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最终结局是什么?最聪明的将领王翦的一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秦国虎狼之师在诸侯中脱颖而出,问鼎中原。离不开秦国历代君王和大臣们的不懈努力,然伴君如伴虎,英雄们的结局大多不是很好,而有一位却功劳卓著位极人臣,鸟尽弓藏终得善终,他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今天就来简单看看王翦的简史。

那么王翦是何许人也,又有哪些故事为后人所称道?

史记记载到: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北人,是秦国名将。

他少而好兵,事秦始皇。为大秦帝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最大的光荣史是攻打赵、燕、魏、楚,树立了一代威名。王翦一生战绩傲人,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七字概括:“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史记》)七个字中涵盖了六个国家的命运,王翦之功可见一斑。

功劳卓著位极人臣

一、攻赵。

当嬴政统一战争的号角吹响时,此时的韩赵魏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铜墙铁壁,但其中的赵国余威犹在。对于秦的统一大业,赵国着实是根头疼的刺。

巧的是,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大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秦国乘机派大兵伐赵,王翦率上郡兵直下井陉。

当然,赵国也不敢掉以轻心。遥望当年,白起败赵括灭数十万赵国降卒,让可是血淋淋的教训,因此这次绝对不敢掉以轻心。最终派大将李牧、司马尚迎战。

众人皆知,这两位也不是省油的灯,尤其大名鼎鼎的将星李牧,这让一向威风凛凛的秦军也苦不堪言。

尽管王翦老辣,秦军与赵将李牧周旋良久,但不管秦军如何彪悍,在李牧面前也很难占到便宜。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际,王翦脑洞大开用起了反间计:那根可以压倒李牧的稻草是谁? ――女人。

当然,这个女人可不能是一般的女人,必须是和李牧有仇,并且能够吹动赵王枕边风的女人。于是秦国的卧底,就把关系发展到了赵悼襄王的王后那里。

这位王后为什么如此愿意效劳呢?《史记》里说,这个女人曾经嫁过人,而嫁人后因为生活不检点惹起了宗族的内乱,成了寡妇后又沦落为倡女。只是运气可能太好了,不知怎么竟被悼襄王给看上了,还要带回宫。

这样不合乎礼的事儿,大臣们怎能苟且同意,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代表就是李牧。

说来这个女人幸运的很,不久就给赵王生了个儿子――赵迁,她也母凭子贵,顺理成章地成了王后。

她原本就对李牧怀恨在心,又收了郭开转送的秦国珠宝,自然要时不时找机会给赵王说李牧坏话,劝赵王早日除掉这个眼中钉。

但赵王即使再昏庸,对李牧再不满,也知道李牧对赵国重要性,终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嬴政十一年秦军攻打赵国,一口气拿下了阏与,邺等九城。赵悼襄王本卧病在床,听到此消息一个激动一命呜呼了,而被改立的太子迁顺利即位,那位王后也成功荣升为太后,只是,这个女人依旧不忘报李牧当年差点毁了自己前途之仇。

嬴政十六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在天灾,外敌的双重夹击下,百姓惶惶不安,全国上下如履薄冰。

在赵国如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它的统治者们却显得很白痴。王太后和郭开先是散布出了李牧要卖国的谣言,并进一步制造诬陷李牧的计谋。

嬴政十八年,王翦和李牧进入了相持阶段。此时,王翦给李牧书信一封,在表达了对李牧的欣赏外,透露出了想要和解之意。李牧虽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或许是对战争的厌倦,希望谈和,又或是出于对同是英雄的心心相惜,也回信一封表明自己心迹。却不知自己正在一步一步陷入秦国和赵国太后设下的圈套。而赵王迁以为李牧要投敌卖国。在惊恐之余便立刻下了一道渝旨:撤去李牧、司马尚将军职务,由赵葱和颜聚接替。

李牧选择了抗命,他显然知道赵国命运现在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自己一放手,整赵国就全完了。只可惜,赵国统治者可不这么想。可怜李牧一生英雄烈士,却以叛国罪被收缴兵符。《史记》上说“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李牧不明不白地死了,秦国如愿以偿地换掉了赵国主帅。王翦便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的杀向赵国首都邯郸,而新换的主帅太过窝囊,完全抵挡不住,虽然赵国军队誓死抵抗,但也无济于事。不到三个月,秦军便拿下了邯郸,荡平了赵国全境。赵王迁也成了俘虏。

赵王迁的异母兄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逃到代,自立为代王,依附于燕国,之后秦灭燕国后,就把这个不值一提的赵国余孽代国也灭了个干净。

对于灭赵,王翦劳心劳力,费了很大的心思。许多人认为灭赵之功是因前有白起败赵括灭数十万赵国降卒,而王翦不过是捡功。但是实际上要灭赵是难度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赵国民风彪悍,尚武好战;其二赵国因白起坑俘,对秦仇恨,故虽力量不足,但是誓死一战之心却有。在如此艰难之下,王翦能够大破赵国,不得不说他劳苦功高。

二、讨燕。

秦军横扫赵国的寒流滚滚而来,相邻的燕国也早已感受到了瑟瑟寒意。

就在燕国危亡时刻,燕太子丹挺身而出,他结交天下有识之士,志在破秦护国,于是,便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只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行刺最终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解燕国燃眉之围,还彻底激怒了秦王嬴政,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对燕国恨之入骨的秦王嬴政,立刻增兵赵国旧地,援军与在那里的王翦部落会和,集中了40万大军。跨过易水,要立刻扫灭燕国。

次年,取蓟城,燕王喜逃至辽东。秦将李信率兵紧追不舍,太子丹逃至衍水,燕王喜不得不杀太子丹献秦。

秦王得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心里虽然平衡了一些,但到底不自在。

燕王苟延残喘了五年后,秦灭了楚国,腾出手来,就派王贲去辽东,把燕王生擒了回来。名义上的燕国也彻底灭亡了。

这一仗,他打得痛快,打得实在,也更加赢得了秦王嬴政的欣赏。

三、打魏。

自古以来,便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说法,这王氏父子更是对这句话做了完美的诠释。这灭魏奇功,便在这小小少年王翦之子的领导下完美收关。不过今天的主角是王翦,就不细说此段王翦之子王贲痛打魏国的渊源了。

四、攻楚。

魏国被灭,眼下该集中力量对付的就是楚国。只是楚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大的一家,要打起来,还真是个大麻烦。

谁料。天公作美,楚国内部发生了内讧,新君楚哀公上台才两个月,就被自己弟弟杀负刍给杀了。现任楚王负刍不是很得民心,根基不大牢。

楚国毕竟是大国,在攻打楚国之前,嬴政专门召集文武百官开了研讨会,来征求大家意见。当时,主角是王翦和李信。

话说。这位李信也是个人才,他是王翦的副将,在灭赵,灭燕战争中,屡建奇功。尤其是在抓太子丹时,只带几千轻骑,便把燕王父子追的无处可逃,这一点很受秦王赞赏。也正因此,年少轻狂的李信也就飘飘然了。

秦王问李信:“如果攻打楚国,将军认为需要多少人?”

李信不假思索:“不超过二十万。”

嬴政又问王翦老哥,王翦回:“非六十万不可。”

在对比这一老一少后,嬴政大笑:“王将军果然老矣,竟胆怯至此!”

于是很快敲定,由李信和蒙恬带20万军队伐楚。

王翦老哥受到如此轻视,心里自然很不爽,便因病辞官,告老还乡去了。

谁知,楚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尾追李信军三天三夜不停顿,使得秦军大败,又丢城池又失将,浩浩荡荡的虎狼之师以狼狈收场。

秦王嬴政得到消息,大怒之后,亲自赶到频阳,向王翦道歉,并诚心邀请老将军出山。

秦王叹息:“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果然兵败。楚军日益西进,将军虽然有病,能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

王翦说:“臣年老糊涂,大王还是另择良将吧!”

秦王嬴政说了很多,但见王翦还是沉默,于是问道:“将军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臣,非要六十万兵不可。”

秦王手一挥:“没问题。”这件事就这样谈成了。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出咸阳,秦王政亲自到灞桥饯行。酒酣之际,王翦请求朝廷赐给他很多的良田美宅园池。

秦王政不解地问:“将军出征,还担心贫穷干什么?”

王翦说:“在大王手下为将,有多大战功他不予封侯。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时,请赐这些作为儿孙的产业。”

秦王政大笑。

王翦出关之前还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赐给良田。

手下的将领们都困惑不解,王翦这才吐露心迹,说:“大王骄矜,而不相信人。如今将全国的甲兵都交给我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要求田宅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岂不是让他怀疑我吗?”它的将士们听后,不得不更加感叹老将军的机智了。

王翦在带领浩浩荡荡的60万大军来到楚国边境后,楚人由项燕率领前来迎战,出动全部军队,看上去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士气高涨。只是王翦并没有没有激动或者惊恐的意思,只命令部队构筑坚固的垒壁防守,不与楚军交战。楚军多次挑战无效,只得向东撤退。就在这时候,王翦挥动了战旗,秦军一拥而上,而可怜的楚军就好比惊弓之鸟,在惨不忍睹的战亡后,楚王负刍投降了。一向骄傲的楚国就这样被这位老将军给拿下了。大战归来,秦王政数里相迎,亲自给老哥接风洗尘。

王翦在此次攻楚之战中的巧计,可是说是“以逸待劳”的典型了。他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一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直到大获全胜。不得不说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带兵打仗奇才。

鸟尽弓藏终得善终。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在秦统一六国的大战中,除了韩国外,其他六国都是在王氏父子的的领导下完成的。相比于蒙氏家族,秦王心里更打结的是王翦。

王翦又岂不知秦王政的心思,前辈白起的沉痛教训至今还历历在目。他清醒地知道,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他,的确不该贪慕这身后名了。

老哥回想起自己的大半生。竟然都是在驰骋沙场中度过的。这些年,他一直争强好胜,出生入死,但又有谁是永久不败的呢!想着想着,门前的一片树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他突然想要回家了,于是,铺盖一卷,说走就走。

历史的风沙还在峰回路转,迷煞路人。只是人们不知道,在日暮迟迟之际,频阳南山脚下多了一位健硕的农夫。

总结:王翦是一位实打实的沙场英雄,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在战争中,他懂得灵活变通,在战争结束后,悄然循隐。正因为他张弛有度,不但明哲保身,还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一度成为后世之人为官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南北朝,北魏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王敏彤,清朝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唐朝,舞蹈家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元朝,贵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元朝,成吉思汗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汉朝,邓通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王敏彤,清朝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明朝,杨宪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清朝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战国四大名将最终结局是什么?最聪明的将领王翦的一生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