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篡改史书想隐瞒何事 被后人斥为“罪莫大焉”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终其一生,李世民也未能真正摆脱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心理阴影。

网络配图

我们说过,这样的一种负罪感在某种程度上被李世民化成了自我救赎的力量,成为缔造盛世贞观的潜在动力之一,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强烈的道德不安也驱使着李世民把权力之手伸向了他本来不应染指的地方。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个地方历来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然而这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却非进不可。

形象地说,李世民“非法进入”的是“历史殿堂”的“施工现场”。

准确地说,是李世民执意要干预初唐历史的编纂。

网络配图

进而言之,就是李世民很想看一看——当年那场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包括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在史官笔下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为此,当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后,李世民终于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强烈冲动,向当时负责编纂起居注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问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网络配图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黄门侍郎刘洎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贞观政要》卷七)

李世民打算调阅起居注的理由是“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听上去很是冠冕堂皇,也与他在贞观时代的种种嘉言懿行颇为吻合,可是褚遂良知道——天子的动机绝非如此单纯!退一步说,就算天子的出发点真的是要“以自警戒”,褚遂良也不愿轻易放弃史官的原则。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天子的要求,说:“从没听说有哪个帝王亲自观史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揭秘谁是诗仙李白心目中的战国时期偶像

揭秘谁是诗仙李白心目中的战国时期偶像

鲁仲连

宋仁宗为何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有何缘由

宋仁宗为何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有何缘由

宋仁宗

明朝朱元璋反腐!不惧丢皇家脸面竟赐死驸马

明朝朱元璋反腐!不惧丢皇家脸面竟赐死驸马

朱元璋

四大美女西施:史上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四大美女西施:史上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四大美女西施

杀兄夺嫡!盘点中国古代十大篡位皇帝

杀兄夺嫡!盘点中国古代十大篡位皇帝

皇帝

盘点三国时期的四大刺客:曹操最窝囊

盘点三国时期的四大刺客:曹操最窝囊

曹操

刘秀:中国历史上最会做皇帝的帝皇

刘秀:中国历史上最会做皇帝的帝皇

刘秀

揭:古代最富有创意的三大荒唐皇帝

揭:古代最富有创意的三大荒唐皇帝

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 为何反留下骂名?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 为何反留下骂名?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三国痴情大将郭淮救妻愿与妻子同生共死

三国痴情大将郭淮救妻愿与妻子同生共死

郭淮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唐太宗篡改史书想隐瞒何事 被后人斥为“罪莫大焉”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