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会被说成是蟋蟀皇帝?原因是什么

他创造了媲美文景之治的盛世 为何被黑成蟋蟀皇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1413年,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蒙古。在朱棣的北伐大军中,有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

这就是两年前被朱棣确定为皇太孙的朱瞻基。

当年,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自己,还说了八个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棣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数年后,朱棣发起了影响大明王朝进程的“靖难之役”。

或许正因为此,朱棣很疼爱朱瞻基。朱棣经常带他离开京城去狩猎。北伐蒙古时,朱棣也有意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在北方的风沙之中进行磨炼。

1425年,当父亲朱高炽因病去世后,朱瞻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掌舵者。那一年,他才27岁。

明仁宗朱高炽曾经打算把朝廷从北京迁回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离蒙古太近,如果元朝残余势力反扑,北京将首当其冲。为此,朱高炽有条不紊地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如设立了南京守备,派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坐镇指挥。同时指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主持工作。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计划前去世,使得这一计划暂时中断。

朱瞻基即位后,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十分英明的决定:取消父亲的迁都计划,继续以北京作为帝都。

毫无疑问,朱瞻基继承了祖父朱棣的某些优良品质。他愿意将都城尽量靠近北方,身体力行地履行“天子守国门”职责。

俗话说:“三十而立。”年方27岁的朱瞻基,看起来是那么年轻。这让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看到了可乘之机。比如,朱瞻基的皇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颇有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累立战功。当年轻的朱瞻基初掌大权时,朱高煦学习父亲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向朝廷发起进攻。然而,朱瞻基不是建文帝,朱高煦也不是朱棣。在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荣的建议下,朱瞻基御驾亲征,三下两下就打败了朱高煦,并将他生擒。

在打败朱高煦后,朱瞻基立即召见赵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兵权。

朱瞻基对朱高煦还是挺仁义的,虽然起兵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但他没打算杀掉叔父,只是将他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还去探望他——没想到,朱高煦故意伸出腿,将侄子绊倒在地。

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居然将铜缸顶起来。朱瞻基随即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

就这样,一直困扰大明王朝的潘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朱瞻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汉王朱高煦,吓服赵王朱高燧,固然与他突出的个人能力有关,也与身边一群贤良之臣有关。

朱瞻基一朝,涌现了不少精明能干的大臣,如众所周知的“三杨”。前面提到的杨荣,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二杨”分别是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太常寺卿杨溥。同时,还有夏原吉、蹇义等五朝元老。

这些朝廷重臣各有所长,有的简重善谋,有的博古守正,有的明达有为,有的含弘善断。就具体事物而言,他们有的擅长选拔人才,有的擅长军事谋略,有的擅长制定礼仪。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国家大事为重,彼此之间包容合作,绝不相互攻讦。

比如杨荣熟悉军务,办事果断,可有一个小毛病,爱贪小便宜,多次接受边关将领赠送的良马。朱瞻基知道后,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却夸了杨荣一通,说不应该因为这种小毛病就放弃了他。

朱瞻基笑了,马上透露一个消息,说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 。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但是杨士奇毫不在意。他恳请朱瞻基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

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很羞愧。

在治国理政上,朱瞻基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

他在位10年间,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这里有一个故事。

1430年3月的一天,朱瞻基外出期间经过一片农田,看见农田里有耕种的农民,就停下了,兴致勃勃地取过农具,亲自下田犁地。到底是从没干过农活儿的人,朱瞻基还没动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朱瞻基回头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才做几下就感到不胜劳累,农民常年劳作是很辛苦的。

朱瞻基吩咐赏赐农民钱钞。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虽然身处皇宫,但他对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就使得他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会考虑底层民众的利益。

在军事上,朱瞻基跟祖父朱棣一样,多次御驾亲征,外御蒙古、内平叛乱,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财政上,朱瞻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免惩罚性税赋,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实施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朱瞻基用10年时间,加上父亲的一年,创造出一个媲美“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

可是,创造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却被人称为“蛐蛐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朱瞻基在处理公务之余,的确爱好玩耍蛐蛐。吕毖在《明朝小史》里记载:“帝酷好促织(蛐蛐)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是说朱瞻基爱好蛐蛐,经常从江南获得,以至于蛐蛐身价百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也提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宣德即朱瞻基的年号。

一个普通人,爱好蛐蛐之类,无可厚非。一个皇帝,也有此爱好,似乎就有游手好闲之嫌疑,至少不是有德之君。因此自明朝以来,坊间大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汉朝,张骞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春秋战国,孟明视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宋朝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清朝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项羽,刘邦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清朝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汉朝,光武中兴,刘秀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清朝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清朝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朱瞻基为什么会被说成是蟋蟀皇帝?原因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