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辅佐君王,为何一个被杀,一个被善待?

著名的“睡眠之神”周公曾与周武王合作打下江山,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号称“怕天下人因不服而背叛”,就做了临时主席。直到成王成年,他才退居二线,这番行动被后世奉为圣贤之举。

许多年后,鲁国有个王室成员同样重演了垂帘听政的戏码,却死得非常难看。他是鲁惠公的大儿子息姑,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老实人。他成年后娶了宋国姑娘,结果新妇还没进门就被他老爹抢走了—这样畸形的夺妻之恨,他居然没有任何反应。惠公临死时,按规矩应该让息姑接班,谁知却立了他和“儿媳”的儿子允。这样变态的夺位之恨,息姑竟也忍了。

惠公去世后,允因年纪太小而无法亲政,于是鲁国贵族共同拥立息姑做临时主席,效仿周公。息姑答应了,在履职前特意声明:等弟弟长大,我一定还位给他。

11年后,息姑执政已经有了相当稳固的基础,有些胆大的投机者开始打小算盘。一个叫挥的王室成员赤裸裸地对息姑说:“百姓们都很服您,您应该正式即位。我出头去把允灭了,然后您封我为相好不好?”对于这番野心,息姑想都不敢想,立刻义正词严地驳斥道:“你居然挑拨我干这种不忠不义的事,难道要妨碍我成为正人君子吗?”

挥见势不妙,赶紧退下。事后想起,除了轻蔑,更多的是紧张—万一消息走漏,允可是个狠人,还不得宰了自己?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向允告密说息姑打算篡位,一个劲儿地撺掇允杀掉息姑。就这样,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息姑,得到了如此悲惨的结局。

周公与息姑同样做好人,结局为何如此不同,是因为息姑的运气不好吗?不。因为周公不是息姑那样的“傻白甜”。

武王在位时,周公就已开始准备后路。武王病重期间,他曾设坛祷告,然后把祷告纪封进盒子,嘱咐旁人日后到关键时刻才能打开;代替王执政期间,有次成王患病,他又搞了一次祷告,同样把祷告纪封进盒子。还位给成王后,成王果然有意要杀周公,周公赶紧外逃,并暗中安排,让成王“碰巧”看到盒子中的一条祷告纪。成王打开一看,原来是周公求上天免除成王的病痛,自己甘愿代替受罚。感动之余,成王立刻收回杀招,亲自迎接周公回来。周公死后,还是按照他的安排,成王又看到盒子里的另一条祷告纪,是当年武王病重时周公求上天让自己代替武王死去,于是眼泪汪汪地以国君标准为周公治丧,且善待周公的后人。

周公执政期间,搞起政治对手也毫不手软。管叔、蔡叔对周公执政心怀不满,周公当时没说什么,后来二人造反的消息很快爆出,周公立刻派人将他们剿灭,并且撰写《大诰》来向天下人证明—看看,我可是被迫的,代表绝对的正义。但史书对这次“造反”轻描淡写,其中隐情令人生疑。

周公还很注重舆论宣传,曾在几个关键时期发表评论文章《君奭》《嘉禾》《鸱鸮》等,以此统一全民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充分表达自己没有图谋权力的野心。

所以,周公的圣贤绝非一味善良,而是用实力打底,时刻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而像息姑那种傻乎乎的老实人,一旦陷入政治危机,只能任人宰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爱新觉罗·颙琰的生平怎么样?平庸中带着些许的惋惜

爱新觉罗·颙琰的生平怎么样?平庸中带着些许的惋惜

爱新觉罗·颙琰,清朝

刘邦身边最惨的谋臣,为他一连拿下70多个城池,却被扔进锅里煮死

刘邦身边最惨的谋臣,为他一连拿下70多个城池,却被扔进锅里煮死

刘邦

靠吃软饭起家的一位传奇人物,后成西汉开国功臣

靠吃软饭起家的一位传奇人物,后成西汉开国功臣

西汉

蒋孝琬、王道士做了什么事情 斯坦因是怎么盗取中国文物的

蒋孝琬、王道士做了什么事情 斯坦因是怎么盗取中国文物的

英国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

明朝,朱元璋

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是什么下场?

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是什么下场?

武则天,唐朝

朱元璋让他广西当“省长”,他装病不去,却多活了7年!

朱元璋让他广西当“省长”,他装病不去,却多活了7年!

朱元璋

戚夫人无能却还一再挑衅吕后,直接被下线了

戚夫人无能却还一再挑衅吕后,直接被下线了

戚夫人

马谡死前对诸葛亮说了11个字,让诸葛亮绝望又心酸,蜀国众将心寒 !

马谡死前对诸葛亮说了11个字,让诸葛亮绝望又心酸,蜀国众将心寒 !

诸葛亮,马谡

刘盈有6个儿子,元老重臣为何非要拥立刘恒为帝?

刘盈有6个儿子,元老重臣为何非要拥立刘恒为帝?

刘盈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同样是辅佐君王,为何一个被杀,一个被善待?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