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长期患偏执狂症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身体,同时也使他初步接触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网络配图

洪武朝堪称中国历史上遍设学校之始,兴学系元璋一大善政。但元璋只希望造就为己所用之工具,对学生设禁甚多,不但不许议论所谓军国大事,更规定“生员不得擅入厨房,议论饮食美恶”,敢有犯者,杖击并充军。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宋讷对学生单靠严厉立威,伙食很差,学生竟有饿死者。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受不了虐待,在学校里贴出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应该打一百大板充军,但元璋却认为学生向师长抗议,此风不可长,竟法外用刑,把赵杀了,并在学校前立了一根长竿,悬其头以示众。

这根血淋淋的竿子一直竖在那儿,居然要等到明史上以荒淫出名的明武宗出场,才被下令撤去。史籍上说,明武宗南巡,到了南京的国子监,看见这竿子感到奇怪,说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教员回答是挂学生脑袋的,武宗大不以为然,说了一句很朴实的“名言”:学校岂是刑场!撤掉吧。这根血淋淋的竿子一共竖了126年。

网络配图

把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定在几部经书之内,宋朝王安石是始作俑者。朱元璋的“创造”在于,他和文臣们一起,把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僵硬地固定了下来,文章怎么起头,怎么转折,怎么结尾,都必须一丝不苟。这样一来,文章立意早已是圣贤的,格式又是统一的,逼迫天下读书人把才思浪费在“八股”这个螺丝壳中,只能在螺丝壳中看谁的道场做得漂亮,徒然耗费青春。

秦始皇怕读书人厚古薄今,非议朝政,焚书坑儒,唐太宗实行科举,看到应举人很多,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元璋更进一步,把读书人限制在八股中,其办法是唐太宗的“英雄入彀之术”,其用意则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心”。

网络配图

南北文化水平不一,科考录取者中南人居多,洪武三十年也不例外。北人不满,元璋下令彻查的结果证明并无舞弊,这时又有人造谣,说复查者故意把北人中不好的卷子给皇帝看,元璋大怒,立即将复查的多个官员赐死,同时他亲自考试,重新选拔了61人,均为北人。“时谓之南北榜”。西方学者所撰的《剑桥中国明代史》在叙述这一冤案时直截了当地评价说:“这种种事件表明了一个人长期患偏执狂后会是什么心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朱棣誓要抓遍天下尼姑 残暴不仁还是另有隐情

朱棣誓要抓遍天下尼姑 残暴不仁还是另有隐情

朱棣

刘备妻妾两次被俘为何都未遭侵害?刘备几个老婆

刘备妻妾两次被俘为何都未遭侵害?刘备几个老婆

刘备

揭秘三国时期乔国老是不是大乔小乔的父亲

揭秘三国时期乔国老是不是大乔小乔的父亲

三国时期乔国老

沈万三是因为在皇帝面前炫富被流放至死的吗?

沈万三是因为在皇帝面前炫富被流放至死的吗?

沈万三

朱元璋挚爱马皇后:真正母仪天下的典范

朱元璋挚爱马皇后:真正母仪天下的典范

马皇后

罕见!揭秘死后和母亲及妻子同眠一处的皇帝

罕见!揭秘死后和母亲及妻子同眠一处的皇帝

汉文帝

揭秘唐玄宗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痛下杀手?

揭秘唐玄宗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痛下杀手?

唐玄宗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何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为何连皇帝都要敬重三分

宋朝著名大臣赵抃

揭秘猛将吕布被杀后 刘备不可告人的诡计

揭秘猛将吕布被杀后 刘备不可告人的诡计

刘备

明朝内阁大臣左光斗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朝内阁大臣左光斗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朝内阁大臣左光斗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西方人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长期患偏执狂症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