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为何却对亲弟弟降敌体谅认可?

知道了下述事实,也许有人会失望:用鲜血书写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的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个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做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壁、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天元军猛攻文壁驻守的惠州,他开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小文天祥13岁的文璋,随文壁投降,后隐居不仕,在他大哥被杀35年后去世,享年69岁。

网络配图

元初,就有人指责文天祥的弟弟不够忠烈,还赋诗讽刺:“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文天祥号文山,文壁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两人;南枝与北枝也指两人,因为文天祥曾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的诗。

如果有时空隧道,我很想去问一下那位作此诗的南宋遗民:“你为什么不牺牲?”中国人面对英雄,在不断的感动中,道德崇拜也往往升级。如果这种崇拜离开了大地,丧失了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同情,就变成了残忍的道德奢欲。也许有人觉得,文天祥会谴责弟弟们。可是相反,他很“理解”,文璋的逃避还是他规劝的结果。

文壁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绝宗祀,文天祥两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于战乱中失散,文壁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文天祥;其二,文天祥母亲身死他乡,一直没有安葬,需要举灵柩归乡;其三,不同于元军刚侵南宋时的投降派,文壁降元之时,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抗争的结果只能使全城百姓跟着倒霉。

网络配图

这样的托辞当然无法让道德审判者满意,但是他的哥哥体谅他。

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文壁也前来与兄长告别,他是否解释了自己的变节,文天祥当时的态度如何,都不得而知。然而,文天祥有一首写给弟弟的诗——《寄惠州弟》,后人可以窥见一二。诗中云:“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他希望文壁替本是长子的他尽哀痛之情。

1281年,文天祥写信给文壁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汝生父(文壁)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确体谅、认可了文壁的选择。文天祥不是为了清誉牺牲一切的道德狂,他自己尽忠殉国,并不要求别人一定跟他学。

网络配图

后来,他写信给三弟文璋,只是劝勉他不仕而已。文璋也就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终生不当元朝的官,得享天年。国难之下,文天祥三兄弟,或殉国,或投降,或归隐,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可能更加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而文天祥的宽容体谅,更让我们在他高高的道德圣像之外,看到了一颗有情有欲的柔软的英雄心。

有必要一提的是,文天祥的继子文陞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去世30年后,当上了集贤直学士,不久病死,被封为蜀郡侯。文陞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孙子,曾为湖广行省检校官。我想,文天祥如果灵魂有知,恐怕也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揭秘霍去病为何能成为最年轻的战神?

揭秘霍去病为何能成为最年轻的战神?

霍去病

飞红巾人物形象分析:草原上的抗清女英雄

飞红巾人物形象分析:草原上的抗清女英雄

草原上的抗清女英雄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赵括

皇太极居然亲自凌迟处死自己的女儿

皇太极居然亲自凌迟处死自己的女儿

皇太极

李世民为何是高素质流氓:杀亲兄弟 还得美名

李世民为何是高素质流氓:杀亲兄弟 还得美名

李世民

解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解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 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 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王安石

隋朝第一任太子杨勇竟被亲弟弟亲手赐死的吗

隋朝第一任太子杨勇竟被亲弟弟亲手赐死的吗

隋朝第一任太子杨勇

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白居易爱晒工资

李靖如何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李靖如何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李靖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为何却对亲弟弟降敌体谅认可?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