夺目。他治军严谨不输徐达;儒将风范,几乎成为朱元璋军队代言人;招降纳叛,几乎到了只需要递名片就可以解决的状态。

但最最重要的他有一颗悲悯的心,这个在战场上早就被人忘记了。可是一直到近代,福建仍然有不少庙堂供奉着李文忠的牌位,仍在诉说着,当年李文忠南征的路上,以军粮救民,命令士兵收养孤儿,”沿途活命无数”。

五,李文忠在战争中最辉煌的时刻——“洪武3年北伐”。

洪武3年(1370年),李文忠接替死去的常遇春统领大军,作为徐达的左副将军,征讨北元大漠。朱元璋给李文忠的任务是“北进元帝国首都应昌,挑战元昭宗。”其实让一个副将军这么重的任务,是朱元璋多信任李文忠的实力么?其实不是,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李文忠其实是个掩护,牵掣一下东路的元军,真正的战略意图是徐达西线。

然而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的是,李文忠有一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打出野狐岭、攻克兴、端掉查干淖尔的元帝的行宫、强攻骆驼山、赶走沙布丁、逼降元上都。

拿下元上都之后,精彩的一幕终于发生了。李文忠收拾包袱,盘点缴获。大张旗鼓班师回朝。但实际上李文忠用了十天时间强行军,突然出现在了应昌,结果攻下应昌,俘获元太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诸王公、将相官属数百人。元昭宗北逃,李文忠派精锐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和红罗山,搂草打兔子,擒获江文清、杨思祖等,降伏5万4千余人。

此战解决了洪武3年以来,朱元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李文忠得胜回朝后,终于被列为开国功臣,封为曹国公。

六、李文忠打仗的特点。

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表面有种书生文弱的李文忠打仗,兼有徐达和常遇春的特点,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他擅长在敌人立足未稳时,直接精准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其眼光之毒辣,动作之迅捷,让人叹为观止。而同时知道让敌人痛不欲生。

七,李文忠军事辉煌的落幕之战。他的另一个优点最终救了他——”永不放弃”。

洪武5年(1372年)这次朱元璋打算毕其功于一役,组织了50万精锐,兵分三路深入漠北。李文忠仍然以左副将军身份,统兵五万出东路。这一战,明帝国的璀璨将星徐达栽在了王保保手里,在和林中了埋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逃出来。

而李文忠轻敌冒进,在土剌河也中了埋伏。尽管李文忠采用了李云龙的正面突围的方法,一直冲杀到和林欲与徐达汇合,然而解决了徐达军队的元军正好来个合兵一处,集中力量攻打李文忠。此战令人叹息,打得明军不敢轻言进军大漠。

李文忠伤亡惨重,身处绝境。连自己的战马都被敌人射杀,部队携带的干粮也几乎耗尽。在生死关头,李文忠出奇地冷静,于是毅然摆开阵势迎敌,敌不敢近。于是李文忠趁机金蝉脱壳。而元军竟然傻不愣登地守了三天,最后才发现李文忠早跑了。如果面对绝境的那一刻,李文忠放弃了,那他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大明帝国对北元的辉煌在李文忠这代人身上,这算是个分水岭了。然而,后面继续这个辉煌的,要等蓝玉出头了。不过这是后话了。

而李文忠后来在北方戍边,之后又立了不少战功,但几乎没有再深入过漠北了。不过他在北方戍边,和他的四表弟关系匪浅,这后来甚至影响到了他儿子在关键时刻的最终抉择。

八,善良耿直的李文忠,因言获罪,凄然谢幕。

回到南京的李文忠,在朝内更是仕途顺利,位高权重。然而他父亲的朴素品质一直深深影响着他,那就是善良和耿直。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内心的恶魔总是往外跑,而朱元璋面对各种建议能最终听进去的,只有3个人,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朱标,一个是他老婆马皇后,还有一个就是敢于朝堂直言的李文忠。

然而当朱标死后,这种平衡逐步被打破。朱元璋再也听不进别人的话了,特别是李文忠这样喜欢“硬顶”的人。最终因为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过甚,李文忠谏言:“一旦边疆有警,谁来为国效力疆场?文忠死不足惜,愿陛下念及江山黎民!”

朱元璋暴怒,把李文忠当场拿下,判了个斩监候。结果若不是马皇后那句“陛下一家亲人十几口,都已亡故,只留下文忠。”怕是李文忠的故事到此又要结束了。

九,明帝国包括朱元璋在内,给予李文忠的评价。

然而李文忠其实政治生命到此也真的留结束了,他被免去一切官职,赋闲在家。李文忠心情抑郁,闭门不出。洪武17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悔不已,追封其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位列凌烟阁第三名,赐葬钟山。其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除了爵位,李景隆在文治武功以及性格、学识上,皆未继承李文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个什么样的人?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东汉

他分封诸侯 为什么把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呢

他分封诸侯 为什么把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呢

秦朝,项羽

楚庄王为什么可以一飞冲天?楚庄王有哪些过人之处?

楚庄王为什么可以一飞冲天?楚庄王有哪些过人之处?

春秋,楚庄王

秦钜是什么样的人?誓死抗金,全家殉难,堪称壮烈

秦钜是什么样的人?誓死抗金,全家殉难,堪称壮烈

秦钜,宋朝

孔融为什么会被处死?他做了什么

孔融为什么会被处死?他做了什么

孔融,汉朝

为什么说燕德妃是武则天的领路人?

为什么说燕德妃是武则天的领路人?

燕德妃,唐朝

他打了一辈子的匈奴人 为什么到晚年却放弃了呢

他打了一辈子的匈奴人 为什么到晚年却放弃了呢

汉朝,汉武帝

唐僖宗执政期间都做了什么?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唐僖宗执政期间都做了什么?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唐僖宗,唐朝

金城公主和亲的意义在哪里?要怎么评价她?

金城公主和亲的意义在哪里?要怎么评价她?

金城公主,唐朝

懿安皇后晚年为什么与奴婢平起平坐?原因是什么

懿安皇后晚年为什么与奴婢平起平坐?原因是什么

懿安皇后,唐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李文忠作为一代名将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