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记集合9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日记9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日记 篇1我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佳节。端午节又叫"重五节"或"端阳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当时的国王并不愿意采纳的建议,再到后来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两千年来,每年在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不让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龙舟前来汨罗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爷爷奶奶家去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他们家端午节的那种气氛,满屋栀子花香和着棕叶、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最绝的是奶奶包的粽子,不仅式样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枣味的、红豆味的、牛肉味的、猪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节,我一下吃了七八种口味的粽子,把我肚子涨的连路都走不动了。
现在,中国人过端午节不光是为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日记 篇2今天,我学书法回家的时候,在家门口就闻到粽子的香气,进门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我忍不住吃了一个,中间夹着梅干菜和肉,香香的,好吃极了。我也想包一个,可是包粽子比包饺子还要 难,所以妈妈让我帮她剪包粽子的线,我剪的又快又好,妈妈在我的帮助下很快就把粽子包完了。端午节我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端午节日记 篇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这个机会,跟奶奶学习包粽子。
首先我们要准备的东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细绳、粽叶和调羹等,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先拿起一张粽叶,熟练地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认真地观察着,简直太简单了嘛,还没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来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样子,我有点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奶奶的话,我非常羞愧,脸红得好像苹果。我重新坐到餐桌边,奶奶又耐着性子对我说:“天豪,别着急,左手拿住粽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再用右手把它卷成一个漏斗形。”奶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她的再三指导下,我终于把粽叶折成漏斗形了。接着,开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把粽叶层层包裹、穿过粽子,用细绳打成一个结,这样,一个不太好像样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兴奋不已。奶奶还告诉我其他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在奶奶的鼓励下,我又接二连三地包了好几个。
接着,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等到屋子里飘满了粽子的清香时,我知道我们包的粽子新鲜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奶奶给我做了记号),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够放弃的道理。真是一个让我快乐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日记 篇4今天是端午节,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出处:作文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我的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我的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我的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和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节日记 篇5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吃麦饼,吃麦油煎。
我们先做麦饼,奶奶把粉团做成圆形,再用擀面杖绕着圆形转,粉团就越来越薄,越来越大。最后一张麦饼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做了一下,做出来像一片荷花叶。我把缺口补了一下,可要拿起的时候面粉粘住了桌子。因为我忘记撒面粉在桌面上,这下我可无计可施了。妈妈过来帮我把做好的麦饼做回粉团,又重新用擀面杖在上面滚动,随时撒上面粉。不一会儿,一张又大又圆的麦饼就做好了。
做了十几张麦饼之后,我们又开始摊麦油煎。我们这次的做法与以前的可不同,用上了爷爷刚从街上买来的电烤炉。
只见二娘抓了一把和好的面粉在电烤炉上一比划,形成一个圆形,再把空心处补住,合上电烤炉盖子,大概要二十几秒就可以打开了。麦油煎边上一些地方就会翘起来,把它压一下,再把饼翻个面,合上电烤炉大约过十几秒,一张麦油煎就做好了。
到了中午,炒好菜,包好麦饼筒,大家围着桌子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端午节日记 篇6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五,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河的'日子,最著名的纪念方式就是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包头乐园,游览灯光节,买票进去乐园后,在夜幕还没有完全落下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光十色的海洋,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味灯光的美味。
首先看到的是用彩带编成的星河雨伞,将夜空点缀的别有特色,漫步在一排排粉色的爱心之门当中,欣赏着窗外用灯光编织的各种动物和体育运动,别有一番风味。穿过拱门,高高的天塔瀑布矗立在眼前,绚丽多彩的棒棒糖簇拥着瀑布,好不壮观。列队的十二生肖把游客们指引到了花之瀑布中智慧女神的面前,人们触摸着水晶鞋子和金色的马车,好像让王子与女神赐予智慧一样,五颜六色的水母、金碧辉煌的玫瑰丛,一条条多姿多彩的树木血脉,让人美不胜收,仿佛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边走边欣赏,时不时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端午节虽然我没看到过赛龙舟,但是爸爸妈妈以游灯光节的方式,纪念了屈原大夫,我特别高兴。
端午节日记 篇7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子。
到了市场,我们第一个目标——买粽子。到了卖粽子那儿,我的眼一下惊呆了。“天哪!这么多种!我倒!”你看那数都数不清的粽子,各种各样。这边有甜的,那边有咸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缭乱。我们买了几十来个就回家了。
我们把粽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个粽子,我轻轻一咬,啊!
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农历的五月初五要吃粽子呢?”妈妈说:“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记念屈原而有的传统节日。屈原是战国时一位忠诚正直的楚国大臣,他曾经多次直言进谏,可当时的楚君并不采纳,还将他革职流放,后来秦国攻陷了楚国,屈原则愤而抱巨石投汨罗江而死。据说这一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身,纷纷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为喂饱鱼、龙、巨蟹。从此,每一年五月初五,楚国人都到江上赛龙舟,投粽子纪念他。到现在一直这样。”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了。”今天,我不仅吃了粽子,还知道端午节的来历,真是开心!
端午节日记 篇8我国的传统节日不计其数,习俗也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怎样多也数不完。今天,我就介绍一个中国五千年最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极其之多,像沙滩上的贝壳,拾也拾不完。其中,威海主要有吃粽子,踏青,挂艾蒿,系彩绳等。我首先介绍系彩绳。
在古代,每每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给小孩子们的手腕、脚腕系上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彩绳。有一些孩子的脖子上也带着彩绳或者小笤帚,好像是要扫光身上的疾病,灾难。传说,系上彩绳后,病就到了彩绳上。等到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把带有疾、灾害的彩绳扔到小水洼里,就把疾病和灾害用水洗掉了。
端午节还有一件头等大事——吃粽子。
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自杀殉国。当地人民听说后赶紧划船去抢救他,还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鱼虾,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说到粽子,粽子的品种更是让你眼花缭乱,有原味的,红枣的,肉的……但我最喜欢豆沙的,拨开翠绿的艾叶,雪白的糯米变成现在你眼前。咬一口,暗红色的豆沙就漏了出来,那味道谁都无法抵挡。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含义深刻,似乎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故事,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
端午节日记 篇920xx年6月2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里要吃粽子,我们一家人在饭厅里吃着喷香的肉粽子聊得不亦乐乎。
突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是什么呢?唉~又忘了,管它呢!反正今天放假,不想了。
当我出门扔垃圾回来时,看见门前药草似的植物时,我想起来了,我要问妈妈这是什么。我带着疑问去问妈妈:“妈妈这门前挂的草是不是蒿子?”
妈妈回答:“那是艾蒿,不是蒿子。”
“那为什么都把艾蒿挂在门上?”
“那是因为端午在人们心目中是毒日、恶日,这个思想一直流传下来,人们为了求平安,就把可驱邪的花草挂在门上。而艾蒿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治病,灸穴,又可驱虫,所以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把艾蒿挂在门上以驱魔辟邪。”
原来在门上挂艾蒿不是为了装饰,而是用来驱除邪魔。一个端午节还有不少的知识在里面。
【端午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