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抗清,大明亡了,他仍在战斗!

李定国抗清的故事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四月十五日,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结束了近二十年的逃亡生涯。抗清的最后一面旗帜轰然倒塌。数日后,李定国得知此噩耗,带着未报的国仇家恨,追随大明而去。

1662年,李定国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马,驻扎在九龙江一带(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河段)。

恶劣的气候、低迷的士气让这支以陕西人为主的残兵迷失在人烟稀少的边境,粮食药物供给不足,将近一半将士病死。

绝境之下,李定国仍然鼓舞各地抗清势力奋起抵抗,同时派使者前往暹罗求援,并向缅甸打探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的下落。

直到永历帝被杀的噩耗传来,李定国自知回天乏术,不禁捶胸大哭,悲痛欲绝,数日之后就染上重病。

临终前,李定国撰写表文,焚告上天:“如果大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并对部下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一代名将,历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徒留一曲壮志未酬的悲歌。

▲李定国听闻永历帝噩耗。【剧照】

1

清军曾经两次夺走李定国所守护的一切。

第一次是在1647年,张献忠的大西军与豪格所率领的清军在西充凤凰山对垒。两军交战时,张献忠为清军暗箭所伤,阵前殒命。

张献忠是李定国的老领导,也是他的养父。

李定国本没有家,从10岁那年起,军营就是他的“家”。

▲张献忠。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一带饿殍遍野,饥馑相望,各地农民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敲响大明的丧钟。

年仅10岁的李定国,在这片遍布天灾人祸的土地上挣扎求生。出生于贫苦农家的他无依无靠,唯有吃草根树皮充饥,正在那时,张献忠率军路过。

张献忠见李定国相貌不凡,聪明伶俐,便将他带到军营,抚养其长大。

和李定国同吃一锅饭的还有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三人,他们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日后成长为大西军的“四将军”,为张献忠征战四方。

其中,李定国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誉为“万人敌”,是大西军中的顶级流量,威名远扬。

早在清军兵临川蜀时,张献忠就曾召集四名养子,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危急关头,张献忠放下十多年来对明朝的仇恨,命养子们以大局为重,联合南明抗清。

杀父之仇、民族之恨,不共戴天。之后十五年,李定国一直奔波在抗清前线。

张献忠战死后,大西军形势急转直下。

四将军以大哥孙可望为首,率领大西军残部且战且走,一方面摆脱穷追不舍的清军,另一方面突破南明军队扼守的长江,打开向南的通道,并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确立由黔入滇,并与南明朝廷合作的战略。

2

云南本是明朝黔国公沐天波的地盘。

明朝灭亡后,蒙自土司沙定州发动叛乱,攻陷昆明。

沐天波的妻子和老母都被杀,自己逃出来,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看到大西军兵强马壮,家破人亡的沐天波只好抱大腿,与四将军达成合作协议,请大西军平定云南叛乱。

大西军占领云贵两省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用两年多的时间苦心经营,并废除了大西国号,确立“共扶明后,恢复江山”的政治方针。昔日的起义军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李定国。【剧照】

与此同时,天下大势风云突变,清军因鞭长莫及,无暇进攻西南,而万历的孙子桂王朱由榔在瞿式耜等人的扶持下建立永历政权,在广东肇庆与清军苦苦相持。

1649年,尚可喜率清军攻陷广州,孔有德率军攻陷桂林。一天之间,两广失陷,永历朝廷兵败如山倒,永历帝也与沐天波一样成了无家可归的光杆司令,一路向西逃亡到南宁。

彼时的永历帝正需要一个暖男,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向贵州的孙可望求助。

孙可望乐意效劳,又不想让他待在自己眼皮底下,整天朝见称臣,就把永历帝迎奉到贵州安隆千户所城安置。为表示尊重,特意把“安隆”改名为“安龙”。

据史书载,“王自入黔,无尺土一民”。永历帝自打依附孙可望后,就彻底沦为吉祥物,在后方竖起抗清的大旗。除了李定国,没几个将军真正把他放在心上,他们醉心于拥兵自固,打各自的小算盘。

不过,孙可望也不只是喊喊口号。1651年,这支以原大西军为主的抗清武装挥师北上,开始对清军的绝地反击。

3

1652年,李定国率部由黔入湘,一举攻陷靖州、武冈。

湖南的清军以为永历政权早就日薄西山,不知从哪儿杀出来这么一支雄师,彻底慌了阵脚。情急之下,剿抚湖南将军沈永忠向广西的定南王孔有德求救。

孔有德是明朝旧将,早在辽东时就已经剃发投降,为清朝带兵攻打南明时,又在一年之间占领广西全境。孔有德仗着自己资格老,脾气有点儿大,之前向湖南借钱遭拒,跟沈永忠互相拉黑。

如今李定国攻打湖南,孔有德不仅没有出兵相救,反而幸灾乐祸,以为明军与广西相距甚远。平时就在府中和部下吹牛,吹嘘自己在粤西用兵入神,聊聊诗和远方。

沈永忠孤立无援,只好带着手下将士向北逃窜。随着李定国一路高奏凯歌,除常德、岳州、辰州等少数孤零零的州县还在清军控制下,湖南全境几乎被南明军收复。

▲李定国抗清。【剧照】

灾祸立马落到了孔有德自己头上,由于清军大量后撤,广西陷入南明军队的包围中。

当年六月,攻无不克的李定国率领精锐部队出湘,直取广西全州。

全州距离桂林不过咫尺之遥,可孔有德实在迷之自信,整天宅在城中,一直没有调兵回防桂林。直到全州清军被歼灭,孔有德这才大惊失色。

孔有德亲自率领军队前往迎战,本打算在兴安县的严关据险固守。严关是广西交通要道,明末历经多次维修,两旁城垣连山,易守难攻。可让孔有德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定国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这一险关,守军溃败,“浮尸蔽江下”。

几次战败后,孔有德只好狼狈逃回桂林。城外,李定国的大军赶到,将桂林围得水泄不通,只用四天才攻破城门,一拥而入。

一度被称为崇祯叛臣“首恶”的孔有德此时也只能仰天长叹:“已矣!”

城破之际,孔有德将多年来掠夺的珍宝和自己所居住的后殿付之一炬,随后举家自尽。

其妻白氏自缢前将幼子托付给府中侍卫,并嘱咐道:“如果能够成功逃走,让他剃度为沙弥,不要学他父亲做贼,落得今日下场。”这个孩子没能逃出城去,而是被明军关押,几年后被处死,孔有德因此子嗣无存。

李定国打败孔有德后,南明军队士气大振。之后几个月,李定国派兵收复广西全省。

孔有德手下的残兵败将一路逃到和广东接境的梧州,远在广州的尚可喜和耿继茂惊呆了,命前线各军不要和李定国正面抵抗,并撤到肇庆一带观望。

▲1652年李定国抗清路线图。

4

此时,若李定国坐镇桂林,假以时日必能收复两广,可惜孙可望目光短浅。得知清朝派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八旗精兵入湘,急功近利的孙可望命李定国率大军北上,因此错过了乘胜拿下广东的机会。

尼堪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参与过清军和大顺、南明弘光政权的作战,功勋卓著,丝毫不把南明军放在眼里。而且,他还曾跟随豪格进军四川,击败张献忠的主力部队,可说是李定国的仇人。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李定国抗清。【剧照】

1652年十一月,尼堪率精兵进军衡州府,和李定国军狭路相逢。

李定国先派出一支1800人的部队佯装和尼堪交战,旋即后撤,诱敌深入。尼堪以为南明军不堪一击,李定国不过徒有虚名,顿时飘飘然,带着手下弟兄就往前冲。

李定国看出尼堪轻敌,便心生一计,命沿途的将士都装作不敌,遇到清军掉头就跑,并事先在二十里外的密林埋伏重兵。

尼堪沉迷在砍瓜切菜的快感中追击了二十余里,直到进入李定国的埋伏范围内。

李定国见尼堪中计,下令全军出击,一时杀声震天,万箭齐发。

清军猝不及防,被南明军打得找不着北,四处溃散。混战之中,尼堪本人从马上摔下来,由于一身华丽的亲王装扮实在太抢眼,立马被南明将士捅成马蜂窝,当场毙命。

战后,尼堪首级被士兵割下,拿去献功。正所谓“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清军不敢再战,躲在长沙闭门不出,让李定国打自闭了。

一年之间连续打败两个清朝王爷,这是南明政权此前从未取得的大胜,李定国名声大噪。

身在江南,被清朝多次通缉的黄宗羲赞叹:“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1618年)以来所未有也。”

5

在桂林、衡州大捷后,李定国带兵东进,提出和福建厦门一带的郑成功军以及广东各地抗清势力合力攻打广东的计划。

此时的南明军分散各地,实力并不弱,只是被长期的内讧削弱,也没能建立一个统一的联盟,才让清军各个击破。

李定国认为,夺取广东可以一改南明颓势。

明末,广东一省的财政收入几乎是广西的十倍,有着丰富的财赋收入和物资补给,可以支援南明军作战。此外,收复广东后,孙可望、李定国控制的云贵、广西,夔东十三家控制的川鄂交界地区,郑成功、张煌言控制的闽浙沿海地区等将联成一片,一改往日呼应不灵、各自为战的局面。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李定国呕心沥血策划的战略方针并没有得到响应。初次攻打肇庆,李定国孤军奋战,遭到清军顽抗,原本寄希望的福建郑成功军和潮州郝尚久军迟迟没有消息,不得已只能撤回广西。

1654年三月,李定国再次出兵广东,率领数万大军,配备大象、铳炮,于当年六月来到新会城下。

新会水道纵横,是广州西南面的门户。明清两军都知道,此役关乎广东全局。

新会之战一打就是半年。李定国选择长期围城的方法,军先后采取挖地道、大炮轰城、伐木填壕等战术攻城,但都遭到清军的抵抗,城外的明军因长期作战而瘟疫横行,城中的清军因围困日久,粮草耗尽。

战役进行几个月后,新会城中军民只能掘鼠捕雀为食,或以浮萍草履充饥。到了腊月,清军仍不愿投降,反而下令屠杀百姓为食,“略人为餔食,残骼委地,不啻万余”。新会一战后,城中“饥死者半,杀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犹如人间地狱。

南明的其他军队始终没来支援,而清朝的援军已陆续攻占李定国此前收复的两广州县。李定国进退失据,只好再次退兵。

从此,李定国再无力东进。

6

随着收复广东,联合东西各军的计划功亏一篑,李定国知道南明各军根本无法团结一致,共同抗敌,但更让他心寒的是兄弟阋墙。

大西军四将军中,艾能奇早在1647年进攻云南,就为当地土司的毒箭所杀。占据云贵后,刘文秀与李定国常年带兵在外,在各地与清军作战。

孙可望一向嫉贤妒能。

刘文秀在四川方面的作战不如李定国顺利,取得几次胜利后反被吴三桂击败,只好率残军退回贵州。孙可望趁机解除刘文秀的兵权,送他到昆明软禁。

刘文秀打了败仗,本就郁闷,只想一个人静静,没想到大哥如此绝情,竟然直接把他撤职了。

孙可望更忌惮的是李定国,他对这位能征善战的二弟一向很不友好。

1648年,大西军还在向云贵进军时,孙可望就亲手策划了演武场事件。

孙可望命各营于四月一日到演武场集合检阅。当天,旗鼓官在升帅旗时按先例操作,并无不当之处。孙可望却趁机大发雷霆,借此责备李定国。

一旁的刘文秀赶紧出面为二哥解围:“此西府一时之误,望大哥姑容。”

李定国起初还蒙在鼓里,得知是孙可望故意刁难,反问他:“我和你还是不是兄弟?”

孙可望无理取闹,偏说升帅旗有误,就是要杖责李定国。

李定国当众发怒道:“谁敢打我?”

大西军的其他将领只好出来做和事佬,请李定国勉强受责,说:“不然,从此一决裂,则我辈必至各散,皆为人所乘也。”

李定国为顾全大局,只好忍辱挨了孙可望五十杖。之后,孙可望又假惺惺地抱着李定国哭,诡辩这是为了让大西军有统一号令,只好委屈二弟了。

▲李定国。【剧照】

当李定国、刘文秀率军抗清之际,身居贵阳的孙可望又有了将永历帝取而代之的野心。

孙可望一手策划“十八先生狱”,将永历帝身边的十八名忠臣处死。永历朝廷彻底沦为附庸,名存实亡。

情急之下,永历帝向李定国求助。

当初歼灭孔有德所部时,李定国曾对部下说:“曹操、司马懿有戡乱之才,身经百战,摧强敌,扶弱主,如果他们想要流芳百世,不过如探囊取物。可他们因一念之差,图谋篡位,实在是有如持黄金换死铁,落得后世唾骂,太不值得了。”

永历帝知道,这是个忠臣。

▲永历皇帝朱由榔。【剧照】

1656年,从前线回师的李定国亲率军队到安龙谒见永历帝,君臣初次相见。

永历帝感动不已,对李定国说:“久知卿忠义,恨相见之晚。”

之后,李定国请永历帝移驾云南昆明。

孙可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兄弟终于反目成仇。1657年,孙可望从贵阳发兵,合兵十四万,进攻云南,要李定国、刘文秀交出永历帝。

昆明城中,李定国、刘文秀只有抗清剩下的残兵,兵力不到三万。

张献忠的养子们在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三十里外的交水再度相逢。而这一次,他们已是对手。

孙可望多年来骄横跋扈,不得人心,手下的原大西军将士自然都不愿为他效力,纷纷阵前倒戈。李定国本来还为寡不敌众而一筹莫展,却奇迹般取胜。

众叛亲离之际,孙可望走投无路,竟和手下仅剩的十余人来到武冈清军大营,向多年的对手、杀父仇人清廷投降。这里正是李定国入湘抗清时最先取得胜利的地方。

7

孙可望投降后,将西南三省虚实全部禀告清廷,这使刚刚经历一番内讧的永历朝廷岌岌可危。

1657年二月,清朝派出三路大军南下。吴三桂一路从陕西汉中出发,经蜀地入黔;卓布泰一路向湖南进军,经广西进攻贵州;罗托和洪承畴一路,从湖南直扑贵州,其中,洪承畴还从孙可望的降官中选出熟悉云贵地理的汉人作为向导。

历经两次攻打广东无果,又与孙可望所部内战,李定国早已心力交瘁。

西南三省的残兵早已无力抵抗清军的攻势。清军南路在当地土司的指引下,取道进攻安龙。

李定国闻讯,亲率三万将士救援。原本李定国指挥若定,已有机会取胜,却遇山火突发,战场上刮起强劲的北风,火势扑向南明军。

天不佑南明。李定国只好连连后撤,焚桥断路而走。这一次撤退后,李定国最后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仅剩残兵败将,后方军民家属二三十万全部被清军所杀。

三路清军最终在曲靖会师,直取昆明,永历帝再度踏上流亡之路,一路逃到缅甸避难。

永历帝逃难时,李定国仍在拼死抵抗。

1659年,李定国带兵渡过潞江(今怒江),在磨盘山重整旗鼓。他原本打算凭借此地幽深的地势,埋伏奇兵,遍布地雷,趁清军轻敌之机,歼灭步步逼近的吴三桂所部。

可惜李定国手下参军叛变,将实情告知吴三桂。吴三桂吓出一身冷汗,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下马搜寻南明伏兵。

李定国计谋未成,原有部署全部被打乱,两军很快混战在一起。纵使南明军作战勇猛,也完全处于劣势,漫山草木尽被鲜血染红,李定国竭蹶救亡,难于登天。

为了不泄露永历帝行踪,李定国特意选择另一条路撤离,并不时与清军周旋,坚持打了整整三年的游击战。

在此期间,李定国连续上疏永历帝都杳无音讯。

他不知道,永历帝已被缅王挟持,沦为客囚,随时有性命之危。当吴三桂大军来到缅甸边境,声称要过江屠城时,缅王惶恐,将永历帝献上。那时,这个流浪皇帝的身边,只有二三宫女,和一个跛脚的侍卫。

▲吴三桂【剧照】。

1662年,吴三桂上疏清廷,请求在云南就地处决永历帝。吴三桂为向清廷献媚,甚至要将永历帝和他12岁的太子斩首。

反倒是和吴三桂一同出征的两个满人将领于心不忍,劝说道,永历也曾为君,给他留个全尸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北魏期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立太子之前皇后都会死掉

南北朝,北魏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晚清格格王敏彤为什么到最后也找不到归宿?

王敏彤,清朝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世人只知唐玄宗的妃子杨贵妃 却不知梅妃是何许人也

唐朝,舞蹈家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贵由死后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开忽里台会议呢 揭秘其背后的真相

元朝,贵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功有什么秘诀?他是如何成为神一样的领袖的?

元朝,成吉思汗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在拍马屁界掷地有声的邓通,最终竟是被自己“拍”死的!

汉朝,邓通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晚清最美格格王敏彤是什么结局?为溥仪终生不嫁留处子之身

王敏彤,清朝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只因杨宪之子曾求刘伯温指点?

明朝,杨宪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是谁?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海上女霸主

郑石氏,清朝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为什么一生未嫁?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

王敏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李定国抗清,大明亡了,他仍在战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