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投元的人中,为什么只有蒲寿庚遗臭万年?

南宋末年有很多人投降蒙元 为何偏偏只有蒲寿庚名声那么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末年,面对泰山压顶而来的蒙元帝国,杭州的朝廷再也无法偏安下去。尤其当长江防线失守之后,整个南宋王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全面崩溃。虽然还有文天祥这样的死忠在不懈抵抗,却终究是难以挽回颓势。

但在多如牛毛的投降者中,担任泉州市舶司大佬的蒲寿庚却特别突出。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恶臭的名声,还让后人在百多年后遭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清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蒲寿庚的臭名声和他后世家族的行为选择有一定关系。但仅从他个人所处时代的现实角度来考虑,蒲寿庚的做法并没有任何不妥。只是因为他的非中原文化出生,所以容易被人做针对性的批判。这种情况在元末明初,分布发生了两次。

蒲寿庚的先祖最早来自阿拉伯半岛或者波斯地区,是非常典型的穆斯林商人家族。甚至可能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他们家族就已经是一个世代出海经商的血缘团体。但有史可查的家谱,则源自今天的越南南部国家占城。这也是当时印度、波斯、阿拉伯和犹太商人都经常出现的情况。家族会随着生意的开展,不断进行移民。蒲寿庚的先祖,就是在10世纪左右抵达广州定居的。

在当时,广州和北面的泉州是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港口。从秦末汉初到明朝建立之前的千里,当地都是西洋商人聚居的地方。广州城虽然在唐末的黄巢之乱中损失惨重,却还是在之后的南汉时代得到了恢复。这也是蒲寿庚家族会定居当地的原因。而且根据当时的宽松制度,这些外番商人在沿海的社区可以实施内部自治。社区内部有自己的民事或宗教长官管理,与后来清末再次出现的租界是非常类似的。

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之所以会制定如此宽松的政策,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首先是这些外番商人为自己在农业收入之外,带来了比较不错的商业收入。其次,如果按照内地编户齐民的习惯进行同行,就会使得外番很快失去基于自己原有社会结构的贸易、技术特色。最后,当时的南方经济并没有凌驾于北方。尤其是在多山而农业产出不足的岭南和闽越,并不被统治者视为需要重点把控管理的区域。

所以,类似蒲寿庚家族这样的商人团体,就逐步在广东与福建地区兴盛起来。他们不仅坐着个人买卖,还经常会受到唐宋两朝的器重,成为朝廷的招商代表。不少人就这样将住在南洋其他地方的老乡或家族远亲,汇聚到广州和泉州两地。

然而,也正是这些繁荣壮大的自治团体,在后来同南宋流亡朝廷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南宋小朝廷需要大量的船舶,方便自己一路南逃,自然盯上了当时已经在泉州落脚的市舶司大佬蒲寿庚。按照传统东亚帝国的统治理念,皇帝征用民间人士的船舶,是可以直接下指令执行的。

但对于西域来的众多商人而言,他们在自己的母国和团体内部根本不存在这种单方面的索取习惯。无论是欧洲还是西亚等地的统治者,都会需要征得自治团体的同意,在给予补偿后才能征用船只。如果对方不愿意,又采取激进的强制手段,就属于违法。因而,在欧洲和西亚爆发的很多中世纪战争,就是需要索取的君主VS地方利益团体的较量。

这种矛盾因为文化差异而显得特别尖锐。实际上在当时,有很多南宋的官员和地方豪强,都先后投靠了南下的元朝军队。追杀南宋小朝廷的军队中,就有诸如范文虎这样很有名的无能将军。他一生所有的胜绩,几乎都是站在蒙元一边追杀旧主时所获得的。蒲寿庚根基于形势判断,也知道南宋没有继续下去的希望。自然做好了投靠元朝的准备。他所管理控制的泉州,也因此向南宋朝流亡者关上了大门。

南宋的流亡军队,因此数次尝试进攻泉州。主要负责军事事物的张世杰,甚至准备对蒲寿庚家族进行抄家灭口行动,并强行控制停在港口的船只。结果,南宋的残军实际上根本没有能力攻克已有防备的泉州。哪怕获得了城市附近的部分豪强支持,宋军的战斗力也比不上蒲寿庚等人组织的城市民兵卫队。

因此,在元军抵达后,泉州就毫无悬念的向蒙古霸权投降。泉州当地的穆斯林商人势力,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地方权益。在重视封建制度超过帝国体系的元朝,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不少来自金国境内的汉人军阀,就在效忠元朝后成为了自己地盘上的世袭领主。他们为元朝提供的步兵和水军技术,很快就抵消了南宋军队在这些方面的薄弱优势。一些原本隶属南宋的将领,也在投靠蒙元后,获得了类似的待遇。可以说是蒙古人的制度优势,让他们在军事压力之余,选择了背弃旧主。

主动投诚的蒲寿庚家族,自然在蒙元到来后获得了比一般投降者更大的利益。他们对泉州的控制,在元朝朝廷的认可下完成了合法化进程。泉州也就在元朝时,经历了城市历史上的最后繁荣阶段。

一直到元末,蒙元朝廷开始进行阶段性的海禁政策。企图将原本由私人团体为主的海洋贸易,转移到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营船队身上。这就让诸如泉州蒲寿庚家族这样的商团,感到十万个不舒服。最终,双方发生了严重冲突。元朝依靠武装汉族地主武装,用兵力优势吞没了泉州。包括蒲寿庚家族在内的西亚和中亚人后裔,在城破后遭到了血洗。

可以说,蒙元在其统治后期的类似做法,在最大程度上破坏了自己建立的封建体系。这为后来无兵抵御红巾军等武装的窘境,埋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地方势力,也看清了元朝的决定性变化,开始对其存亡抱事不关己态度。

明朝建立后,击败了控制福建的地方派领袖陈友定。一直希望以个人意志来整顿全国的朱元璋,随即对泉州的蒲寿庚家族后裔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朱元璋甚至下令将幸存者全部发配充军或做妓女。之后更是制定了严格的同化政策,打着同化异族的名号,准备将所有游离于编户齐民制度外的人口都予以收编。

已经死了很多年的蒲寿庚,也因此被定性为极度反面形象。这么做的原因,同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朱元璋希望消灭各地方的自治团体,将全部资源都置于编户齐民系统予以支配。蒲寿庚家族这样的地方商团,还具有国际影响力,自然是重点打压对象。其次,蒲寿庚的外族出生,更容易被塑造成十恶不赦的反面经典。相比那些出生在金国和南宋的汉军世候,向普通人解释蒲寿庚的恶名是更容易的事情。

于是,今天我们常见的蒲寿庚形象评价便基本定型。尤其是在明朝之后的历史上,屡屡遭到外部压力的挫败,更需要在历史上寻找聊以自慰的宣泄口。蒲寿庚这样的人物,自然和石敬瑭一起,成为了软弱的士大夫宣传政治正确的最佳配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张骞出使西域和大月氏成功了吗?去了多久?

汉朝,张骞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屡战屡败不要紧,孟明视只赢过一次却因此改变了历史!

春秋战国,孟明视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是因为事情被宋仁宗废掉了皇后之位?

郭皇后,宋朝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绵忻,清朝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彭城一战刘邦为何会败 揭秘其失败的背后原因

项羽,刘邦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是除了慈禧之外另一位为咸丰帝生下儿子的女儿,活55岁善终

玫贵妃,清朝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以“光武中兴”之名重建王朝的是谁?刘秀真是个伟大的人!

汉朝,光武中兴,刘秀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有多惨?当一辈子官,就被罚了一辈子俸禄

绵宁,清朝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身为乾隆的儿子,他到底有多抠门?

永瑆,清朝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当了18年的亲王,为什么会被罚了18年的俸禄?

绵恺,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南宋投元的人中,为什么只有蒲寿庚遗臭万年?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