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没干成一件事 为何却步步高升?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其实他没干成一件事,就得到了这些,还步步高升,是什么原因让他的仕途这么顺利?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却极为耐人寻味。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类、他的反常识,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

研读诸葛瑾,不仅可以刷新我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刷新我们的历史观、人生观。

26岁,诸葛瑾在逃避战乱时与家人走散,他与继母一起来到江东,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对诸葛瑾的才学感到惊奇,向小舅子强烈推荐。此时刚刚执掌江东的孙权正值用人之际,把诸葛瑾留作门客,先让他做长史(秘书长),后让他做中司马(参谋长)。

孙权的姐夫弘咨在史书上留下的唯一印迹就是推荐了诸葛瑾,似乎他这一辈子就只推荐了诸葛瑾一人。当时的诸葛瑾,是一个无背景、无财产、无工作经验的难民,不可能凭关系、凭贿赂,要说他凭才学吧,也没见他谈什么天下大势、提出什么合理化建议。可弘咨一见他就惊为天人,孙权一见他就把他当成宝贝,留在身边委以重任。诸葛瑾的不同凡响之处才刚刚开始,他这一生处处都透着神奇。

从26岁参加工作到40岁不惑之年,诸葛瑾所任职的江东集团经历了赤壁之战、南征交州、合肥之战、濡须口之战、孙刘联姻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说是捷报频传、连战连胜、花团锦簇、皆大欢喜。可在这十五年里,他竟然没出过一个载入史册的主意,没有领导过一次战斗,甚至连一次外交任务都没有。可以说江东集团上上下下“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诸葛瑾连个显眼点儿的龙套都没跑过。

41岁,为了庆祝刘备占领了蜀地,同时也是为了催促刘备赶紧把从东吴借去的荆州还回来,诸葛瑾终于亮相,出使成都。谈判期间,他与阔别多年的弟弟诸葛亮只在公开场合谈公事,私下从不见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风格传为美谈。但要说这次谈判有什么成果,这个真没有。地盘儿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要回来的,但是作为又占理又有实力的一方派出的代表却连一丁点儿好处都没找回来,怎么说都是有辱使命了吧。可诸葛瑾回去以后竟然没有受到领导、同事的一句指责,这工作可真是好干啊。

45岁,跟随吕蒙一起讨伐关羽,夺回了荆州。这次诸葛瑾好像真的只是跟着去,还是没有什么作为,但是这么大的功劳,来者有份儿,他就这么白捡了宣城侯的爵位。(诸葛亮可是在刘备死后才被刘禅封为武乡侯。)同时,为江东集团立下不世之奇功的吕蒙得到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的职务。谁能想到吕蒙刚上任就去世,诸葛瑾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地接替了吕蒙的职务,坐享其成。

47岁,听说刘备要倾蜀国之力讨伐东吴,孙权想要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老刘啊,我们不就是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吗?你就非觉得跟我们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们讲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过了,你听我的,不要听你身边那些将军的。我问你啊,是关羽重要还是先帝重要?你是要荆州还是要天下?我们只不过杀了关羽,曹魏可是废了皇上啊!两家都和你有仇,你应该先跟谁报仇?您动脑子想想,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吗?”

试问这是劝和还是挑衅?理虽不粗,话也太粗了吧?假如刘备原本还有点儿犹豫,看完这封信也要立马杀过来了。不禁怀疑诸葛瑾这些话是说给刘备劝和的还是说给孙权表忠心的。

当时有人跟孙权告状说,诸葛瑾这时候联系刘备是要卖国求荣。孙权说诸葛瑾绝不会做对不起他的事,就像他绝不会做对不起诸葛瑾的事一样。告状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也不想想诸葛瑾给刘备写信敢背着孙权吗?这样的一封信过去,诸葛瑾等于是自绝于蜀国了!

48岁,孙权称王。诸葛瑾被提拔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刚升官就赶上曹丕伐吴,总体上来说这一仗算是吴国赢了,具体到诸葛瑾这儿却是打了个败仗,但他照样没有遭到任何处罚,没有受到一句批评。

52岁,诸葛瑾和孙权分兵两路攻打魏国重镇襄阳,两路都战败。这次诸葛瑾没有受到处罚倒也正常,可他居然还升官了,从左将军升为骠骑将军,比张飞生前在蜀国的车骑将军职位还高,人比人得死啊。

55岁,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并不在吴国手里,那是魏国的地盘,与吴国接壤。孙权给诸葛瑾这个职务的潜台词是:老哥,好好干,打下这块地盘都给你!

62岁,孙权再次北征,派陆逊和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他的一个叫做韩扁的亲戚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被魏军抓获。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皇上亲自带领的人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们了,敌人抓了韩扁,我们的虚实敌人都知道了。而且现在河水也快干了,趁着船还没搁浅,咱们赶紧撤吧!”陆逊没理诸葛瑾,只是催促手下去种蔬菜,自己就和众将领下棋、玩游戏。诸葛瑾知道后说:“陆逊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诸葛瑾亲自来见陆逊,陆逊告诉他:“敌人知道皇上已经回去了,肯定专心对付咱们。现在敌人知道了虚实,我们更要镇定自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让敌人看出来我们要走,敌人就知道我们害怕了,肯定来追杀,那我们才真叫危险了”。

最后,由诸葛瑾在船队里坐镇(这个坐镇我可以理解为老老实实坐着吗),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震慑于陆逊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他要做的就是下一道开船的命令),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全军安然退出。

这就是62岁的诸葛瑾的表现,出了事儿他表现得很惊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负责安坐,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听人劝、吃饱饭,让干什么干什么。对比两年前去世的弟弟诸葛亮,不知道诸葛瑾是否感到汗颜呢?

67岁,孙权兵分四路伐魏,诸葛瑾和长子诸葛恪各率领其中的一路。魏国派出司马懿,将四路吴军全部击败。

这一年,诸葛瑾去世,临终嘱咐办丧事不要多花钱。他的一

生就这么结束了。

结束了?

当然没有。

诸葛瑾参加工作四十二年,要么不做事,要么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平凡的业绩:他是汉末三国失败次数最多的记录保持者。可同样是作为臣子,他从领导那里得到的信任却比他那个天纵英才、鞠躬尽瘁的弟弟还要多!这说明孙权很有爱吗?恰恰相反,孙权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孙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称帝之后却只追封孙策为王,连个名誉性的皇帝之名都不舍得给。他拿自己的妹妹作为政治筹码,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从未见他对妹妹有所补偿。对待自己的儿子们,他废了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对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也没有重用他们的后人,却对诸葛瑾悉心关照、对诸葛恪疼爱有加,临终前更是全权委任诸葛恪做顾命大臣。可以说,孙权这辈子对诸葛瑾的好,超过了对其他所有人的总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直说,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果孙权有一点点不爱听的苗头,他就放弃正在讨论的话题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朱治,在孙权除了是孙策的弟弟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推荐他出来做官。孙权平时对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好开口说他,心里感到十分憋屈。诸葛瑾揣摩到了领导的心思,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他就写了个剧本,内容是孙权怎么训斥朱治,朱治被训斥得心服口服。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心里的疙瘩都让你给解开了啊。孔子的弟子颜回能协调好别人的关系,让大家更亲近,你就和颜回一样了不起呀。”

孙权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孙权不痛快了,孙权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的大臣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一声不吭。孙权问他怎么不说话,诸葛瑾说:“我和殷模一样是逃难来到江东,都是要啥没啥的穷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们不能互相监督、互相敦促,以报答您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犯下罪过。我认罪还来不及啊,实在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伤感,说:“我特地看在您的面子上赦免他。”

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说:“诸葛瑾真是个厚道人啊,多亏他为我仗义执言,为我保全名分,无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数太多,深为陛下所厌恶,解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吕壹是孙权提拔起来的特务头子,简单地说他就是一条见谁咬谁的疯狗。太子孙登和孙权说过很多次这个人不行,孙权都不听。可就是这样一条疯狗,也从来不咬诸葛瑾。吕壹被处死以后,孙权唯一一次责备诸葛瑾,说:“咱们什么关系啊,我用错了人,你应该指出来的。”

综合来看诸葛瑾一生的言行,他的可贵之处至少有三。

第一,在具体事务上,诸葛瑾虽然不做事儿、不成事儿,可是从不挑(第三声)事儿。肯做事儿、能成事儿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挑事儿。一个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报少了,会有怨气;得到的回报多了,会有傲气。怨气和傲气都会使人想要挑事儿,而不做事儿、不成事儿、不挑事儿的人无功受禄,最是心怀感激。理论上,没有功劳的人自然没有资本挑事儿,但在实际中,不管有没有功劳,人都是很难克制挑事儿的冲动的。

第二,诸葛瑾揣摩领导意图,动机上是出于对孙权的无限感激,再加上他委婉的表达,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他达到了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一个人,说出他最想听的话。于是才有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结果。如果非要为他和孙权的关系找一个相似的例子,那就是哆啦A梦与野比大雄的关系了。他的意义在于陪伴。在孙权的心中,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唯一的、贴心的朋友。能为他建功立业、打江山的人很多,诸葛瑾却是绝无仅有的、无可取代的。别人给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诸葛瑾能够关心他内心的感受,让他舒心。这个朋友,从他18岁执掌江东就一直陪伴着他,长达四十二年的陪伴却没有一次惹他不高兴过……

第三,与领导关系铁到这个份儿上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往往会去争权夺利、引起众怒,于是党同伐异、铲除异己,最后身败名裂。诸葛瑾呢,他从来没有利用领导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帮助同事免于灾祸,不争、不抢、不斗、不说是非。纵然他的弟弟诸葛亮人格高尚、智计无双,但内有政敌李严、外有宿敌司马懿。诸葛瑾则诠释了什么叫做仁者无敌,汉末三国群雄并起、将星云集,除了诸葛瑾,还有谁可以称得上天下无敌?

三国故事的精彩之处绝大部分在于征服世界、战胜别人的英雄事迹,唯有诸葛瑾的故事,是一部征服自己私心杂念,用一生去帮助别人的反英雄主义传奇。

诸葛瑾纵然没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却也从不算计别人,擅长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德服人使人如沐春风。放在任何时代,他都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而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于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用兵如有天助 是谁帮村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用兵如有天助 是谁帮村

朱棣

浓墨宰相刘墉真的是弯腰驼背其丑无比吗?

浓墨宰相刘墉真的是弯腰驼背其丑无比吗?

刘墉

战功赫赫的老将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战功赫赫的老将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檀道济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为何会惨败?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为何会惨败?

宋襄公

楚庄王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楚庄王多少岁登基的

楚庄王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楚庄王多少岁登基的

楚庄王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朱瞻基

裴寂和刘文静同为开国功臣命运却为何大不同

裴寂和刘文静同为开国功臣命运却为何大不同

裴寂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为什么用衣袖遮脸而死?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为什么用衣袖遮脸而死?

齐桓公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耀扬国威的西汉大将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耀扬国威的西汉大将陈汤

陈汤

五阿哥永琪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五阿哥永琪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永琪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诸葛瑾没干成一件事 为何却步步高升?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