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让到底是怎么样的?传统历史描述中的尧舜禅让!

尧舜禅让到底是怎么样的?传统历史描述中的尧舜禅让!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纵观中国历史,世袭制是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的王位继承制,而相传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与世袭制这种“家天下”不同的“公天下”时代。继黄帝之后,成为天下共主的尧和舜,就曾用“传贤不传子”的禅让方式来传承王位。那么,尧和舜是如何挑选接班人的?关于他们,还有哪些故事流传至今呢?

注:关于禅让,如今已经有更为确切的“尧幽囚、舜野死”。本文所阐述的是传统史观中的公天下表述。

尧的成长史

涿鹿之战后,天下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平静时期。老百姓们该放牧的放牧,该种地的种地。部落之间的隔阂虽然存在,但因为有了黄帝这样的联盟首领,大家也就和平共处了下来。

这样的和平景象并没有随着黄帝的去世而一同消散。黄帝死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这哥仨全是传说中的圣贤人物。

黄帝去世以后,他的孙子颛顼继承了他的位置,后来传到了帝喾。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将颛顼和帝喾也归入“五帝”的行列,实际上就是凑数玩儿的。要是追究起来,这两位还真没有什么可说道的。

帝喾在位七十多年,没干啥好事儿,也没干啥坏事儿,庸庸碌碌一辈子。别看帝喾庸碌,他的儿子们倒是有些本事。帝喾的大儿子叫挚。挚估计等了得有五六十年,才熬到他爹以一百多岁的高龄过世。

老爹一死,七老八十的挚终于继承了首领的位置。估计是他估摸着自己没多少年活头了,又或许是这五六十年憋得太惨了,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干。

上任之后,挚先是重用自己的亲信,然后一味地贪图享乐。今天开个宴会,明天唱个卡拉ok。手下人有重要事情要回报,他老人家还在深山老林里逮兔子呢。

这家伙胡作非为的结果,就是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老百姓跟着他活不下去了,就只好背井离乡,去投奔帝喾的小儿子,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尧。

尧的母亲是一位邻部落的女子,她和帝喾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尧。尧从小跟着母亲长大。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老爹安排到一个叫唐的地方当一个小首领。

那一年正好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地里根本种不出庄稼。那位挚老大依旧不管不问,该打猎打猎,该泡吧泡吧。百姓一看他这德行,知道根本指望不上这位公子爷,于是纷纷逃难到尧的领地去。其实,这时候尧的日子也不好过,他那里也好几个月没见雨了。这一点尧死活也想不通:“我哥哥不好好干工作,老天爷肯定要惩罚惩罚,可你要罚就罚他一个人呗,好家伙,天下大旱,我招谁惹谁了?”为了渡过难关,尧带领着当地的居民,用树枝和石块在大河里筑起一座大坝,将河水积蓄了下来,之后又通过挖沟渠的方式,将积蓄的河水引至农田。别的地方都旱成了赤地千里,可唐却拥有了一片希望的田野。不用说,各地灾民纷纷投奔。尧也来者不拒,无条件地向灾民提供救助,成为了灾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中原大地赤地千里的时候,东夷各大部落开始虎视眈眈。他们认为华夏大地气数已尽,应该由东夷的十日族统治天下。

十日族是少昊氏的十个分支。他们一看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如今是这样一副德行,纷纷拿起钉耙、锄头、粪叉子就杀了过来。随后,巴不得事情闹大的那些人也相继叛乱。一时间,华夏大地的东南边境陷入了战火之中。别人都杀到家门口了,可身为部落联盟总首领的挚依然作风不变,整天花天酒地,胡吃海喝。他弟弟尧实在看不下去了,破口大骂道:“以前我只知道你是个败家子,可如今看来,你也忒败家了!如果咱老爹泉下有知,都得让你气活了!”尧想自己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可是又担心大家不愿意打仗。没想到,他招兵的大旗刚一竖起来,之前投奔他的灾民便纷纷响应,表示要保家卫国。

尧又趁机联络了一些别的氏族部落,组成联合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军。东夷人傻了——不是说他们那儿有旱灾,连肚子都吃不饱吗?哪来的这么多军队!首当其冲的十日族首先败下阵来,尧诛杀了九个部族的首领,只留下了一个甘愿臣服的,加封为日族大首领,统领整个日族。随后他乘胜追击,横扫了整个华北平原。

平定外侵后,也到了跟败家子算总账的时候了。部落首领们纷纷要求挚卷铺盖滚蛋,然后推举尧来做部落联盟的领袖。

圣人也讲究风水

尧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家,搬到了平阳。他心想:“我哥以前待的那地方不吉利,差一点国将不国。平阳这地儿是当年轩辕黄帝的龙兴之地,有通天达地的灵气,这里风水好。”尧有个兄弟叫弃。弃跟神农氏有一样的爱好,喜欢搞农业生产研究,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创造发明了一系列种植五谷的新技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尧把弃招入朝中,任命他为农业部部长,然后又任命自己的另一个兄弟为全军总司令。随后,尧又接连任命了历法部部长、工业部部长、水利部部长等。前面讲过,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早在炎帝时代就有历法了。尧时的历法,规定一年36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并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每二至三年增加一个月,调整月份的误差。

历法这个事儿很有意思。世界上的历法分为三种:阴历、阳历和阴阳历。阳历就是现行的公历,一年365天,分为12个月,每个月多少天说不准。

古埃及的太阳历每月30天。罗马从古埃及引进太阳历,并对每月天数做了改动。

本来七月31天完了,八月应该是30天,但罗马皇帝是八月过生日,他觉得八月是个小月,太没有面子,于是就硬加了一天进来,于是可怜的二月就从29天变成了28天。

阳历跟着太阳走,甭管怎么变,一年就得365天。你要高兴一年只弄俩月也没关系。可纯阴历就完全没有太阳的事儿了。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个月。12个月一过完,就算一年。所以纯阴历,比如伊斯兰教用的历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几天。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太阳、月亮都管着。最早是每二至三年增加一个闰月,后来是十九年七闰。同时又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准确时间。中国古代为什么天文历法这么发达?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根据季节,准确地安排农业生产。

尧在联盟首领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后来他觉得自己干不动了,就想找一个继承人。他把大伙召集起来,一起商量这个事儿。

在商议的过程中,有人就提出,应该让尧的儿子来继承,老子英雄儿好汉嘛。尧听后连连摇头,说:“我儿子我最了解,标准的花花公子,一点气度都没有,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跟人吵架。”一票就把亲儿子给否了。之后大家又推举了几位候选人,但尧都不满意。最后有人说:“您看舜这个小伙子怎么样?”八十多岁的尧老头一听到这个名字,居然两眼放起光来,很有兴致地说:“我也听说过他,你们再把他的事迹好好跟我说一说。”

跟自家人斗智斗勇

舜是个运气好的苦孩子。他出生后没多久,生母就不幸去世了,他爹就给她找了个后妈。

舜他爹糊涂透顶,被猪油蒙了心,人送外号瞎老头。瞎老头娶了个漂亮的二老婆,二老婆也生了个儿子。瞎老头高兴得不得了,对这对母子百依百顺。

二老婆跟舜没有血亲关系,于是怎么看他都不顺眼。她心里琢磨着,将来等瞎老头归西了,财产还得分给舜一份,心里就很不爽,于是就想害死舜。

更神奇的是,瞎老头居然站在了二老婆一边,也想害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结果舜的运气很好,几次都死里逃生。他心里也不怨恨,该孝顺就孝顺,只是留了个心眼儿。

尧听手下人说了舜的故事后,觉得这小伙子挺好,不仅有德行,而且机灵。但他还是不太放心。为了更深入地考察舜,尧还把自己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他,同时给了他一大笔固定资产,又在政府机关给他找了份美差。

舜一下子就发达了,这么优越的经济条件和地位,让他的后妈和弟弟很是羡慕嫉妒恨。他们心想:“不行,这有爹生没娘教的野小子怎么能骑在咱们头上呢?”于是他们和瞎老头一合计,准备灭了舜。

这一天,舜的弟弟趁舜不在家的时候,悄悄蹬着梯子爬上粮仓,在粮仓顶上捅了好几个洞。第二天恰好赶上下雨,粮仓漏了雨,里边的粮食被淋湿了,所以瞎老头、二老婆和小儿子就来找舜,让他去修补粮仓。

舜正要答应下来,但转念一想,觉得这事儿不对:“你们不去也就罢了,以咱家的经济条件,请个工匠总可以吧?非让我去,肯定有猫腻。”舜就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说改天找个工匠修理。

瞎老头和小儿子没想到舜拒绝得这么干脆,而且合情合理,一时没招了,但这没难倒二老婆。这女人不仅心肠黑,而且有的是心眼儿,不是个省油的灯。她连声冷笑,听得人头皮发麻,然后说:“咱们家的大孝子啊,怎么,如今当了官,连你爹的话都不听了?你是家中长子,让你修补粮仓不应该吗?还要找什么外人!你这不是分明告诉别人,我们仨都是废物吗!行,你现在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也指望不了你了。我们现在就离开这儿,我们到外边要饭去。”这招太狠毒了,这是什么?这是道德绑架!如果不修粮仓,那就是没道德,只能等着天下人指着鼻子骂。舜只好让步,把这事应承下来,然后回去换衣服了。

舜回到家,把这事儿跟自己俩老婆一说,其中一个一听就笑了,递给她老公两个大斗笠,说是他们要对你不利,这东西能帮你化险为夷。舜半信半疑地把斗笠接过来,换了身短小的衣服,背着两个斗笠,转身就出去了。

在粮仓下等了半天的瞎老头看见舜这身打扮,顿时摸不着头脑。舜解释说:“这两天我头晕,拿这个当遮阳帽。”

瞎老头也想不出俩斗笠能干什么使,也就没再深究。这时瞎老头还想拖延点时间,毕竟舜也是他亲生的,虎毒不食子嘛。二老婆见状,赶紧将他拉到一边,催促舜赶紧上去。舜沿着梯子上了仓顶,聚精会神地补漏洞。这时候,他弟弟悄悄地把梯子搬走了,然后点了一把火将粮仓烧着了。火势见风就长,不一会儿就浓烟四起。在仓顶的舜大惊失色,四处寻找梯子,又哪里找得到。正在这心急火燎、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背上的俩斗笠来,灵光一闪,瞬间明白了媳妇儿的用意。

他将斗笠解下来,两手各抓一个,张开双臂,纵身一跳,就像驾驶着滑翔伞似的,忽忽悠悠就飘到了地面。那三人一看傻了眼了,没你这么玩儿的,赶紧上去点头哈腰地承认错误:“您大人有大量,这事儿就这么过去吧,不然让狗仔知道,电视上一曝光,我们都没脸混了。”

舜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拉出去打四十大板肯定不行,所以就息事宁人了。

后来那三个还不死心,又设了一计,让舜去掏井。等舜下到井里,立即动手填井。他们心想:“这下你有斗笠也没用了,除非你是土拨鼠。”

没想到的是,这井里有个暗道,是当年尧留下来的。于是舜就沿着暗道悄悄地爬了出来。上面三个人以为舜死了,准备把舜留下来的财产分了。二儿子还想着两个漂亮的嫂子,嘴都快乐歪了,结果一推门,舜正在那悠然自得地弹琴呢。

舜也没解释自己是怎么逃出来的,只是用力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就出去了。从此以后,这三人再也不敢起坏心思,一家人的关系反而比以前好了。

顺利接过老丈人的班

舜的表现让他的老丈人非常满意。经过这么一番考察,尧认定了舜是德才兼备的好苗子,于是让他代行首领之职。尧临死前,正式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叫作禅让,一直以来都被当作美谈。

其实在当时,部落首领老了,都是用这种办法来推举新首领的,这属于原始民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说这种禅让,实际上跟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是一回事儿,是被迫的,其实是篡位。本文不作为考虑。

图 尧舜禅让

舜代行首领之职之后,勤劳又俭朴,深受百姓爱戴。过了二十几年,尧死了,舜还是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为此,舜干脆辞职不干,跑到一个偏僻的角落藏着。结果他藏到哪里都有人找他,反而是尧的儿子被晾在王城没人理。这下天命难违,众望所归,于是舜就正式接了尧的班。

舜接班之后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开诚议政,认真地治理天下。根据史籍的记载,舜命令主持政务的各方首领,要对百姓提高政务透明度,要让百姓明察四方政务的措施得当与否,详细倾听百姓意见。

不仅如此,舜还认为君为民本,民贵君轻。他经常提醒手下各个部落的领袖,要以善施政,执政为民,否则早晚会被臣民抛弃。

舜统一了当时的历法和律法。历法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律法使社会秩序得到稳定。传说中,舜还是一个音乐发烧友。他和乐师联合创作了许多大型交响乐。这些音乐连后来的圣人孔子听了都非常喜欢,三个月回味无穷,连吃肉都吃不出滋味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南北朝,北魏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王敏彤,清朝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唐朝,舞蹈家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元朝,贵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元朝,成吉思汗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汉朝,邓通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王敏彤,清朝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明朝,杨宪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清朝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尧舜禅让到底是怎么样的?传统历史描述中的尧舜禅让!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