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男也搞不定大洪水,大禹是怎么搞定的?

工科男也搞不定大洪水,大禹是怎么搞定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上古传说中,禹是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诞生于鲧的尸身之中,接续了鲧的未竟之业,带领各部落人民竭尽全力疏浚河川,治理水患。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国家——夏朝。那么,禹是怎样因治水而获得了掌管天下的大权的呢?

图 大禹治水

工科男也搞不定大洪水

前面在讲伏羲和女娲故事的时候,曾经讲过大洪水的传说。其实,关于大洪水的故事不仅咱们中国有,其他民族也有。据说,全世界关于洪水的神话有六百种之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洪水的故事呢?很多学者认为,在那个时代,确实曾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水灾。不同的传说就是对这同一场水灾的不同记载。

在中国,到了尧当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的水灾更大了。后来孟子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说,陆地都被淹没了,房屋、村落成了水底遗迹,鸡、狗、鸭、猪和人全泡在水里,扑腾不了两下就全沉底了。人和禽兽都死得差不多了,但禽兽繁殖起来可比人快。人一般一胎就一个,还得养个十几年。兔子一次就能生七八只,一年后每只母兔子又能生七八只。再这样下去,天下就要成兔子窝了。

尧坐不住了,心想:“人要都没了,难道让我拿根胡萝卜去当兔子头吗?这可不行!”

于是,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看这事儿该怎么办。部落首领们商量来商量去,一致同意让当时有名的建筑学家鲧去治理洪水。

可能尧觉得这人的名字不吉利。鲧念“滚”,让鲧去就是“滚过去”。尧对他不太信任,不怎么想用他。

尧的手下劝说道:“现在实在没有比鲧更好的人选了。您让我们拿着木头棒子打架可以,但治水这样的技术活儿我们可玩儿不转,只能鲧上,他是工科男。您就先把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吧。”

听完这番话,尧才勉强同意让鲧去治水。可鲧是一个建筑师,不是水利工程师,他的专业有点儿不太对口,结果就出事儿了。

鲧治理洪水,在指导方法上就出了大问题。因为他是搞建筑的,所以他每到一处有洪水的地方,也不看具体情形,一上来就建大坝,以此阻挡洪水。

可是这堤坝造或不造,洪水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用这种办法对付小洪水还可以,围成一个小水塘,太阳一晒,两天就干了。可这次的洪水异常凶猛,堤坝修得再高、再厚,也抵挡不了洪水的侵蚀。

况且,堤坝的不断增高反而加剧了洪水的威势,几百里的堤坝不可能处处都有人看着,一处破损就会造成洪水一泻千里。

洪水奔腾而下,老百姓哀号遍地,水灾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非但没把洪水治服,反而给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虽说这事儿也不完全是鲧的责任,可是,一来他把洪水越治越凶,民怨已经沸腾,二来尧本就不看好鲧,所以尧一气之下就把鲧给砍了。

鲧的死多少有些冤屈,但更多的是不甘心,壮志未酬身先死。据说他的尸体三年都保持原样。更离奇的是,他的尸体竟然孕育出了一个成熟的新生命,这就是禹。

禹出生的那一天,天上的月老带着石刀,替鲧剖腹生子。鲧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剖腹产子”的第一人。

当然,这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洪水依旧凶猛,尧急得火急火燎,再这样下去,他就真成兔子王了。尧让女婿舜去民间一边考察灾情,一边寻找治水的人才。

有句话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尧下令杀鲧,舜也参与了,所以算起来舜和禹还有杀父之仇。这两人不期而遇后,好在谁也没翻老账。一番畅谈后,舜一拍大腿,说道:“治水就靠你了!”

图 夏启平叛

爸爸去哪儿了

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想了想自己死去的父亲,望了望满眼的生灵涂炭,就奔赴抗洪一线了。

禹请来治水经验丰富的长者,和他一起率领着工匠跋山涉水,把这些水流的上流和下游仔细考察了一遍。

当这一行人快把两条腿跑断的时候,禹觉得考察得差不多了,该开会总结一下了。他认为,自己老爹的那种治水方法治标不治本,加固和修筑堤坝是没错,但不是修完堤坝把洪水一圈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把圈住的洪水疏导出去。

有一次,禹来到今天河南洛阳查看地势。他发现南郊的一座高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想绕都绕不开。

禹认真分析、考量之后,一咬牙,决定开山挖河。开山?你开玩笑!这工程量即使在今天也是浩大无比的。的那会儿没有任何机械,铲、斧、刀、木棒就已经是开山的主力了。

这么艰苦的工作,光用嘴指挥可不行。一哥们儿正拿木棒敲石头呢,费半天劲敲不下来,老板走过去来一句“加油,我看好你哟”,然后扭头就走,准得挨一棒子——你看好我,木棒可不看好我!

禹深明此理,要让大家真刀真枪地干,自己也必须流血流汗。当时的劳动苦到什么地步呢?皮肤晒黑变成紫茄子皮色那是轻的,连腿毛都能晒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看似坚不可摧的一座高山,就被先民们用如此简陋的工具给劈开了,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滔滔洪水顺着这个通道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进入汪洋大海。

禹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当他在治水途中来到涂山时,邂逅了涂山氏之女阿娇。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便成了婚。

大禹治水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一座又一座大山被挖开,一条又一条河渠被疏通。这期间,禹没回过一次家,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儿子正在屋子里哇哇地哭。禹一听,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恨不得立马冲进屋去。但他转念一想,娇妻爱子乃温柔乡也,回去了自己还舍得出来吗?他只好咬咬牙,装作没听见。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禹的媳妇儿抱着已经会叫爸爸的娃站在门口,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第三次过家门时,禹的孩子已经老大了。他站在门口,一边使劲把他爹往家里拉,一边眼泪汪汪地说:“爹,回家吧,娘都给你炖上鱼了,回家吧。”

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对他说:“爹现在没工夫回去,你在家好好孝敬你娘。”然后他就匆匆忙忙地走了,还是没进家门。

连后来的孔老夫子都被禹的品行感动了,评价禹简直就是个完人。所以,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就是说他太伟大了。

据说有一次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他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等肉煮熟之后,由于烫,禹没法下手去抓,但为了赶时间,他灵机一动,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来吃掉了。

禹发现这招很不错,以后为了节省时间,他就总是用树枝或细竹从滚沸的热锅中捞食。手下人一看,还是老大聪明,这么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沾上油腥,于是纷纷仿效。这就是筷子的起源。

在世界各国,只要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地方,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地,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发明者是谁,无从考证,总之这功劳就被记在了大禹的身上。

传国神器定天下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禹用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洪水平息后,禹召集各部落首领论功行赏,又安排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他派人把粮食种子分发给人民,教大家在气候适宜的地方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同时,他还鼓励大家在湖泊中养鱼、养虾、养螃蟹,又改进了凿井技术,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就这样,水涝变成了水利,大地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片繁荣景象。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是舜。舜这时也到了快没牙的年纪,开始像尧一样物色接班人。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大家都推举他。于是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实际上,在舜刚去世的时候,禹仍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想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他自己则躲避到了阳城。但是天下各部落的首领都去朝拜禹,所以禹才正式即位,并在嵩山阳城建都,国号为夏后。

据史籍记载,禹建立夏后政权后,追封先代圣贤遗民,赐给土地姓氏。尧的后人和舜的后人都被封为诸侯。禹做天子的第十年,南巡到了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各部诸侯。

大家纷纷献上玉帛来朝见禹,据说来者达万国。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禹下令用天下各部落首领进贡的青铜制造了九只大鼎,并把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分别刻于鼎身。

九鼎据说被置于宫门之外,显示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统一。后来九鼎被神化为天命所在,成为了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夏、商、周三代,九鼎都被视为国之神器,就跟传国玉玺一样。首都可以不停地搬,这儿风水不好再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但鼎若是失去,就不可再得了。

现在,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意思就是我想篡权,想推翻前朝。据说九鼎在战国时沦于泗水。

大禹还在涂山召开了会议,大会诸侯。历史上将这次会议称为“涂山会盟”。

《史记》上说,“夏之兴也以涂山”。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此时都已成为各邦国的君长。他们参加大会,对禹朝贡,正式确立了禹天下共主的地位。“涂山会盟”也成为了夏政权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三年后,禹大会于会稽。当时有个部落首领叫防风氏,他被共工收买,有意怠慢禹的命令,在会上迟到了。禹当机立断,下令杀了防风氏,并暴尸三天,以儆效尤。这一事件使所有藩国都深感震惊,大家纷纷对禹行臣服礼。

禅让已死,世袭当道

在禹继任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三苗再次挑起事端。三苗在黄帝时代、颛顼时代、帝喾时代、尧舜时代都不断挑战中原华夏集团的霸权,但都被打败了。但是他们屡败屡战,这时候又跟禹开战了。

禹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仪式。他手持玄龟,告祭祖先道:“三苗为乱,不听教化,诛杀无辜。我受上天祖先之命,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这些罪人。”

禹的军队训练有素,强悍无比。刚一开战,苗军就溃不成军。他们纷纷四散逃命,其中大多数逃到了今天的西南地区,并逐步与当地的土著氏族融合了。这样一来,禹的势力范围就扩大到了两湖流域。

后来,禹去各地巡查,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病不起,不久便驾鹤西去。

禹一死,按照禅让制,本应由一个叫伯益的人接班。但是,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尤其是禹的儿子启,他不仅不愿意去朝拜伯益,还自己当上了首领,把禅让制给废了。

启的这一做法遭到了有扈氏的激烈反抗。经过多年战争,有扈氏兵败被杀,启也成为了夏朝名副其实的君主。

现在,有人说夏朝是禹建立的,也有人说是启建立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禹奠定了基础,在他那个时代,私有财产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启才能废禅让,搞世袭。从这个意义上讲,禹确实算得上开国之君。

但是,真正废掉禅让制,把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启。启为了让自己世袭王权的资格得到诸侯的承认,还在钧台宣布自己是夏朝的第二代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它是继“涂山会盟”后又一次重要朝会。

有人对启破坏禅让制不满,不参加大会。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剑锋一指,挥师亲征,直接将反对者整个部落都灭掉了,部落成员全部沦为奴隶。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得王位世袭制最终得以确立。

王位世袭制确立之后,启为了维护私有权利,开始设立代表国家统治的暴力工具,如监狱、军队、刑法等,还设立了各种官职以管理民事。

其实,夏王朝也只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政权形式,它跟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夏朝已经初具国家规模,它的建立代表着中国历史从大同时代过渡到了家天下时代。

作为上古三代的开端,夏朝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故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南北朝,北魏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王敏彤,清朝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唐朝,舞蹈家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元朝,贵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元朝,成吉思汗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汉朝,邓通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王敏彤,清朝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明朝,杨宪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清朝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工科男也搞不定大洪水,大禹是怎么搞定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