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你见识真正的蔺相如!

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你见识真正的蔺相如!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令许多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所折服。蔺相如能从一个一点名气都没有的普通人,一下就升到了上卿的位置,靠的不仅仅只是运气,更多的是蔺相如的勇气。

蔺相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是一个知道进退的人,之前有个大臣向赵王推荐蔺相如时,就是拿自己的经历做的例子。他说自己曾经和燕王见面时,燕王握着我的手告诉我说愿意和我结交友情,所以我就准备去为燕国效力。但是蔺相如却阻拦我说,如今燕王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害怕赵国,如果你要前去的话,他肯定会因为害怕赵国而不敢任用你的,会让你重新回到赵国。这样赵国也不会重用你的,那么你就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了。蔺相如很清楚当前的局势,才避免了这位大臣走入这样一个困境。所以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看清时事,知道进退的人。

其次他是一个很有胆识,很有计谋的人。我们就从他自愿请求前往秦国护送和氏璧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对赵王说我自己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如果和氏璧留在了秦国我就不会回来,我一定会完整的将和氏璧给带回来。在秦国他面对秦王时毫不畏惧,根据当时的形势,一步一步的给秦王分析利弊,最后能够成功的带着和氏璧全身而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胆识,又能够根据时势而随机应变的一个人。

第三个就是他的性格是一个比较刚烈的人,在渑池会议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这个个性。秦王为了侮辱赵王而让赵王起来为大家鼓瑟,但是蔺相如丝毫没有惧怕秦王的权势,步步紧逼,请求秦王为大伙跳舞,还做出了拿秦王的性命威胁他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为了自己国家的面子视死如归。敢威胁强大的秦国让我们看到他的性子刚烈以及他的英勇无畏。

完璧归赵

秦国打算用15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君臣担心如果换了,秦国不给城;不换的话,秦国可能会发兵攻赵。进退两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交涉。蔺相如发现秦王不提15座城的事,于是就以“破壁”威胁秦王,秦王赶紧“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蔺相如不相信秦王会交换城池,于是让人带着和氏璧回赵国了。

将相和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就是蔺相如。蔺相如当上上卿后,廉颇很不服,蔺相如你不过是个耍嘴皮子的,占了秦国一点口头便宜就爬我头顶上去了?那我这些年出生入死打仗立下的功劳都算啥啊,再加上廉颇本就是个高傲的性子,自然看蔺相如不顺眼,四处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是个很聪明的人,碰上廉颇这样的人有他自己的应对方法,我惹不起,我躲着行吧。当然他可不想一直躲着,窝囊不说,自己的一身才华也无法施展啊。

所以呢,他安排手下导演了一出戏。这天他的一个跟班当众跟他说;“我们抛家舍业的跟随大人,是仰慕大人高义。可如今大人被廉将军几句恶言就吓成这样,是我们跟错人了,请让我们走吧。”蔺相如赶紧说:“别啊,大伙别走。你们说说秦王和廉将军谁厉害?”一种跟班附和:“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接着说:“秦王那样的人我都不怕,我还会怕廉将军。不是我怕廉颇,现在秦国不敢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在。如果我们俩都斗起来,怕是会两败俱伤,到时候就便宜秦国了。所以啊国家利益为先,私人过节就算了。”

这些话自然的没几天就传到廉颇耳中。廉颇虽傲,却是个忠君爱国的人,听了这话,感慨还是蔺相如境界高啊,佩服蔺相如胸襟,所以上门负荆请罪去了,两人从此成了刎颈之交。从蔺相如处理和廉颇关系的手段上,可以看出他是很有大局观的人,将国家利益放的很高。所以他也断不会图一时爽快,而置国家于危险。

渑池之会

要知道这次是会面是秦王发起的。秦赵两国打了三年仗,赵国吃了亏,秦国得到了利益也有限,秦赵两国都不想打了,这是前提。所以,秦王上来就要求赵王鼓瑟,这可是赤裸裸的羞辱了。但秦王要的就是赵王的态度,这种刺激本身就是一种试探。赵王鼓瑟了就是说明,赵国不想打仗了。同样蔺相如要秦王击缶,不仅仅是替赵王出气,涨面子,同样是在试探秦国的底线。

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按《史记·秦本纪》所载,秦国在渑池之会后两三年是在讨伐楚国,秦王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赵国谈崩,导致两面作战,此时秦赵两国陈兵边境,国内有太子坐镇,谁杀了谁都没有实际好处,结果“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所以两国不过是打打口水仗,然而也正是通过口水仗,两国都了解了对方的态度,会盟也就和平结束了。

虽然秦赵都是奔着讲和来的,但也不是没有危险,否则廉颇就不会对赵王说,如果赵王三十天不回来,他们就会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了。所以渑池之会,我们不得不佩服蔺相如,还有赵王的勇气,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蔺相如的机智。有人说蔺相如逞嘴上英雄,让赵国沾沾自喜,导致赵国不思进取,阿飞不以为然,赵国本不弱,这是列国公认的,赵国受挫于秦,士气低迷,如此对赵国不利,赵国此时需要的是重塑自信,所以蔺相如要挟秦王还有第三个原因,激励赵人的自信。

这样才能解释有大局观的蔺相如为何会刻意去得罪秦王。第二次面对秦王,蔺相如同样是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两次舍命为国,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似乎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历史可能再次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史记·赵世家》记载“二十八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人家蔺相如是领过兵打过仗的,至少不是弱书生。有人或许会说,诸葛亮坐着个轮椅还能领兵呢!这倒是没法反驳,不过关于蔺相如的事迹不止于此。蔺相如原本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缪贤评价蔺相如“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有智谋好理解,蔺相如的事迹,桩桩件件都体现了他的智谋。可是勇士怎么解?

缪贤讲了他自己过去的一件事情:缪贤曾经获罪准备逃往燕国,为何去燕国?原来有一次缪贤陪赵王和燕王会面,燕王私下里拉着缪贤的手说,希望和你做个朋友。故而缪贤想要去燕国。这时蔺相如阻止了他,并解释因为赵强燕弱,大人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愿和大人交朋友。而如今大人获罪逃往燕国,燕王肯定不敢收留,甚至会把你献给赵王。大人不如诚心向大王请罪,还有可能获得原谅。

就这么一件事,能体现蔺相如的有智谋,可是跟其人勇士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不展开想象,此处勇士不仅仅指胆量,《史记》中被称为勇士的不多,除了蔺相如,另外名气大的还有专诸和秦舞阳,这两个人都是以刺客身份闻名的。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或许我们都没注意,渑池之会,蔺相如要秦王击缶时写道:“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一个文弱书生,断不能有如此威慑力!

蔺相如事迹主要记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可此篇中还记载了另外三个人:赵奢、赵括、李牧,皆为武将!所以蔺相如极有可能也是一位武艺不凡的将才,至少不会是一个文弱书生!缪贤很精准地描述了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蔺相如当是一个智勇兼备,文武全才的人!

对于蔺相如之死,民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蔺相如因为渑池之会而获罪致死。渑池之会,蔺相如凭借他的外交能力和三寸不烂之舌,让赵王免于被秦王贬低。后来秦国向赵国出兵,赵国把太子献出作为人质。不料,太子死在了秦国,所以,蔺相如获罪处死。

第二种,蔺相如因为廉颇而死。当年,廉颇嫉妒蔺相如,没想到蔺相如却为了国家,对廉颇十分宽大。廉颇知道后就像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以后,两个人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廉颇抵抗秦国,死在了战场上,蔺相如听闻后,伤心地一口老血吐了出来,然后便不久于人世了。

第三种,蔺相如因为骊山之行获罪致死。蔺相如因为他的才能,倍受赵王的赏识。于是,赵王就把太子交给蔺相如调教。蔺相如带着太子开始了骊山之行,没想到太子病死在骊山之上。赵王很是生气,就把蔺相如处死了,甚至还株连了他的九族。

当然,具体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史料上面并没有记载。所以,真正的原因暂时还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汉朝,张骞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春秋战国,孟明视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宋朝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清朝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项羽,刘邦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清朝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汉朝,光武中兴,刘秀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清朝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清朝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你见识真正的蔺相如!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