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称帝是被逼的吗?四大疑点阐明事实真相!

赵匡胤称帝是被逼的吗?四大疑点阐明事实真相!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传统评书演义中,一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总是称赞“两个拳头、一条杆棒,打遍中原八百军州,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赵匡胤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武艺高强、勇猛过人的英雄好汉形象。

在传统评书演义中,一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总是称赞“两个拳头、一条杆棒,打遍中原八百军州,开创大宋三百年基业”。赵匡胤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武艺高强、勇猛过人的英雄好汉形象。然而,赵匡胤做皇帝,并非全靠威望,更多的是依靠军事实力和权谋。

赵匡胤称帝的重大事件,便是众所周知的“陈桥驿兵变”。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晰地记载了这一事件的过程。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禁军大将,当时周世宗英年早逝,新即位的周恭帝年龄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禁军军权主要掌握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手中。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_图

公元960年春,边境传来战报,称契丹和北汉联合进攻,范质和王溥商议之后,派出赵匡胤带兵抵抗。赵匡胤先派出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带先头部队过黄河,然后自己亲率大军出征。

大军到达距离京城不远的陈桥驿时,突然发生了兵变。一天夜里,一些中层将领和士兵偷偷商量,认为自己拼命地打仗,幼小的周恭帝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长官赵匡胤做皇帝。

于是,他们把想法告诉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并亮出了刀子威胁。赵匡义和赵普“被迫”同意了大家,一方面让大家稳定军心,另一方面派人联络留守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叫醒睡梦中的赵匡胤,将准备好的黄袍批到他的身上,高呼“万岁”,请点检做天子。赵匡胤最开始“固拒之”,但将士们坚持,他“度不得免”,便答应了做天子。

赵匡胤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然后带领大军回京城,在内应石守信、王审琦的配合下,拿下了京城,举办了正式的登基仪式,建立了宋朝。

陈桥兵变看似偶然,实际上则疑点重重,仔细阅读史书和一些重要的宋人笔记,就会发现,这一事件,并非是偶然发生,而是蓄意谋划。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_图

首先,第一个疑点,如前文所说,陈桥兵变的起因,是契丹与北汉入侵,赵匡胤北上抵抗,那么,当年契丹和北汉真的有入侵吗?

我们查阅脱脱所著的《辽史》,并没有发现在公元960年元旦,有进攻宋朝的记载。而且《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中,也是记载传镇州、定州传来契丹进攻的消息,具体进攻何处,多少军队,有没有交战,并没有记载。

而且,如果契丹真的在进攻,那么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怎么敢不去北上抵抗契丹,而是直接回京城?而且赵匡胤完成登基仪式后,也没有再派兵去边境抵抗契丹。

此外,派遣赵匡胤带兵北上,是王溥极力劝说范质决策的,而据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所著的《龙川别志》所记载,王溥早已私下投靠了赵匡胤,他是故意让赵匡胤带兵出京城,以便发动兵变。苏辙离宋太祖时期并不遥远,因而他的说法可信度较高。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_图

第二个疑点,在陈桥驿兵变的时间前后,赵匡胤的亲信均处于关键的位置。

赵匡胤带兵驻扎在陈桥驿时,手下的将领,都是他值得信赖的部下。而且,在串联将领、士兵起事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亲信谋士赵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桥的部队绝对服从赵匡胤,而与赵匡胤关系稍为疏远的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早在赵匡胤还没有离开京城时,就被命令带领先头部队提前出发。在陈桥兵变发生之时,慕容延钊身在黄河北岸,而陈桥驿在黄河南岸,慕容延钊根本无法阻止兵变。

另外,留守京城的大将大抵都是赵匡胤的亲信,如殿前司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琦,二人是曾经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兄弟”,正是他们做内应,赵匡胤的军队才能不费吹灰之力进京城。

石守信,北宋开国将领_图

第三个疑点,事变发生后,赵匡胤的迅速反映。

尽管史书中说赵匡胤最初是不肯答应做皇帝的,但他的反映却异常的冷静,行事有条不紊。

黄袍加身后,他马上颁布了三条纪律:不得侮辱周恭帝、太后和群臣,不得骚扰京城百姓,不得抢劫国库。然后,他一方面派出心腹潘美,回京城告知宰相等大臣事变发生,另一方面派出心腹楚昭辅保护家属。

布置完这一切,赵匡胤才带领大军回京城。一个正常的臣子,在突然被拥立称帝时,一定会情绪激动而惊慌失措,然而赵匡胤沉着冷静,把一切事宜安排得妥当,如果不是早有计划,是很难做到这样的。

陈桥兵变_图

第四个疑点,赵匡胤对于不合作势力的强硬态度。

陈桥事变并非后周所有大臣都有参与,事变发生后,一些大臣选择默认妥协,或被逼妥协,而仍有顽抗到底的,则被冷酷无情地镇压。

赵匡胤回京城当日,另一位禁军高级将领,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知道以后,立马从皇宫返回家中,准备组织军队反抗。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召集人手,赵匡胤的亲信殿前司散员指挥使王彦昇,便带兵追到韩通的家中,杀死了韩通。

杀死韩通后,赵匡胤彻底控制京城的军事,接下来就是要获取后周重臣的支持。赵匡胤派士兵把宰相范质、王溥带到殿前司公署。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_图

起初,范质还是表现出后周忠臣的气节,质问赵匡胤,先帝(周世宗)待太尉您像亲儿子一样,现在尸骨未寒,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赵匡胤则是痛哭流涕地说,我深受先帝恩惠,现在是被将士们强迫的,已经辜负了天地,又能怎么办呢?

赵匡胤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然而他的手下,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环立马拔出刀,威胁范质说,“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而早就串通赵匡胤的王溥,也跪下拜天子,于是他也跟着拜下喊“万岁”。

通过对以上疑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赵匡胤嘴上说称帝是迫于无奈,但实际行为上,却是精心策划,安排妥当。

另外,把陈桥驿兵变放到五代十国的大背景下,也会觉得并不稀奇。大将发动兵变篡位之事,早已发生了不少起。后周太祖郭威,便是兵变上位,被手下撤黄旗披在身上,拥立为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也是效仿于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南北朝,北魏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王敏彤,清朝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唐朝,舞蹈家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元朝,贵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元朝,成吉思汗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汉朝,邓通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王敏彤,清朝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明朝,杨宪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清朝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赵匡胤称帝是被逼的吗?四大疑点阐明事实真相!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