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累累的忠臣于谦为何被冤杀,但却没人为他喊冤呢

公元1449年,作为耻辱,被铭刻在大明史册。在这一年,明朝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军护卫北京城的二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五十余位文官武将战死,明朝开国八十余年的积蓄毁于一旦。

土木堡之变

这一年6月,北京紫禁城中后宫皇后嫔妃哭声一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着逃跑路线,有人主张往南京跑,有人主张往四川跑,甚至很多官员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只等待早朝结束后立马带上家人逃离北京;大街上店铺早都已经关门,城中商人、百姓也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总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大明王朝要亡国了,都准备逃离北京城,这一切与三百年前的大宋东京城的情景何其相似,甚至更加严重,刚刚立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大明王朝突然天塌地陷,似乎是已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

在所有人都在准备逃跑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改变了历史,大明王朝因为有了他,没有重蹈三百年前宋朝的悲剧。

这个人就是于谦。

于谦

只有于谦站出来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若无于谦力阻,则大明南迁之议便成定局,京师百姓,祖宗陵寝,俱都丢给了瓦剌人,就算日后得以收复,于国力、国威损失之大,亦皆难以估量。

彼时皇子朱见深尚在襁褓,而且并非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一个婴儿根本没有办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年轻的监国朱祁钰手足无措,孙太后病急乱投医,在国难时一片迎立贤王声音中,打算迎立“诸王中最长且贤,众望颇属”的皇叔、襄王朱瞻墡。襄王有多名成年子孙,他若得立,则帝系转移变成定局。 这样一来,英宗朱祁镇多半是不会被放回来了。 大概会学了宋徽宗,在沙漠放一辈子羊。

于谦“立朱祁钰为帝,朱见深为太子”之议,既符合国难立长君的现实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了宣宗一系的权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对得起宣宗当年的君臣之遇。 岂料这亦令此时沦为瓦剌俘虏的朱祁镇怀恨在心,认定是于谦勾结朱祁钰谋夺了他的皇位,并最终导致了于谦的遇害。其后也先以朱祁镇为人质,屡屡要挟明廷,于谦坚决主张社稷为重,严词拒绝一切寇虏妄求,才令也先手中人质失去利用价值。同时又是于谦苦口婆心劝说朱祁钰“天命已定”,打消其疑虑。朱祁镇因而得还,不用在漠北吃沙子到死。

于谦

在京城守卫战中,于谦披坚执锐率领20万防军打败瓦剌,取得了京城守卫战的胜利。

于谦在打败瓦剌后,联手明代宗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明王朝的国力日渐强盛,史称“景泰盛世”。

明英宗朱祁镇及其亲信发动“夺门之变”时,于谦同样已发现其中串联端倪,以他当时如日中天的威望、掌管军政的权柄,若登高一呼,扑灭此乱本是轻而易举。但如此一来,朱祁镇这个谋逆罪人或死,或废为庶人; 而包括朱见深在内的所有朱祁镇子孙,都同样将作为罪人之子,宣宗朱瞻基一脉将永远失去皇位继承权。

而代宗朱祁钰已然不治垂死,迎立其他藩王,必致国势动荡。 为了大明社稷的稳定,为了回报当年宣宗的知遇之恩,于谦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按兵不动。当夜,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朱祁镇一上台,立即废除了朱祁钰皇帝的身份,降为郕王,紧接着就是处死了对大明王朝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他的死真是让人嗟吁不已。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

如果不处置于谦不但无法震慑众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钰在朝廷的影响,对他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在徐有贞上疏进谏“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朱祁镇下了处置于谦的诏书,命曰“杀于谦,抄家产”,并且株连他的家人,一律发配充军。

明英宗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有功无过,对此甚为愧疚,于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诏命继位的明宪宗为于谦正名平反。

于谦死,大明朝再无社稷臣,帝国国势就此中衰,对士风臣心摧残不可估量。终于在近二百年后,再一次神州天倾、胡骑肆虐之时,有士子提笔写下「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无数个文武臣僚皆视君皇如陌路,坐视其自取灭亡,岂知却让东虏趁虚而入,导致衣冠沦丧、神州陆沉的历史大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里,究竟埋着谁?

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里,究竟埋着谁?

曹操

天启和崇祯的治国之道是怎样的?崇祯最后说的“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是什么意思?

天启和崇祯的治国之道是怎样的?崇祯最后说的“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是什么意思?

明朝

意大利元帅伊塔诺·巴尔博 一个死在自己家炮口下的人

意大利元帅伊塔诺·巴尔博 一个死在自己家炮口下的人

意大利,二战

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 刘太公是怎样一个人呢

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 刘太公是怎样一个人呢

汉朝,刘邦

荀羡:东晋大臣,寻阳公主的驸马

荀羡:东晋大臣,寻阳公主的驸马

荀羡,东晋

朱元璋对女儿说的这7个字便能看出,他一身帝王之气

朱元璋对女儿说的这7个字便能看出,他一身帝王之气

朱元璋

西汉傅宽之后 东汉大臣傅燮简介

西汉傅宽之后 东汉大臣傅燮简介

汉朝,傅宽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是反间计还是为了维护黄权?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是反间计还是为了维护黄权?

袁崇焕,明朝

顺德公主成婚一年后回到皇宫后,为什么会问皇帝自己嫁给了谁?

顺德公主成婚一年后回到皇宫后,为什么会问皇帝自己嫁给了谁?

顺德公主,明朝

汉末名将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历史上三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

汉末名将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历史上三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

三国,东汉末年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战功累累的忠臣于谦为何被冤杀,但却没人为他喊冤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