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何梁何利奖出炉,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教授获奖!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上海科技大学大道书院院长、iHuman研究所执行所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志杰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者共有56人,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3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2人。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刘志杰多年来在人类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和药物设计方向深耕,凭借一系列系统性的原创成果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搞科研就要坐得起冷板凳

刘志杰于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随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佐治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全职回国,作为“百人计划”研究员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2013年,他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与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RaymondStevens共同创建了iHuman研究所并担任执行所长。

“做科研可能是99.99%的失败,0.01%的成功,这就意味着你要坐得起‘冷板凳’,经受得住打持久战的考验,有信心有定力的人才有希望。”这是刘志杰常用来激励学生的话,也是他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中最大的蛋白质家族,负责了人体细胞80%的跨细胞膜信号转导,却也是结构生物学领域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GPCR构象不稳定,太‘活泼好动’,从表达、纯化到结晶都很困难。从事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失败是家常便饭。即使自2016年底至今,刘志杰带领团队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研究论文,被问及8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他总是说:“那一定是第一篇!”。2016年10月,刘志杰研究团队成员华甜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1与配体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发表在Cell上,这一成果不仅是iHuman研究所成立后的三年间解析出的第一个GPCR结构,也是上海科技大学建校后首次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的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回忆起这一段研究经历,让刘志杰感受最深的就是信念:“在一次次尝试后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懂得坚守”。从2013年1月到2016年8月收到Cell文章的接收函的三年间,刘志杰和团队成员基本没有休息日,几乎天天都奋战在实验室。

象牙塔圈不住报国心

在上海科技大学的校园里,科研工作者可以充分感受到学术研究的宽松氛围,也能充分实践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但不同于传统的‘象牙塔’的刻板印象,上科大的师生们始终把国家的需求和社会的担当放在心上。“上科大的育人理念是‘立志、成才、报国、裕民’,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殷切盼望,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我们始终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也是刘志杰在确立科学目标时的坚定信念。他总是强调,“从事靶向GPCR药物研发的科学家都梦想着能摆脱‘撞大运’式的海量筛选,能够在基于目标GPCR精细结构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地设计高特异性、低副作用的药物分子。”因此,他将研究目标锁定在与重大疾病相关的GPCR上,近年来在多种精神和神经类疾病、疼痛及炎症、免疫调节类疾病等靶点上不断突破、硕果累累。

作为iHuman研究所的执行所长,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工作。在他的精心部署和全力推动下,研究所成立了转化平台,助力科研工作者将研究成果从实验台送到临床应用。截至目前,研究所已有超10家生物医药及医院合作伙伴,企业合作经费2千万元,转化合同金额3.5亿元,申请专利50项,涉及5个研究领域,其中6项已获得授权。

无论是他个人的研究还是他领导下的研究所的布局,刘志杰始终把“科技报国”的理念牢记在心,始终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事业发展的指南针。

要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做老师,是我这一生最正确和最无悔的选择,我希望能为我国培养出顶级科学家。”从2006年回国效力至今,16年来,刘志杰已培养出博士生30余名。有4人获得国家级国内或海外优秀青年称号,2人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技精英榜,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5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教育部博新计划及上海市超博计划。他本人也三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作为研究生导师,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授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他总是强调,科研不是漫无目的的时间堆积,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出成果,在科研道路上既快乐又能走得更长远。

刘志杰目前还兼任上海科技大学大道书院院长,着力培养本科生的人文素养。他注重博雅教育,为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始终呕心沥血地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赴泰山科技学院访问交流

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赴泰山科技学院访问交流

泰山科技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赴泰山科技学院访问交流

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2年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2年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晋中信息学院,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2年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凝心聚力 焕新提质——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3年完满教育工作部署会

凝心聚力 焕新提质——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3年完满教育工作部署会

晋中信息学院,凝心聚力 焕新提质——晋中信息学院召开2023年完满教育工作部署会

晋中信息学院新学期线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晋中信息学院新学期线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晋中信息学院,晋中信息学院新学期线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南昌大学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大学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上线!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上线!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上线!

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广西大学,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朱柏杉获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朱柏杉获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朱柏杉获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中国海洋大学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中国海洋大学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燕山大学在美国建立境外办学机构

燕山大学在美国建立境外办学机构

燕山大学,燕山大学在美国建立境外办学机构
新高考-上海科技大学-院校信息-2022年度何梁何利奖出炉,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教授获奖!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